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及电力电子装置,冷却系统包括用于为电力电子装置冷却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及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串设在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组端口串设在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串设有冷冻机,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串设有第一循环水泵。当电力电力装置的温度比较高,需要快速降温时,通过冷冻机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到合适的温度,然后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将冷却后的冷却液流过电力电子装置,以达到为电力电子装置快速冷却的目的,提高了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效率,使电力电子装置在很短的时间内降温,不影响电力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及电力电子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电子装置冷却领域,特别涉及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及电力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电子装置包括稳定式发热的电力电子装置和间歇式发热的电力电子装置,在稳定式发热的电力电子装置和电力电力装置运行中均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采用冷却系统对其冷却,冷却系统包括敞开式和密闭式两种,敞开式冷却系统极易造成循环介质的流失,同时很容易发生管道的堵塞,损坏率比较高,因此,密闭式冷却系统逐渐成为了应用主流。那么,对于电力电子装置,也采用密闭式冷却系统对其冷却,以保证电力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温度。如公告号为“CN203840691U”,名称为“一种适用于电力电子装置的密封式循环冷却系统”的中国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密封式循环冷却系统为电力电子装置冷却,该冷却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和与之并列连接的并列回路,主循环回路上包括有双水泵装置、水风换热器以及与水风换热器连接的三通水量调节阀,通过检测流出待冷却电力电子装置的循环介质的温度,控制三通水量调节阀开通或关闭,再通过水风换热器进行换热,达到对待冷却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该专利主要是通过对循环介质自然冷却的方式来实现对待冷却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当流出待冷却电力电子装置的循环介质的温度很高时,通过一次换热可能不能很好的对待冷却电力电子装置进行降温,需要重复多次上述的冷却过程,这将造成待冷却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时间拉长,冷却效率不高,影响待冷却电力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及电力电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用于为电力电子装置冷却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及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串设在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组端口串设在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串设有冷冻机。为了控制流入板式换热器内的冷却液的流量,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两端并联有用于调节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量的阀门,实现了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合理控制冷却液的流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与用于设置在电力电子装置上的冷却管道连接。为了解决人工控制冷冻机的不方便及耗费人力的问题,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及设置在冷却管道的冷却液进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还串设有第二循环水泵,所述控制模块采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冷冻机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实现了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电力电子装置进口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对冷冻机的自动控制的目的。为了解决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的冷却液容量不足的问题,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还设置有蓄冷罐,所述蓄冷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蓄冷罐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冷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为了解决冷却液压力不稳定的问题,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设置有稳压装置,冷却管道的冷却液进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采集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稳压装置。为了解决冷却液长期循环造成冷却液导电率增加的问题,所述第一循环水泵两端并联设置有去离子支路,所述去离子支路的一端连接有补水泵和补水罐。实现了冷却液长期循环仍然能够维持极低导电率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稳压装置为囊式膨胀阀、氮气稳压罐或水箱。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包括电力电子装置本体及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用于为电力电子装置冷却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及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串设在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组端口串设在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串设有冷冻机。为了控制流入板式换热器内的冷却液的流量,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两端并联有用于调节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量的阀门,实现了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合理控制冷却液的流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与设置在电力电子装置上的冷却管道连接。为了解决人工控制冷冻机的不方便及耗费人力的问题,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及设置在冷却管道的冷却液进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还串设有第二循环水泵,所述控制模块采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冷冻机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实现了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电力电子装置进口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对冷冻机的自动控制的目的。为了解决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的冷却液容量不足的问题,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还设置有蓄冷罐,所述蓄冷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蓄冷罐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冷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为了解决冷却液压力不稳定的问题,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设置有稳压装置,冷却管道的冷却液进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采集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稳压装置。为了解决冷却液长期循环造成冷却液导电率增加的问题,所述第一循环水泵两端并联设置有去离子支路,所述去离子支路的一端连接有补水泵和补水罐。实现了冷却液长期循环仍然能够维持极低导电率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稳压装置为囊式膨胀阀、氮气稳压罐或水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用于为电力电子装置冷却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及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串设在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组端口串设在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串设有冷冻机,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串设有第一循环水泵。当电力电力装置的温度比较高,需要快速将电力电子装置的温度降低到电力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温度时,通过冷冻机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到合适的温度,然后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将冷却后的冷却液流过电力电子装置,以达到为电力电子装置快速冷却的目的,本技术提高了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效率,使电力电子装置在很短的时间内降温,不影响电力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包括电力电子装置本体及冷却系统,其中,冷却系统包括用于为电力电子装置冷却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及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串设在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组端口串设在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串设有冷冻机。电力电子装置可以是晶闸管组件、IGBT组件、电感组件等多种原理及形式的电力电子装置。本技术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适用于稳定发热的电力电子装置和间歇发热的电力电子装置。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电力电子装置在运行期间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电力电子装置的正常工作,必须将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当为稳定发热的电力电子装置冷却时,需要将电力电子装置运行期间产生的热量全部带走,因此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应确保有足够的冷却液流量,且需要将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换热后的冷却液全部流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为电力电子装置冷却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及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串设在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组端口串设在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串设有冷冻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为电力电子装置冷却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及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串设在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组端口串设在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串设有冷冻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组端口两端并联有用于调节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量的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与用于设置在电力电子装置上的冷却管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及设置在冷却管道的冷却液进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中还串设有第二循环水泵,所述控制模块采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冷冻机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中还设置有蓄冷罐,所述蓄冷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蓄冷罐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冷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设置有稳压装置,冷却管道的冷却液进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采集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且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稳压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两端并联设置有去离子支路,所述去离子支路的一端连接有补水泵和补水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装置为囊式膨胀阀、氮气稳压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温亚磊,于林科,刘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