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1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包括设于触屏底侧与壳体之间的底胶和设于触屏边侧与壳体之间的缝胶,所述缝胶的上表面设有用以过渡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屏的下凹弧面。底胶将触屏与壳体粘接牢固,缝胶设置在触屏边侧与壳体之间,使触屏与壳体完美结合,提高组装效率,缝胶的上表面设置下凹弧面,实现触屏与壳体之间的过渡,保证了组装效果,填缝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尘和水进入,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对于高端电子产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苛刻,这样使得设计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设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显示器的前壳设计对使用者来讲,带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在使用者的整个体验环节占据很重要的部分。如何使触屏与前壳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目前设计的主流方向。最原始的方案基本上都是将触屏安装到显示屏上,盖上前壳或者使用双面胶将触屏粘贴到前壳上。后来又衍生出触屏略小于前壳这种设计,然后使用一个整体“口”字型的橡胶圈填充触屏与前壳的缝隙。以上提到的两种设计,在如何博得使用者的眼球上略显不足,橡胶圈式设计也没有将触屏与前壳完美结合,组装起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以解决现有填缝结构组装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包括设于触屏底侧与壳体之间的底胶和设于触屏边侧与壳体之间的缝胶,所述缝胶的上表面设有用以过渡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屏的下凹弧面。其中,所述缝胶为点胶设置。其中,所述底胶为点胶设置。其中,所述触屏下侧设有液晶屏。其中,所述液晶屏与所述触屏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底胶与所述缝胶为一体结构。(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底胶将触屏与壳体粘接牢固,缝胶设置在触屏边侧与壳体之间,使触屏与壳体完美结合,提高组装效率,缝胶的上表面设置下凹弧面,实现触屏与壳体之间的过渡,保证了组装效果,填缝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尘和水进入,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壳体;2:触屏;3:底胶;4:缝胶;5:下凹弧面;6:液晶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包括设于触屏2底侧与壳体1之间的底胶3和设于触屏2边侧与壳体1之间的缝胶4,缝胶4的上表面设有用以过渡壳体1与触屏2的下凹弧面5。进一步的,触屏2底侧与壳体1之间通过点胶设置底胶3,将触屏2与壳体粘接牢固,同时,底胶3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触屏2底侧与壳体1发生直接碰撞,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其中,触屏2边侧与壳体1之间通过点胶设置缝胶4,使触屏2边侧与壳体1组装牢固,保护触屏2的边侧,使触屏2的边侧与壳体1之间密封,防尘、防水。进一步的,缝胶4的上表面设有下凹弧面5,下凹弧面5采用刮刀修整方式实现,使用球面刮刀,在点胶完成后的规定时间内,对胶面进行修整,使用试剂去除多余残胶,使其呈现弧面下凹状态。下凹弧面5实现壳体1与触屏2之间的完美过渡,提高使用者的手感和视觉感,保证了壳体1与触屏2的组装效果。其中,触屏2的下侧设有液晶屏6,触屏2与液晶屏6均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有效起到防护作用;触屏2与壳体1之间通过一体结构的底3胶和缝胶4粘接,提高了组装效率,密封性更强,提高产品的质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底胶将触屏与壳体粘接牢固,缝胶设置在触屏边侧与壳体之间,使触屏与壳体完美结合,提高组装效率,缝胶的上表面设置下凹弧面,实现触屏与壳体之间的过渡,保证了组装效果,填缝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尘和水进入,提高产品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触屏底侧与壳体之间的底胶和设于触屏边侧与壳体之间的缝胶,所述缝胶的上表面设有用以过渡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屏的下凹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触屏底侧与壳体之间的底胶和设于触屏边侧与壳体之间的缝胶,所述缝胶的上表面设有用以过渡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屏的下凹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胶为点胶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屏与壳体之间的填缝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治宝康海李铁岭赵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