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俊德专利>正文

具有遮蔽式密码设定结构的对号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42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遮蔽式密码设定结构的对号锁,其主要是于锁体扣孔内的一侧设有一通口,并于该通口处设一挡块,且该挡块一侧与锁体号码轮组所相对配合的连动件处凸设有一抵制部,其中,该挡块可受一设于其一侧的弹性元件及一枢设于锁体一侧嵌孔的底部,且可由锁体外面以工具进行转控的驱动机构控制其位移,当挡块受驱动机构的驱动而由该通口处凸伸于扣孔时,该抵制部也同时移动至顶制连动件的位置,使连动件无法退离所卡合的设定轮,使其进入变换密码的操作状态。(*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锁,尤其是一种具有遮蔽式密码设定结构的对号锁,其主要是于变更密码的操作状态下,令一挡块遮蔽住锁体的扣孔而使被锁扣元件无法扣入,具有提醒操作者记住新密码及解除变更密码状态的作用。一般常见的对号锁,具有提供使用者自行设定密码的功能,通常会依锁具内部各机构的连动关系而相对设置一设定结构,该设定结构供使用者进行变换密码的操作,而有关密码变换的操作程序多与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皮包或公事包对号锁的操作方式相仿,即先将号码轮11拨转至原设定的号码(密码)位置,然后拨移拨钮12于开锁位置并保持住,此时,直接将号码轮11拨转至要设定的新号码位置,松开该拨钮12使其弹复回原位后,即完成变换密码的程序,而该新号码即是该锁具的新密码。如前段所述,凡熟悉对号锁设计的相关产业界人士均知,前段述及变更密码的操作程序中,拨压并保持拨钮12于开锁位置,事实上是推动锁体内部之一连动件而使其恰可卡入位于号码轮11下方的设定轮的缺口,此时,除非松开拨钮12使其弹回原位,否则,该连动件将暂时卡住设定轮而使之不随号码轮11转动,如此,号码轮11可独自拨转至预设的新号码处,以完成变更密码的程序,就设计层面言之,有关其变更密码设定结构方面的设计原理,其实是着眼于如何配合连动件而卡住号码轮11下方的设定轮,这也是目前行业内通用的一个设计基础。而目前常见对号锁,其有关设定结构的部分,大致是采用如上所述的做法,其变更密码的操作程序也大致相同。而这种常用对号锁因使用得相当普遍,即使是一般的使用者,也熟悉其变更密码的操作程序,也正因如此,使用者在自行选购皮包或公事包时,经常基于试用性的心态下而自行拨弄、操作这些变更密码的操作程序,当然有时候也是经过卖方允许的,但无论如何,目前所发生的问题是,这些在不经意或非刻意之下而被变更密码的皮包或公事包对号锁,往往会发生操作者因故忘记新密码,致使发生无法开启等诸多团扰,对此,对业内人员在号码轮处加设一保护壳体20(参阅图2所示),以使消费者无法自行操作变更密码。但是,忘记新密码的情形并非仅是发生在前述的场合,有时候卖方在示范变更密码操作或使用者在进行设定新密码,往往会因与他人闲聊或同时做其它事而不慎忘记新密码,像这种一设定新密码就马上忘记的情形,即使是图2所示的防制措施,也是无法克服,故有必要针此提出可靠的方式,以完全解决这种忘记变更新密码的情形。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提醒操作者记住新密码的具有遮蔽式密码设定结构的对号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主要由锁体和扣件所组成。其主要是于锁体扣孔处开设一通口,并于该通口处设一挡块,且该挡块一侧与锁体号码轮组所相对配合的连动件外凸设有一抵块,其中,该挡块可受一设在其一侧的弹性元件及一设在锁体一侧嵌孔的底部,且可由锁体外面以工具进行转控的驱动机构控制其位移,当挡块受驱动机构的驱动而由该通口处凸伸于扣孔时,该抵块会同时移动至顶制连动件的位置,使得连动件无法退离所卡合的设定轮,用来固定设定轮而使其不再随号码轮的拨转而转动,利于变换密码的操作;如此,在变更密码的操作过程中,所述的挡块是一直凸伸于锁体的扣孔中,使得被锁扣元件(如插扣、拉链头……等)无法插入该扣孔以行锁扣的动作,如此,由该挡块的存在,一方面可防止操作者在尚未记住新密码即将锁扣元件扣入扣孔,另一方面提醒操作者目前尚在变换密码的程序中,加强操作者对新密码的记忆;另外,在设计上,上述的驱动机构的操作,必需使用一般或特殊工具,这将使得一般的选购者无法直接自行拨弄变更密码的操作,经而完全解决过去容易忘记变更后新密码所造成的各种不便与困扰。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请参下列附图所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常用皮包锁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常用皮包锁的操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锁体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锁体的底视结构示意图6是本技术锁体的动作关系示意图(仰视);图7是本技术锁体进行密码设定或变更时的动作关系示意图(上视);图8是本技术锁体于进行密码设定或变更时的动作关系示意图(底视);图9是本技术转动设定钮用以驱动挡块位移的动作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其揭示一种具有遮蔽式密码设定结构的对号锁,主要是由一固定在皮包或公事包本体30上的锁体40、以及一固定在皮包或公事包盖体31上的扣件50所组成,而所述的锁体40上设有两嵌孔41可供扣件50上相对凸设的凸柱51嵌设定位,且另又于该锁体40上至少设有一扣孔42,以供扣件50扣合在其内,而该扣孔42的内侧至少设有一通口421,并在该通口421处设一用以设定变更密码状态的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在本实施例中,由一枢设在锁体40一侧的嵌孔41底部的设定钮43及一枢设在锁体40内的挡块44所组成,挡块44设在通口421处。如图4所示,该设定钮43的顶面上设有呈一字状的凹槽431,可供使用者以“一”字型螺丝起子或工具由锁体外面在90度的转动范围内转控该设定钮43,该设定钮43与嵌孔41位置相对应,以方便起子伸入。且该设定钮43的一侧凸设有一推块432,用来供其推动其一侧与之配合的挡块44作位移的动作,而该挡块44其中设有一长条孔441以枢设在锁体40内的凸柱而可使其具有一定的位移量,并在该挡块44一侧设有一抵制部442(可为一凸出的抵块),且在该抵制部442后方设有一弹性元件443。请参阅图4,在本图示中,除上述的设定机构(设定钮43及挡块44)的部分,尚包括了号码轮组45、连动件46、以及锁制件47,其中的号码轮组45还包括了号码轮451、设定轮452及弹簧453。如图5、图6所示,当设定轮452的缺口4521正好被连动元件46的卡块461卡入时,对使用者而言,此时正处于密码正确的状态,而可以操作扣件50的扣、离与否。当拨动号码轮451而使设定轮452同步转动,此时设定轮452的缺口4521将因而转离连动件46的卡块461,而连动件46并将因设定轮452设有缺口处的推斥力而退移一段距离,并凭连动锁制件47,而使锁制件47的一端凸伸至扣孔42,如图6所示,如此锁住扣件50,这样的对号锁设计,如果要进行变更密码的操作,首先需先将号码轮451拨转至原密码位置,如图5所示,然后,利用一字起子或类似工具由锁体40嵌孔41而插入设定钮43的凹槽431,并朝通口421处转动90度,如图7、图8所示,此时,所述挡块44即顺势凸伸于扣孔42内,而其一侧的抵制部442则也同步位移并顶抵住连动件46,同时也使其后侧的弹性元件443受力压缩,及使得该连动件46无法退移而卡住了设定轮452,此时,设定轮452被固定住而使得整个锁具进入可变更密码的状态(如图8、图9所示),此时只需拨转号码轮451至想要的新号码处,该新号码即是新的密码,此时,由于挡块44是一直凸伸在扣孔42内,使得扣件50无法插入,这样的结果,可以提醒操作者目前正处于变更密码的操作程序中,请查看号码轮并记住新的密码,当操作者确实记住新密码后,操作者再用起子或工具将设定钮43转回原位,此时,弹性元件443便会因挡块44失去推力而将其弹回原位,使解除变更密码的操作状态。在前段的实施例中,不难推知,本技术主要使对号锁于操作变更密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遮蔽式密码设定结构的对号锁,其主要是由锁体(40)、扣件(50)组成,其特征在于:锁体(40)上设有两嵌孔(41)与扣件(50)上,凸柱(51)相定位,锁体(40)上设有至少一扣孔(42),扣孔(42)内侧至少有一通口(421),通口(421)处设有设定机构;设定机构由一枢设在嵌孔(41)底部的设定钮(43)及一设在锁体(40)内通口(421)处的挡块(44)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俊德
申请(专利权)人:尤俊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