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俊德专利>正文

双开启式束带用锁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38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开启式束带用锁具结构,主要包括:扣座、对号锁模组、扣盖及钮扣件等部分,其中该扣座一侧设有可受钥匙锁芯引动的下扣钩,扣座另一侧枢接于扣盖,该扣盖上段设有对号锁模组,且其可以预设的若干字号轮经由预设的字轮视孔向外显露,钮扣件伸入该扣座内形成可滑移的结合状态,另还设有上扣钩,可与前述下扣钩相互钩扣,以形成锁掣状态,且在该对号锁模组的各字号轮转至正确开锁位置时,恰可驱动各字轮套释放对挡板的推抵,以解除对钮扣件的挡止,同时使该上扣钩得以位移,脱离下扣钩的钩制而呈开启状态;另可以钥匙伸入前述锁芯,引动该下扣钩位移脱离上扣钩的钩制,达成对号、钥匙等双重锁掣、开启的控制结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开启式束带用锁具结构,尤其是一种经由拨动字号轮对号或以钥匙驱动独立锁芯,而可分别对扣盖及扣座间的上下扣钩进行引动,以控制其锁掣或开启,而可达到双式开启的锁具结构。
技术介绍
大型行李箱在托运或储放期间,除箱具本身的锁具外,常以一条皮带、帆布带或尼龙绳作为束缚的束带,并在该束带的两端连结有钥匙锁或对号锁,以形成基本的锁掣保护功能。然而,传统常见的锁具,可依其开启方式分为钥匙开启及免钥匙开启等两种形态,其中该以钥匙开启型的锁具,是指需以一钥匙方能开启的锁具,在国外旅游,辗转多埠的使用场合下,一旦钥匙遗失,则徒增开锁的不便;而免钥匙开启型的锁具则以对号锁具为较简单常见,其虽无上述钥匙锁的缺失,但整体锁具的结构繁琐、零件多,且操作上极为不便,并不适用于锁合束带的应用场合,因此,若能有效结合以钥匙开启及免钥匙开启锁具应用上的特点,开发出一种兼具二者使用上便利性的束带用锁具,是相关业者所亟待努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具有对号、钥匙等双重锁掣、开启控制结构的双开启式束带用锁具结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开启式束带用锁具结构,其主要是在扣座一侧设有可受钥匙锁芯连动的下扣钩,扣座另一侧枢接有扣盖,该扣盖内嵌设具有若干字号轮的对号锁模组,并用具有上扣钩的钮扣件伸入该扣座内形成可滑移的结合状态,且使该上扣钩与前述下扣钩常态相互钩扣以形成锁掣,而利用该对号锁模组的各字号轮,可分别驱动字轮套推抵挡板改变位置,以构成或解除对钮扣件的挡止,在解除挡止时,该上扣钩得以脱离下扣钩,而呈现可开启扣盖的状态;而当锁芯受钥匙伸入调控时,也可连动该下扣钩脱离上扣钩,藉以形成对号、钥匙等双重锁掣、开启的控制结构。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双开启式束带用锁具结构可以对号或钥匙双重方式开启,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外观图;图2A为图2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锁掣时的组合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以对号开启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以钥匙开启的动作示意图(一);图5A为图5的A-A剖面示意图;图5B为图5的B-B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以钥匙开启的动作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及锁掣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以钥匙开启的动作示意图。其中,1为扣座;10为束带架;11为侧壁;12为销轴;14为锁芯;141、143为凸块;15、15A为下扣钩;16、16A为扣钩座;160为锁芯孔;161为扇形缺口;162为凹槽道;164为挡止部;1641、261、45为弹性元件;2为对号锁模组;21为模组框;23为字号轮;24为字轮套;241为平削面;26为挡板;3为扣盖;31为销轴承窝;33为字轮视孔;4为钮扣件;41为压板;42为侧板;43为内伸部;46为上扣钩;5为束带;51为固定端;52为扣合端;53为扣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外观图,再参照图3所示锁掣时的组合侧视剖面图,可看出本技术主要包括扣座1、对号锁模组2、扣盖3及钮扣件4等部分,其中该扣座1两侧设有凸起的侧壁11,以形成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中段横设束带架10,用以固系该束带5的固定端51,而各侧壁11内壁面突设有销轴12,且在扣座1前缘设有突起的扣钩座16、16A,可供束带5的扣合端52以扣头53上预设的扣孔套合,在该两扣钩座16、16A的附近或其间设有位移区间,可供容置下扣钩15,且在该扣钩座16、16A侧边附近横设有钥匙开启模组,其有锁芯孔160,以供可受钥匙带动的锁芯14伸入贯穿至上述位移区间中,以连动该下扣钩15;对号锁模组2包括模组框21,其内穿设有轮轴,若干字号轮23枢接于该轮轴上,若干与各字号轮23连动的字轮套24枢接于该轮轴上,且在各字轮套24周缘分别设有平削面241,以及挡板26,枢接于模组框21下方,该挡板26下方设有弹性元件261向上弹性抵顶,使该挡板26保持贴触于各字轮套24的下侧边;上盖3一端外缘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一对销轴承窝31,以供枢合该扣座1的销轴12,扣盖3的另一端侧面则设有透孔(未绘出),而在扣盖3的顶部则设有若干镂空的字轮视孔33,使前述对号锁模组2结合于该扣盖3下方时,恰可使各字号轮23向外显露;钮扣件4包括一对呈冂形延伸的侧板42,在该两侧板42间向外延伸有压板41,向内则延伸有内伸部43,还设有弹性元件45抵顶于扣座1与该钮扣件4之间,使其常态朝前滑合于该上盖3前端处,压板41则由上盖3的透孔向外突伸,而该内伸部43则可延伸至对号锁模组2旁侧;且该对号锁模组2的挡板26末端,在闭锁状态恰能阻挡上述内伸部43内移,而可限制其内推的动作,而该钮扣件4中段设有朝下扣钩15凸伸的上扣钩46,可常态钩持于前述扣座1的下扣钩15,而使该扣盖3保持闭锁盖合于扣座1上,藉以限制束带5的扣头53,使其无法脱离该扣座1的扣钩座16、16A的扣制,而达到锁掣的目的。如图4所示,是本技术以对号开启的动作示意图,由该图可知,当各字号轮23转动至预设的正确(号码)位置时,各字轮套24的平削面241恰好对应吻合该挡板26顶面,挡板26则偏离对该内伸部43的卡挡位置,即可朝上盖3的内按压压板41(压缩弹性元件45),使钮扣件4的上扣钩46脱离钩持扣座1的下扣钩15位置,进而可将该扣盖3以销轴12为轴心而枢转掀起,该束带5的扣头53即可自扣钩座16、16A上移出,而可解除束带5的锁掣。如图5、图6所示,是本技术以钥匙开启的各动作示意图,再配合参照图5A及图5B的A-A及B-B剖面示意图,可知该扣钩座16侧面中央横设有贯通的锁芯孔160,可供容置该锁芯14,该锁芯孔160在靠近位移区间的一端部设有扇形缺口161,并由该扇形缺口161向另一端延伸有凹槽道162,而在锁芯14的中段设有垂直凸伸的凸块141,当凸块141在扇形缺口161枢转至非对正凹槽道162的状态时,该锁芯14无法向外拉出,钮扣件4的上扣钩46在自然状态下受弹性元件45的弹性抵顶,而保持与下扣钩15钩持,此时结合于束带5上扣合端52的扣头53,受扣盖3压掣而为无法松脱的锁掣状态;当锁芯14受伸入的钥匙带动而旋转,使该凸块141对正于凹槽道162(正确的开启位置)后,即可藉由将钥匙向外扭引,进而带引该锁芯14(凸块141在凹槽道162内滑移)自锁芯孔160中滑移出扣钩座16,并连动下扣钩15产生横移,使该下扣钩15脱离卡掣上扣钩46的位置,而可掀起该扣盖3,达到解除锁掣的状态。图7、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及其锁掣、以钥匙开启的各动作示意图,由该两图所示,下扣钩15A设在该扣钩座16、16A间的位移区间内,其内侧与锁芯14周缘预设的凸块143相抵触,而该下扣钩15A的外侧则用弹性元件1641抵顶扣座1上凸设的挡止部164,藉由该弹性元件1641的弹性推抵,可使下扣钩15A保持紧密钩持于上扣钩46(无法开启扣盖3)的锁掣状态;而当钥匙伸入锁芯14带动凸块143转动,可藉以推抵该下扣钩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开启式束带用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扣座,其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及束带架,该束带架用以固系束带的一端,非固系束带的一端则设有突起的扣钩座,可供束带另一端所设的扣头套合,且在这些扣钩座的附近设有位移区间,可供容置受锁芯连动的 下扣钩;扣盖,一端枢设于前述扣座上,且另一端设成自由端,可以该枢设端为中心进行向上掀启的操作,而扣盖的自由端处设装有钮扣件,且扣盖上还设有字轮视孔;对号锁模组,有轮轴,在该轮轴上枢接有若干字号轮,并可使各字号轮经由字轮视孔向 外显露;钮扣件,向扣盖内延伸有内伸部,朝扣盖外形成有外伸的压板,使可滑动地结合于前述扣盖下,该内伸部可延伸至对号锁模组附近,受其控制以决定钮扣件可否推移;且该钮扣件在接近自由端处设有凸伸的上扣钩,可常态钩制于前述扣座的下扣钩,使扣座 与扣盖间保持闭锁盖合,形成锁掣;钥匙开启模组,以钥匙驱动锁芯,进而藉以连动下扣钩产生对上扣钩的扣制或脱扣的操作,而形成兼具有对号或钥匙等双重开启功能的锁具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俊德
申请(专利权)人:尤俊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