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898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安装有潜水泵电机部件,潜水泵电机部件通过潜水泵电源线连接外部供电电源,潜水泵电机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叶轮,壳体上设置有吸污口,吸污口连接污水吸管,壳体上还连接有管状通道,管状通道的第一端部连接进水口,进水口位于叶轮的下方,管状通道的第二端部延伸至壳体外,第二端部上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水下吸污装置清洁面积受限的问题,并且有效地优化经济性和效率性,同时有效地防止回水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吸尘器及吸污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吸尘器出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超过百年,其在日常的家庭卫生清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吸尘器主要是用于室内或室外地面的清洁,但是近来随着游泳池、景观池、鱼池等水下环境的清洁需求的出现,陆续出现了一些用于水下环境污物清洁的污物清洁装置。与传统的普通地面清洁不同的是,游泳池、景观池、鱼池等水下环境中,主要是对于杂物、落叶、小石子、沙子和淤泥等的清洁。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用于水下污物清洁的装置中:要么过于笨重,对移动和操作都造成了不方便,例如游泳池的大型吸污机,并且还需要用长的排水管将杂物和污水同时排出到池外,而使用时排水管内注满向外排的污水,沉重的排水管导致清洁过程移动不便、操作不便,效率低下;要么产品价格高昂且适用范围小,例如智能游泳池清洁机器人,对池底结构外形的要求很高,不能用于凸凹不平或有石头的池底。同时,目前的这些水下吸污装置还都无法将杂物与水做有效的分离,而是将杂物和水一起排到池外,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还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后续,为了解决水过滤的问题,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自带过滤功能的水下污物清洁装置。例如,中国专利CN200920272950.4公开了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它由四个小筒通过异型通道和大筒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内,带动水循环,每个小筒内放置有滤芯,对水过滤净化,每两个小筒通过三通接头与软管连接,软管为水的进口,潜水泵出口处管路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在出口处管路两侧分别连接2个散流管;潜水泵启动后,水流从软管的吸入口进入小筒内的四个滤芯,将异物截留在滤芯内,经过过滤的水通过潜水泵和散流管回到水池。上述专利在使用时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整机需要放置于水池外的区域内,也就是说水上区域,将吸尘管放入水池内操作,在清洁面积上容易受到限制;二、过滤后的水流需要借助于潜水泵和散流管才能回到水池,需要借助的部件较多,形成使用上的不便,并且在经济性上具有一定的劣势,同时,回水路径也较长,使得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容易造成过滤后水在散流管内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传统水下吸污装置清洁面积受限的问题、且有效地优化经济性和效率性、同时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的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安装有潜水泵电机部件,潜水泵电机部件通过潜水泵电源线连接外部供电电源,潜水泵电机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叶轮,壳体上设置有吸污口,吸污口连接污水吸管,壳体上还连接有管状通道,管状通道的第一端部连接进水口,进水口位于叶轮的下方,管状通道的第二端部延伸至壳体外,第二端部上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部件。进一步地,上述管状通道为圆柱形管体。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具有V形断面。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为球形面。进一步地,上述进水口包括多条开设于第二端部的端面上的弧状条形孔,多条弧状条形孔平行布置。进一步地,上述壳体包括桶体和盖体,盖体可拆地安装于桶体的顶部,潜水泵电机部件和管状通道固定连接于盖体的内部。进一步地,上述盖体的底部具有封住潜水泵电机部件的封壳,封壳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进一步地,上述过滤部件具有环形过滤部,环形过滤部套设于潜水泵电机部件和管状通道外。进一步地,上述过滤部件具有贴合于桶体的的顶口和包围住环形过滤部的过滤部。进一步地,上述污水吸管上连接有可升缩的操纵杆。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使用时将整机灌满水沉入水中,启动潜水泵电机部件,潜水泵电机部件带动叶轮旋转,旋转的叶轮连续将容器(桶)内的水向管状通道的上方推送,直至推送出出水口,由此对叶轮底部的空间形成强大吸力,吸力一直作用到吸污口,污物顺着吸污口被吸入容器内,再经过过滤部件的分离过滤,杂物被截留于容器内,水经过过滤后,被旋转的叶轮推送至管状通道的排水口排出机器外并重新直接排入水中,截留的污物在清洁工作完成后被作为垃圾倒掉;通过上述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到的是,本装置通过技术方案的改进,使得整机在工作时可以完全浸入水下吸污,类似于将地面清洁的场景完全搬入水下环境,从而可以有效地扩大清洁面积,清洁上更为便利和高效,并且过滤后的水直接通过壳体上通道的排水口排入水中,免去了原先需要借助于潜水泵和散流管才能回到水中的作法,大幅地缩短回水路径,从而在经济性和效率性皆取得了进步,并且还有效地防止了回水路径过长所造成的二次水污染现象。因而,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水下吸污装置清洁面积受限的问题,并且有效地优化经济性和效率性,同时有效地防止回水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同时,本实施例还具备将污水逐步过滤为干净清水的功能,在使用多个高级别过滤部件进行过滤的情况下,可逐步过滤出水中的微小杂质,留下干净清水。同时,本实施例的吸污装置还具备抽水的功能,将排水软管一头固定在管状通道的出水口上,另一头放到池外,可将水从池内排出到池外,实现抽水的功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包括壳体1,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潜水泵电机部件11,潜水泵电机部件11通过潜水泵电源线12连接外部供电电源(未示出),潜水泵电机部件11的输出端连接有叶轮13,壳体1上设置有吸污口14,吸污口14连接污水吸管141,壳体1上还连接有管状滤后水通道15,管状滤后水通道15的第一端部151连接进水口182,进水口182位于叶轮13的下方,管状通道15的第二端部152延伸至壳体1外,第二端部152上设置有出水口153,进水口182处(具体可以为进水口182的外围)设置有过滤部件,经过滤部件过滤后的水经进水口进入。进水口外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更换不同的过滤部件或者累加过滤部件。其中,参见图1至图2,壳体1具体可以包括桶体17和盖体18,盖体18可拆地安装于桶体17的顶部,具体可以通过搭扣183来连接桶体17和盖体18,清洁结束后,将吸污装置拿到岸上,松开搭扣183可以取下盖体18,与桶体17分离开;潜水泵电机部件11和管状滤后水通道15固定连接于盖体18的内部;盖体18的底部具有封住潜水泵电机部件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潜水泵电机部件(11),所述潜水泵电机部件(11)通过潜水泵电源线(12)连接外部供电电源,所述潜水泵电机部件(11)的输出端连接有叶轮(1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吸污口(14),所述吸污口(14)连接污水吸管(141),所述壳体(1)上还连接有管状通道(15),所述管状通道(15)的第一端部(151)连接进水口(182),所述进水口(182)位于叶轮(13)的下方,所述管状通道(15)的第二端部(152)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所述第二端部(152)上设置有出水口(153),所述进水口(182)处设置有过滤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潜水泵电机部件(11),所述潜水泵电机部件(11)通过潜水泵电源线(12)连接外部供电电源,所述潜水泵电机部件(11)的输出端连接有叶轮(1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吸污口(14),所述吸污口(14)连接污水吸管(141),所述壳体(1)上还连接有管状通道(15),所述管状通道(15)的第一端部(151)连接进水口(182),所述进水口(182)位于叶轮(13)的下方,所述管状通道(15)的第二端部(152)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所述第二端部(152)上设置有出水口(153),所述进水口(182)处设置有过滤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通道(15)为圆柱形管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51)的端面具有V形断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152)的端面为球形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机水下工作式污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力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