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擦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8556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擦墨装置,包括涂墨箱体,所述涂墨箱体两端连通,印版滚筒正上方的涂墨箱体内设置有压印滚筒,印刷机机体内还设置有回流装置、喷墨装置与烘干装置;且印版滚筒位于油墨槽内,油墨槽的底端为漏斗状结构,且油墨槽底端通过回流管与油墨箱一侧面上端相连通。该用于凹版印刷机便于快速涂墨的涂墨装置,通过喷射涂墨与油墨槽和油墨箱的回流设计,加快了涂墨的速度,同时方便对油墨箱内进行原料的添加和观察,使操作更加方便,且烘干速度更快,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机擦墨装置
本技术属于凹版印刷机
,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擦墨装置。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机印刷时,印版滚筒全版面着墨,以刮墨刀将版面上空白部分的油墨刮清,留下图文部分的油墨,然后过纸,由压印滚筒在纸的背面压印,使凹下部分的油墨直接转移到纸面上,最后经收纸部分将印刷品堆集或复卷好。目前现有凹版印刷机在进行涂墨时,通过单一的在油墨池内进行原料的添加时,需要将原料添加到机体内部的油墨池内,操作困难,且对油墨的使用状况不清晰,无法及时的对油墨原料进行添加使用,此外涂墨时烘干速度慢,容易造成油墨的挥发和泼洒,从而对机体造成污染和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擦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便于快速涂墨的涂墨装置,包括凹版印刷机机体和涂墨箱体,所述凹版印刷机机体内部设置有印版滚筒,所述印版滚筒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凹版印刷机机体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印版滚筒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传动轴固定连接,且印版滚筒顶端的凹版印刷机机体上固定有涂墨箱体,所述涂墨箱体两端连通,印版滚筒正上方的涂墨箱体内设置有压印滚筒,所述凹版印刷机机体内还设置有回流装置、喷墨装置与烘干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有油墨槽和油墨箱,所述油墨箱设置在凹版印刷机机体内部的左侧的底端,所述油墨槽设置在印版滚筒下方,油墨槽的两侧与凹版印刷机机体内壁焊接固定,且印版滚筒位于油墨槽内,油墨槽的底端为漏斗状结构,且油墨槽底端通过回流管与油墨箱一侧面上端相连通;所述喷墨装置包括油墨泵、油墨喷头、顶板和斜撑板,所述油墨泵固定在油墨箱的顶端上,进墨口通过管道与油墨箱底端相连通,油墨泵的出墨口依次通过出墨主管、出墨支管和伸缩软管与油墨喷头相连通,所述出墨主管与出墨支管之间通过电磁阀相连通,所述顶板固定在油墨槽内,顶板的一侧边与油墨槽的顶端侧面焊接固定,顶板的底端通过固定杆与油墨喷头相连接,所述固定杆顶端的一侧与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焊接,且通过电动伸缩杆与顶板底端相固定,所述斜撑板固定在顶杆的右侧面上;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转动电机和电加热丝,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凹版印刷机机体内部右侧面底端、转动电机的传动轴通过螺钉固定有转动扇叶,所述电加热丝设置在所述转动扇叶正上方的凹版印刷机机体内,电加热丝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与凹版印刷机机体侧壁固定。优选的,所述涂墨箱体的顶端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压印滚筒的两端固定套接有轴承,且通过轴承与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油墨箱顶端的一侧还设置有进墨管,且所述进墨管穿过凹版印刷机机体,在凹版印刷机机体外侧上安装有进墨阀门,油墨箱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涂墨箱体外一侧面上中间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显示屏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油墨喷头设置在印版滚筒的一侧面,且关于印版滚筒对称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刮墨刀,所述刮墨刀与印版滚筒外壁接触,且刮墨刀的另一端通过刀架与凹版印刷机机体内侧壁相固定。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在顶板底端侧一侧边上,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与顶板底端焊接固定,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底端通过顶板与油墨喷头固定连接,所述斜撑板长度与顶板的长度相同,斜撑板与顶板连接的对称面靠近印版滚筒。优选的,所述电加热丝正上方的凹版印刷机机体上设置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在凹版印刷机机体上端面矩形阵列设置。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一侧的涂墨箱体侧面上还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设置有三组,分别与驱动电机、转动电机和油墨泵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用于凹版印刷机便于快速涂墨的涂墨装置,通过将油墨槽与油墨箱通过回流管相连通,且使用油墨喷头对印版滚筒进行局部涂墨,代替印版滚筒在油墨槽内全面滚动涂墨,节省了油墨被印版滚筒侵染时的的挥发与浪费,同时有效的防止了油墨的飞溅,同时通过电动伸缩杆与油墨喷头的连接,能够使油墨喷头对准凹版印刷区,提高了涂墨的速度,此外通过在油墨箱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油墨箱上进墨管设置在凹版印刷机机体的外侧,方便了对油墨箱内油墨使用量的观测,同时便于对油墨箱内进行油墨的添加,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对比单独向油墨槽内添加,操作较为方便,同时在凹版印刷机机体内设置有烘干装置,能够直接通过通孔向印刷区直接烘干,对比传统从外侧进行烘干,提高了烘干的效率,防止油墨的污染,从而提高了油墨涂墨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油墨槽与油墨箱连接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凹版印刷机机体、2涂墨箱体、3印版滚筒、4压印滚筒、5通孔、6显示屏、7控制按钮、8驱动电机、9进墨管、10进墨阀门、11油墨箱、12液位传感器、13油墨泵、14出墨主管、15电磁阀、16转动电机、17转动扇叶、18连接杆、19电加热丝、20刀架、21刮墨刀、22升降气缸、23出墨支管、24油墨槽、25回流管、26伸缩软管、27油墨喷头、28固定杆、29顶板、30电动伸缩杆、31斜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便于快速涂墨的涂墨装置,包括凹版印刷机机体1和涂墨箱体2,所述凹版印刷机机体1内部设置有印版滚筒3,所述印版滚筒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凹版印刷机机体1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且印版滚筒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8的传动轴固定连接,印版滚筒3顶端的凹版印刷机机体1上固定有涂墨箱体2,所述涂墨箱体2两端连通,印版滚筒3正上方的涂墨箱体2内设置有压印滚筒4,所述凹版印刷机机体1内还设置有回流装置、喷墨装置与烘干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有油墨槽24和油墨箱11,所述油墨箱11设置在凹版印刷机机体1内部的左侧的底端,所述油墨槽24设置在印版滚筒3下方,油墨槽24的两侧与凹版印刷机机体1内壁焊接固定,且印版滚筒3位于油墨槽24内,油墨槽24的底端为漏斗状结构,且油墨槽24底端通过回流管25与油墨箱11一侧面上端相连通,使油墨槽24与油墨箱11组成循环结构,提高了对油墨原料的利用;所述喷墨装置包括油墨泵13、油墨喷头27、顶板29和斜撑板31,所述油墨泵13固定在油墨箱11的顶端上,进墨口通过管道与油墨箱11底端相连通,油墨泵13的出墨口依次通过出墨主管14、出墨支管23和伸缩软管26与油墨喷头27相连通,伸缩软管26的两端分别与出墨支管23和出墨主管14相固定,所述出墨主管14与出墨支管23之间通过电磁阀15相连通,所述顶板29固定在油墨槽24内,顶板29的一侧边与油墨槽24的顶端侧面焊接固定,顶板29的底端通过固定杆28与油墨喷头27相连接,所述固定杆28顶端的一侧与电动伸缩杆30的伸缩端固定焊接,且通过电动伸缩杆30与顶板29底端相固定,所述斜撑板31固定在顶杆的右侧面上,防止了油墨喷头27在涂墨时油墨喷洒至印版滚筒3的上方,从而对涂墨质量的造成影响;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转动电机16和电加热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擦墨装置,包括涂墨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墨箱体(2)两端连通,印版滚筒(3)正上方的涂墨箱体(2)内设置有压印滚筒(4),印刷机机体(1)内还设置有回流装置、喷墨装置与烘干装置;且印版滚筒(3)位于油墨槽(24)内,且油墨槽(24)底端通过回流管(25)与油墨箱(11)一侧面上端相连通;喷墨装置包括油墨泵(13)、油墨喷头(27)、顶板(29)和斜撑板(31),所述油墨泵(13)固定在油墨箱(11)的顶端上,进墨口通过管道与油墨箱(11)底端相连通,油墨泵(13)的出墨口依次通过出墨主管(14)、出墨支管(23)和伸缩软管(26)与油墨喷头(27)相连通,所述出墨主管(14)与出墨支管(23)之间通过电磁阀(15)相连通,所述顶板(29)固定在油墨槽(24)内,顶板(29)的一侧边与油墨槽(24)的顶端侧面焊接固定,顶板(29)的底端通过固定杆(28)与油墨喷头(27)相连接,所述固定杆(28)顶端的一侧与电动伸缩杆(30)的伸缩端固定焊接,且通过电动伸缩杆(30)与顶板(29)底端相固定,所述斜撑板(31)固定在顶杆的右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0 CN 20181063529621.一种印刷机擦墨装置,包括涂墨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墨箱体(2)两端连通,印版滚筒(3)正上方的涂墨箱体(2)内设置有压印滚筒(4),印刷机机体(1)内还设置有回流装置、喷墨装置与烘干装置;且印版滚筒(3)位于油墨槽(24)内,且油墨槽(24)底端通过回流管(25)与油墨箱(11)一侧面上端相连通;喷墨装置包括油墨泵(13)、油墨喷头(27)、顶板(29)和斜撑板(31),所述油墨泵(13)固定在油墨箱(11)的顶端上,进墨口通过管道与油墨箱(11)底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奕群祝向保丁超易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满山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