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推拉开合的门窗用扣锁。现有的推拉门窗锁,改进了传统启、闭均需两个动作来完成的结构,采用活动勾、轴、固定座、扭力弹簧配合,实现门窗推拉启、闭一个动作完成,但这种轴、孔铰接配合的结构,导致固定座的设计厚且重,耗用较多的材料,而且两端的扭力弹簧造成活动勾不灵活,扳动费力。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用材料少、使用灵活、轻巧的门窗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门窗锁,包括带有凹腔的固定座、呈折弯状的活动钩、扭簧等,活动钩的前段、中段穿过凹腔伸出固定座之外,后段则处于凹腔之内,特别之处是凹腔内与活动钩配合的是一槽缝,且槽缝的长度小于活动钩后段的长度,对活动钩形成卡扣支承;活动钩中段上开有一孔,并固定有一压板,压板上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压于压板上,另一端则穿过孔压于固定座上。由于活动钩的后段卡扣于凹腔槽缝上并形成间隙配合,使活动钩的后段可在槽缝宽度间隙内作前后摆动,从而带动活动钩的前、中段摆动,实现开、合;另一方面,活动钩中段固定有压板,中段被扭簧压于固定座和压板之间,形成复位机构,使门窗的启、闭可一次动作完成。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窗锁,包括带有凹腔(11)的固定座(1)、呈折弯状的活动钩(3)、扭簧(4)等,活动钩(3)的前段(31)、中段(32)穿过凹腔(11)伸出固定座(1)之外,后段(33)则处于凹腔(11)内,其特征在于:凹腔(11)内与活动钩(3 )配合的是一槽缝(2),且槽缝(2)的长度小于活动钩后段(33)的长度,对活动钩(3)形成卡扣支承;活动钩中段(32)上开有一孔(34)并固定有一压板(5),压板(5)上装有扭簧(4),扭簧(4)的一端压于压板(5)上,另一端则穿过孔(34)压于固定座(1)上。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