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617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属于乘用车安全驾驶评估领域。针对装备手动/自动变速器车辆,该方法包括:执行疲劳驾驶时间及动作评估程序;获取当前车辆档位信号进行判断;根据条件执行非正常时间营运评估程序、车辆超载评估程序、车辆间正向/倒车距离评估程序、正向/倒车超速评估程序和安全带使用评估程序;获取当前车辆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信号进行判断;执行手刹使用评估程序,进行综合加权评估;如此循环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大型乘用车超载情况、驾驶者与乘客使用安全带情况、车辆超速情况、驾驶者驾驶时间与动作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计算出与车辆发生事故关联度较高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费率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乘用车安全驾驶评估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以客车为主的大型乘用车事故频发,主要事故原因有超载、追尾、驾驶员疲劳驾驶、未在规定时间内行驶、乘客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以及车辆安全带失效等。而大型乘用车在车辆投保时,主要依据车辆的品牌、原有价值、使用年限以及近年发生事故情况计算保险费用,与大型乘用车发生事故的原因关联较少,与保险费的相关度较低。通过调研发现,保险公司急需从新的角度来进行计算保险费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车辆保险费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该方法对大型乘用车超载情况、驾驶者与乘客使用安全带情况、车辆超速情况、驾驶者驾驶时间与驾驶动作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计算出与车辆发生事故关联度较高的车辆保险费率,大大提高了大型乘用车保险费率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执行疲劳驾驶时间评估程序;步骤二,执行疲劳驾驶动作评估程序;步骤三,获取当前车辆的手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箱档位信号;步骤四,根据步骤三获得的变速箱档位信号进行判断;若变速箱处于前进档,则首先进入五个平行处理程序:非正常时间营运评估程序、车辆超载评估程序、车辆间正向距离评估程序、正向超速评估程序和安全带使用评估程序,然后对所有评估值进行综合加权评估,得出当前车辆综合加权评估值,最后返回步骤一;若变速箱处于非前进档,则进入步骤五;步骤五,根据步骤三获得的变速箱档位信号进行判断;若变速箱处于倒车档,则首先进入三个平行处理程序:车辆间倒车距离评估程序、倒车超速评估程序和安全带使用评估程序,然后对所有评估值进行综合加权评估,得出当前车辆综合加权评估值,最后返回步骤一;若变速箱处于非倒车档,则进入步骤六;步骤六,获取当前车辆的制动踏板开关信号;步骤七,根据步骤六获得的制动踏板开关信号进行判断;若制动踏板处于被踏下的状态,则返回步骤一;若制动踏板处于未被踏下的状态,则进入步骤八;步骤八,获取当前车辆的油门踏板开关信号;步骤九,根据步骤八获得的油门踏板开关信号进行判断;若油门踏板处于被踏下的状态,则返回步骤一;若油门踏板处于未被踏下的状态,则进入步骤十;步骤十,首先执行手刹使用评估程序,然后进行综合加权评估;步骤十一,从步骤一到步骤十一循环进行控制。进一步地,若当前车辆的变速箱为手动变速箱,则该工作方法还包括:获取当前车辆的离合器踏板开关信号;根据获得的离合器踏板开关信号进行判断;若车辆离合器踏板处于被踏下的状态,则返回步骤一;若离合器踏板处于未被踏下的状态,则进入下一步骤。进一步地,疲劳驾驶时间评估程序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一,采集时钟信息;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时钟信息进行判断;若时间在5点到18点内,则进入步骤三;若时间在18点到凌晨2点内,则进入步骤九;若时间在凌晨2点到凌晨5点内,则执行非正常时间营运评估程序;步骤三,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四,根据步骤三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大于0,则返回步骤三;反之,则执行人脸识别程序,调入驾驶者档案;步骤五,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六,根据步骤五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大于0,则返回步骤五;反之,则记录该驾驶者日间单次连续驾驶时间,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步骤七,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八,根据步骤七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不大于0,则返回步骤七;反之,则首先记录该驾驶者单次休息时间,然后读取日间单次连续驾驶时间,并与4小时比较进行评估,最后进入步骤十五;步骤九,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十,根据步骤九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大于0,则返回步骤九;反之,则执行人脸识别程序,调入驾驶者档案;步骤十一,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十二,根据步骤十一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大于0,则返回步骤十一;反之,则记录该驾驶者夜间单次连续驾驶时间,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步骤十三,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十四,根据步骤十三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不大于0,则返回步骤十三;反之,则首先记录该驾驶者单次休息时间,然后读取夜间单次连续驾驶时间,并与2小时比较进行评估;步骤十五,读取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并与8小时比较进行评估;步骤十六,记录该驾驶者单次休息时间,并与20分钟比较进行评估;步骤十七,计算加权疲劳驾驶时间总评估值。进一步地,驾驶者疲劳动作评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执行人脸识别程序;步骤二,执行面部表情识别程序;步骤三,执行驾驶者上肢动作识别程序;步骤四,计算加权评估值。进一步地,非正常时间营运评估程序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一,采集时钟信息;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时钟信息进行判断;若时间不在凌晨2点到5点内,则返回步骤一;反之,则进入步骤三;步骤三,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步骤四,根据步骤三获得的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并进行判断;若车速不大于0,则返回步骤三;反之,则进入步骤五;步骤五,采集座椅占用传感器数据;步骤六,获取超载与疲劳驾驶评估模块中车内乘客数量数据;步骤七,计算车内乘客人数;步骤八,根据步骤七获得的车内乘客人数进行判断;若不属于非正常时间营运,则返回步骤一;反之,则进入步骤九;步骤九,记录时间,采集位置信息并计算加权评估值。进一步地,车辆超载评估程序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一,采集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步骤二,采集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步骤三,根据步骤一和步骤二获得的摄像头数据“深度”01和“深度”02进行判断;若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等于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则返回步骤一;若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大于摄像头数据“深度”02,则进入步骤四;若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小于摄像头数据“深度”02,则进入步骤九;步骤四,采集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步骤五,采集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步骤六,根据步骤四和步骤五获得的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和“深度”02进行判断;若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等于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则返回步骤一;若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大于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则进入步骤七;若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小于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则进入步骤九;步骤七,获取人脸面部特征;步骤八,首先根据步骤七获得的人脸面部特征进行判断;若面部特征不在数据库内,则记录人脸面部特征并归为车上人员数据;若面部特征在数据库内,则将此人脸面部特征归为车上人员数据;然后进入步骤十四;步骤九,采集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步骤十,采集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步骤十一,根据步骤九和步骤十获得的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和“深度”02进行判断;若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大于或等于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则返回步骤一;若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小于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则进入步骤十二;步骤十二,获取人脸面部特征;步骤十三,记录人脸面部特征并归为下车人员数据;步骤十四,计算车上人员数量并与核载人数比较,若车上人员数量大于核载人数,则进入步骤十五;反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执行疲劳驾驶时间评估程序;步骤二,执行疲劳驾驶动作评估程序;步骤三,获取当前车辆的手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箱档位信号;步骤四,根据步骤三获得的变速箱档位信号进行判断;若变速箱处于前进档,则首先进入五个平行处理程序:非正常时间营运评估程序、车辆超载评估程序、车辆间正向距离评估程序、正向超速评估程序和安全带使用评估程序,然后对所有评估值进行综合加权评估,得出当前车辆综合加权评估值,最后返回步骤一;若变速箱处于非前进档,则进入步骤五;步骤五,根据步骤三获得的变速箱档位信号进行判断;若变速箱处于倒车档,则首先进入三个平行处理程序:车辆间倒车距离评估程序、倒车超速评估程序和安全带使用评估程序,然后对所有评估值进行综合加权评估,得出当前车辆综合加权评估值,最后返回步骤一;若变速箱处于非倒车档,则进入步骤六;步骤六,获取当前车辆的制动踏板开关信号;步骤七,根据步骤六获得的制动踏板开关信号进行判断;若制动踏板处于被踏下的状态,则返回步骤一;若制动踏板处于未被踏下的状态,则进入步骤八;步骤八,获取当前车辆的油门踏板开关信号;步骤九,根据步骤八获得的油门踏板开关信号进行判断;若油门踏板处于被踏下的状态,则返回步骤一;若油门踏板处于未被踏下的状态,则进入步骤十;步骤十,首先执行手刹使用评估程序,然后进行综合加权评估;步骤十一,从步骤一到步骤十一循环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执行疲劳驾驶时间评估程序;步骤二,执行疲劳驾驶动作评估程序;步骤三,获取当前车辆的手动/自动变速箱的变速箱档位信号;步骤四,根据步骤三获得的变速箱档位信号进行判断;若变速箱处于前进档,则首先进入五个平行处理程序:非正常时间营运评估程序、车辆超载评估程序、车辆间正向距离评估程序、正向超速评估程序和安全带使用评估程序,然后对所有评估值进行综合加权评估,得出当前车辆综合加权评估值,最后返回步骤一;若变速箱处于非前进档,则进入步骤五;步骤五,根据步骤三获得的变速箱档位信号进行判断;若变速箱处于倒车档,则首先进入三个平行处理程序:车辆间倒车距离评估程序、倒车超速评估程序和安全带使用评估程序,然后对所有评估值进行综合加权评估,得出当前车辆综合加权评估值,最后返回步骤一;若变速箱处于非倒车档,则进入步骤六;步骤六,获取当前车辆的制动踏板开关信号;步骤七,根据步骤六获得的制动踏板开关信号进行判断;若制动踏板处于被踏下的状态,则返回步骤一;若制动踏板处于未被踏下的状态,则进入步骤八;步骤八,获取当前车辆的油门踏板开关信号;步骤九,根据步骤八获得的油门踏板开关信号进行判断;若油门踏板处于被踏下的状态,则返回步骤一;若油门踏板处于未被踏下的状态,则进入步骤十;步骤十,首先执行手刹使用评估程序,然后进行综合加权评估;步骤十一,从步骤一到步骤十一循环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车辆的变速箱为手动变速箱,则所述工作方法还包括:获取当前车辆的离合器踏板开关信号;根据获得的离合器踏板开关信号进行判断;若车辆离合器踏板处于被踏下的状态,则返回步骤一;若离合器踏板处于未被踏下的状态,则进入下一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疲劳驾驶时间评估程序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一,采集时钟信息;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时钟信息进行判断;若时间在5点到18点内,则进入步骤三;若时间在18点到凌晨2点内,则进入步骤九;若时间在凌晨2点到凌晨5点内,则执行非正常时间营运评估程序;步骤三,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四,根据步骤三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大于0,则返回步骤三;反之,则执行人脸识别程序,调入驾驶者档案;步骤五,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六,根据步骤五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大于0,则返回步骤五;反之,则记录该驾驶者日间单次连续驾驶时间,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步骤七,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八,根据步骤七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不大于0,则返回步骤七;反之,则首先记录该驾驶者单次休息时间,然后读取日间单次连续驾驶时间,并与4小时比较进行评估,最后进入步骤十五;步骤九,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十,根据步骤九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大于0,则返回步骤九;反之,则执行人脸识别程序,调入驾驶者档案;步骤十一,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十二,根据步骤十一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大于0,则返回步骤十一;反之,则记录该驾驶者夜间单次连续驾驶时间,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步骤十三,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步骤十四,根据步骤十三获得的车速进行判断;若车速不大于0,则返回步骤十三;反之,则首先记录该驾驶者单次休息时间,然后读取夜间单次连续驾驶时间,并与2小时比较进行评估;步骤十五,读取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并与8小时比较进行评估;步骤十六,记录该驾驶者单次休息时间,并与20分钟比较进行评估;步骤十七,计算加权疲劳驾驶时间总评估值。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者疲劳动作评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执行人脸识别程序;步骤二,执行面部表情识别程序;步骤三,执行驾驶者上肢动作识别程序;步骤四,计算加权评估值。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正常时间营运评估程序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一,采集时钟信息;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获得的时钟信息进行判断;若时间不在凌晨2点到5点内,则返回步骤一;反之,则进入步骤三;步骤三,采集轮速传感器数据;步骤四,根据步骤三获得的轮速传感器数据计算车速并进行判断;若车速不大于0,则返回步骤三;反之,则进入步骤五;步骤五,采集座椅占用传感器数据;步骤六,获取超载与疲劳驾驶评估模块中车内乘客数量数据;步骤七,计算车内乘客人数;步骤八,根据步骤七获得的车内乘客人数进行判断;若不属于非正常时间营运,则返回步骤一;反之,则进入步骤九;步骤九,记录时间,采集位置信息并计算加权评估值。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乘用车保险费评估装置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超载评估程序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一,采集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1;步骤二,采集视频摄像头数据“深度”02;步骤三,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鑫杨银忠夏长高贝绍轶周叙荣韩冰源张兰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