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忠成专利>正文

改良的餐盒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76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餐盒构造,主要包括一底座及盖体,底座的侧缘设有多数个相互叠合的上折部及内缩部,上折部是呈向上外扩状,而内缩部是呈垂直状,其位于上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所围绕的范围略大于位在下方,且于最顶端的上折部的上缘设置有一框体,将位于下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依序压缩至框体内侧,以达到缩小体积、便于携带及易于储藏的功效,且其结构还可以做为一花盆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改良的餐盒构造,特指一种缩小体积、便于携带及易于储藏的餐盒,且其结构可以做为一花盆使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国家政府希望能杜绝传染媒介,大力鼓吹使用免洗餐具,再加上当时大量使用的保丽龙免洗餐具,其雪白的外表且用过即丢,确实为许多爱好干净保健康的消费者所爱用;从此,小吃摊、餐饮店、夜市所使用的可洗涤的餐具已大部份为免洗餐具所取代;目前市面上常见餐盒材质大致上以纸、保丽龙(PSP)与塑料(PP)容器较为常见。免洗餐具的大量使用,有其功能性与时代意义,现今环保团体对其大加挞伐,欲去之而后快,使免洗餐具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部份环保团体主张全面禁用免洗餐具,一定规模以上餐厅不供应免洗餐具,需要自备餐盒;而传统的餐盒的体积都相当大,因此携带很不方便,要广大的劳工朋友于上工时自备餐盒,实在是一件非常困扰的事情。参阅图9-图10所示,有鉴于传统餐盒体积庞大的缺失,因此市面上贩售有一种折叠餐盒;传统的折叠餐盒是由二至三层的套环所构成,其最上方的为第一层套环a的直径最大,而愈下层的套环的直径愈小,第一层套环a的下缘设有一第一内凸缘a1,而第二层套环b的上缘设有一第二外凸缘b1,该第二外凸缘b1是与第一层套环a的第一内凸缘a1相对应;第二层套环b的下缘设有一第二内凸缘b2,而第三层套环c的上缘设有一第三外凸缘c1,第三外凸缘是c1与第二层套环的第二内凸缘b2相对应,且第三层套环c的底面设有一底板c2。据上述的构造,传统的折叠餐盒通过第一内凸缘a1、第二外凸缘b1、第二内凸缘b2及第三外凸缘c1将第一层套环a、第二层套环b及第三层套环c连接在一起;当要盛装食物时,将第一层套环a及第一层套环b向上扯起,而食用完毕后,将第二层套环b及第三层套环c折叠收入第一层套环a的内侧。其主要缺陷在于由于传统的折叠餐盒在将第二层套环b及第三层套环c折叠收入第一层套环a后,仍将保留有第一层套环a的高度,因此无法有效缩小体积,且第一内凸缘a1、第二外凸缘b1、第二内凸缘b2及第三外凸缘c1的连接处具有缝隙,缝隙会使餐盒内的液体由此处渗漏,而对使用者造成相当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餐盒构造,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缩小体积及便于携带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餐盒构造,主要包括一底座及盖体,其特征是该底座的侧缘设有多数个相互叠合的上折部及内缩部,该上折部是呈向上外扩状,该内缩部是呈垂直状,位于上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所围绕的范围略大于其下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并于最顶端的上折部的上缘设置有与该盖体相对应的框体。该底座、盖体、上折部、内缩部及框体组成为一矩形或不规则形。该底座设有多数个穿孔,使本技术成为一花盆使用。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收缩前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收缩前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收缩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收缩后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另一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成为花盆使用的示意图。图9为传统折叠餐盒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传统折叠餐盒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改良的餐盒构造,主要包括一底座1及盖体2,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侧缘设有多数个相互叠合的上折部10及内缩部11,上折部10是呈向上外扩状,而内缩部11是呈垂直状,且位于上方的上折部10及内缩部11所围绕的范围略大于其下方的上折部10及内缩部11,并于最顶端的上折部10的上缘设置有与盖体2相对应的框体3。参阅图3-图4所示,据上述的构造,本技术的改良的餐盒构造,将其中位于最上方的上折部10向框体3的内侧挤压,使上折部10及其下方的内缩部11顺势收缩至框体3的内侧;当其中的上折部10全部向上翻折后,得使每一个内缩部11皆收缩至其上方的上折部10内侧,其位于最下方的底座1也可收缩至其上方的上折部10内侧;依于框体3内侧的上折部10及内缩部11得呈波浪状起伏,使本技术的改良的餐盒构造呈一扁碟状,以达到缩小体积、便于携带及易于储藏的功效。实施例2参阅图5-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2的改良的餐盒构造的底座1、盖体2、上折部10、内缩部11及框体3为一矩形,如图5所示;或不规则形,如图6所示。实施例3参阅图7-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3的改良的餐盒构造1设置有多数个穿孔12,并于其上折部10及内缩部11内设置土壤,使其成为一花盆,且上折部10及内缩部11随植物的逐渐生长而向上拉高,使植物的根部能够再向下延伸,并依据所种植的植物种类调整其内部容积的大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改良的餐盒构造,确实具有缩小体积、便于携带及易于储藏的功效,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餐盒构造,主要包括一底座及盖体,其特征是该底座的侧缘设有多数个相互叠合的上折部及内缩部,该上折部是呈向上外扩状,该内缩部是呈垂直状,位于上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所围绕的范围略大于其下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并于最顶端的上折部的上缘设置有与该盖体相对应的框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餐盒构造,其特征是该底座、盖体、上折部、内缩部及框体组成为一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餐盒构造,其特征是该底座、盖体、上折部、内缩部及框体组成为一不规则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餐盒构造,其特征是该底座设有多数个穿孔。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餐盒构造,主要包括一底座及盖体,底座的侧缘设有多数个相互叠合的上折部及内缩部,上折部是呈向上外扩状,而内缩部是呈垂直状,其位于上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所围绕的范围略大于位在下方,且于最顶端的上折部的上缘设置有一框体,将位于下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依序压缩至框体内侧,以达到缩小体积、便于携带及易于储藏的功效,且其结构还可以做为一花盆使用。文档编号A45C11/20GK2730200SQ200420096509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吴忠成 申请人:吴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餐盒构造,主要包括一底座及盖体,其特征是:该底座的侧缘设有多数个相互叠合的上折部及内缩部,该上折部是呈向上外扩状,该内缩部是呈垂直状,位于上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所围绕的范围略大于其下方的上折部及内缩部,并于最顶端的上折部的上缘设置有与该盖体相对应的框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成
申请(专利权)人:吴忠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