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611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沙防治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包括装卸式阻沙堤;装卸式阻沙堤的堤顶上设置有抑风降尘缓冲网;相邻装卸式阻沙堤之间开设有集沙聚水沟,集沙聚水沟内种植有植被保护带;装卸式阻沙堤包括多个堤块;装卸式阻沙堤的迎风面呈弧面,弧面沿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弧面相对装卸式阻沙堤形成凹陷;弧面上开设有引导槽,且引导槽沿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戈壁地区在特大风作用下,易形成戈壁风沙砾流对道路交通设施产生破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沙防治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
技术介绍
戈壁沙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戈壁(蒙古语:Говь),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目前,我国的兰新高铁是我国首条穿越戈壁大风区的高速铁路,自东往西途径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区等四大风区,大风区路段长达462.41km,占新疆段线路总长的65%。这些大风区多分布在山脉风口及其下风侧,具有风速高、风期长、季节性强、风向稳定和起风速度快等特点。地表类型以戈壁为主,加之年降水量低于50mm,属于极端干旱区,植被稀少且不易成活。因此,在大风作用下,极易形成戈壁风沙砾流,其所携沙砾冲击力强,对道路交通设施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而传统的机械工程防护体系由于存在防护时限,需定期对防护体系内外的积沙进行清理方能保证防护体系效益的持续性,因而针对本区域风沙灾害的根治性不足。生物措施作为根治风沙灾害的方式之一,在此极端恶劣环境中,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植被成活率低,不易形成系统有效的防护体系并形成防护效益。鉴于此,亟需一种既可改善区域风沙环境又能促成生物措施形成长久有效的防护效益的体系,实现根治区域风沙灾害,达到保障道路安全平稳运行的目标。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戈壁地区在特大风作用下,易形成戈壁风沙砾流对道路交通设施产生破坏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包括装卸式阻沙堤;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顶上设置有抑风降尘缓冲网;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上开设有多个网孔;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的高度为1.5m,材料为尼龙网或铁丝网,且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靠近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一侧的孔隙度为30%,远离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一侧的孔隙度为50%;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块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装卸式阻沙堤有多道,且多道所述装卸式阻沙堤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装卸式阻沙堤之间开设有集沙聚水沟,所述集沙聚水沟内种植有植被保护带;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和所述集沙聚水沟的延伸方向均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身长设置;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包括多个堤块,且多个所述堤块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堤块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堤块外设置有吊耳;多个所述堤块令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迎风面呈弧面,所述弧面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弧面相对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形成凹陷;所述弧面上开设有引导槽,且所述引导槽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表层喷设有固沙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固沙剂的制作方法为:将聚合醇、催化剂和粘合剂进行搅拌;加温水稀释,且稀释比例为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沿垂直于所述集沙聚水沟的延伸方向,所述集沙聚水沟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高度方向与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平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沙聚水沟内铺设有防渗沙;所述防渗沙上铺设有有机质层;所述植被保护带种植于所述有机质层上;所述有机质层的厚度为10cm-1m;所述有机质层包括动物粪便、植物落叶残枝和有机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植被保护带为梭梭、柽柳、花棒或者柠条。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植被保护带上铺设有砾石保水层,且所述砾石保水层相对于所述植被保护带的覆盖度为60%-80%;所述砾石保水层包括砾石;所述砾石的粒径为3cm-5c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还包括立柱;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通过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装卸式阻沙堤上;所述立柱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立柱沿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立柱的高度为2cm,直径为5c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还包括支撑杆;所述立柱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装卸式阻沙堤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立柱的材料为金属管材、金属型材、木材或者塑料型材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将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设置于被防护物的上风向,被防护物例如为戈壁公路或者铁路,令集沙聚水沟位于装卸式阻沙堤的迎风侧,且令装卸式阻沙堤的堤身长方向与当地主风向垂直。风沙流首先作用于装卸式阻沙堤上,装卸式阻沙堤增大对风沙流阻力,对风沙流进行阻滞消能,令风沙流减速和沙土颗粒的拦截,并沉积至集沙聚水沟内,通过阻沙来降低风对沙的搬运和沉积能力,从而防止风沙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也就是说,装卸式阻沙堤可以改变风沙流的方向,使风沙流越过被防护物从而防止或减少沙害;装卸式阻沙堤的堤顶上设置有抑风降尘缓冲网,风沙流通过抑风降尘缓冲网时,极大的降低了风的动能,减小风阻,衰减来流风的动能,降低其起尘和携尘能力,抑风降尘缓冲网阻挡了外围风力,从而达到抑制扬尘的效果;装卸式阻沙堤用于集雨阻沙,并令雨水和沙石沿装卸式阻沙堤收集于集沙聚水沟内,防止雨水和沙石穿过装卸式阻沙堤破坏被防护物,并且,利用装卸式阻沙堤的坡面使戈壁短时暴雨和季节降雨径流入集沙聚水沟内,补给集沙聚水沟内水份,以维持集沙聚水沟内种植有植被保护带的正常生长,令植被保护带能够生长达到固沙阻沙效果。另外,通过装卸式阻沙堤包括多个堤块,且多个堤块沿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依次连接,当对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减少堤块的数量,从而节省工程成本;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随着天气的改变,若对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要求提高,可将上层的堤块放置于已有的下层堤块上,从而方便、快捷的调节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再者,通过多个所述堤块令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迎风面呈弧面,所述弧面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弧面相对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形成凹陷,从而能够引导风沙沿弧面滑落,便于对风沙的沉积,且弧面的迎风面延长了风沙落至集沙聚水沟内的路径,令集沙聚水沟内风沙的动能减小,防止风沙在集沙聚水沟内溅射而易与吹来风沙合并一齐流动,增加气流旋转路径,减少携沙气流对防护堤直接破坏;最后,通过引导槽的设置,进一步便于引导风沙滑落至集沙聚水沟内,以防止或减少沙害。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通过装卸式阻沙堤、抑风降尘缓冲网和集沙聚水沟的共同作用,集阻沙、固沙、储水和植被生产于一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戈壁地区在特大风作用下,易形成戈壁风沙砾流对道路交通设施产生破坏的技术问题,优化干旱区内机械工程措施防护时限短,无法根治沙害,生物措施成本高,施工难度大,不易成活的缺点,将机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工程措施先行优化风沙环境,生物措施根治沙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卸式阻沙堤;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顶上设置有抑风降尘缓冲网;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上开设有多个网孔;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的高度为1.5m,材料为尼龙网或铁丝网,且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靠近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一侧的孔隙度为30%,远离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一侧的孔隙度为50%;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块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装卸式阻沙堤有多道,且多道所述装卸式阻沙堤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装卸式阻沙堤之间开设有集沙聚水沟,所述集沙聚水沟内种植有植被保护带;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和所述集沙聚水沟的延伸方向均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身长设置;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包括多个堤块,且多个所述堤块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堤块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堤块外设置有吊耳;多个所述堤块令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迎风面呈弧面,所述弧面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弧面相对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形成凹陷;所述弧面上开设有引导槽,且所述引导槽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卸式阻沙堤;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顶上设置有抑风降尘缓冲网;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上开设有多个网孔;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的高度为1.5m,材料为尼龙网或铁丝网,且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靠近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一侧的孔隙度为30%,远离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一侧的孔隙度为50%;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块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装卸式阻沙堤有多道,且多道所述装卸式阻沙堤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装卸式阻沙堤之间开设有集沙聚水沟,所述集沙聚水沟内种植有植被保护带;所述抑风降尘缓冲网和所述集沙聚水沟的延伸方向均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堤身长设置;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包括多个堤块,且多个所述堤块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堤块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堤块外设置有吊耳;多个所述堤块令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迎风面呈弧面,所述弧面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弧面相对所述装卸式阻沙堤形成凹陷;所述弧面上开设有引导槽,且所述引导槽沿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高度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式阻沙堤的表层喷设有固沙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聚水造林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沙剂的制作方法为:将聚合醇、催化剂和粘合剂进行搅拌;加温水稀释,且稀释比例为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风沙区装配式集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存安志山谭立海张余鱼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