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603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其包括依次排列设于道路上的至少二减速体,各减速体为与道路行进方向垂直的长条状,各减速体的顶端所在的位置沿道路行进方向依次升高,每一减速体的横截面为梯形,其包括中空的本体部、分别设于本体部两端的两个端部,本体部由若干个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而成,每一单体包括顶壁、与顶壁平行设置的底壁及连接于该顶壁与底壁之间且倾斜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底壁、顶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合围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内填设有冲击吸收剂,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反光条。该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实现对高速行驶的车辆进行强制而高效地减速,保证低速车辆通过的舒适性,减少车祸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用反光减速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体防撞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用反光减速带。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交叉路段车辆通过量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采取的方法是:架设立交桥,设置地下通道,在路面上画斑马线来规定行人、摩托车等横越公路的路段,用红、绿灯指示是否可以通过的时间,靠交通管理员维持秩序,在有些T形路口、十字路口和下坡转弯处设置用于提示减速的指示牌,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祸的发生。然而,由于某些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违规或疏忽,现有的这些方法仍不能较好地杜绝交叉路口、斑马线路段、坡道转弯路段和必须减速慢行的路段发生车祸,特别是在车辆密度不大的交叉路口人们容易放松警惕,车辆行驶速度快,因此,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道路用反光减速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发生事故路段的交通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其包括依次排列设于道路上的至少二减速体,各减速体为与道路行进方向垂直的长条状,所述各减速体的顶端所在的位置沿道路行进方向依次升高,每一减速体的横截面为梯形,其包括中空的本体部、分别设于本体部两端的两个端部,所述本体部由若干个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其包括依次排列设于道路上的至少二减速体,其特征在于:各减速体为与道路行进方向垂直的长条状,所述各减速体的顶端所在的位置沿道路行进方向依次升高,每一减速体的横截面为梯形,其包括中空的本体部、分别设于本体部两端的两个端部,所述本体部由若干个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而成,每一单体包括顶壁、与该顶壁平行设置的底壁及连接于该顶壁与底壁之间且倾斜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该底壁、顶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合围成一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内填设有冲击吸收剂,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反光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其包括依次排列设于道路上的至少二减速体,其特征在于:各减速体为与道路行进方向垂直的长条状,所述各减速体的顶端所在的位置沿道路行进方向依次升高,每一减速体的横截面为梯形,其包括中空的本体部、分别设于本体部两端的两个端部,所述本体部由若干个单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而成,每一单体包括顶壁、与该顶壁平行设置的底壁及连接于该顶壁与底壁之间且倾斜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该底壁、顶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合围成一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内填设有冲击吸收剂,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反光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收容有一橡胶软管,所述冲击吸收剂填设于该橡胶软管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剂为水与乙二醇混合成的胶体溶液,该橡胶软管内还同时封设有空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反光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及端部为乙烯丙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或聚氨酯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通路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