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550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7
本公开涉及一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该润滑脂包括:64‑95重量%的润滑基础油,4‑35重量%的稠化剂,0.1‑10重量%的结构改进剂,以及0.1‑10重量%的抗氧剂,所述结构改进剂为选自硅胶粉、膨润土和炭黑中的至少一种。该润滑脂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是一种无滴点润滑脂,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水性、胶体安定性和防锈防腐性能,能够满足多水潮湿等高温工况的润滑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公开涉及润滑脂
,具体地,涉及一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用稠化剂稠化基础油制备的从半流体到固体状的润滑剂称为润滑脂。润滑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用于润滑转动、润滑机械摩擦部位,还兼有防护和密封的作用,其应用几乎涵盖了工业领域、农业领域、交通运输行业、航空航天业、电子信息业和国防装备。在石油产品中,虽然润滑脂的产量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品种繁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许多润滑部位工作温度越来越高,对润滑脂耐高温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润滑脂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的金属皂基润滑脂,其使用温度不超过150℃,不能满足高温润滑的需求。关于高温润滑脂,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的研究。中国专利CN102417847A中卢现菊等人采用支链甲苯基硅油和有机稠化剂并添加抗氧剂、防锈剂、防腐剂制备了满足宽温范围内滚珠轴承润滑要求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国专利CN102994196A中佐藤雄太等人采用季戊四醇四酯油为基础油,锂皂为稠化剂并添加抗氧剂制备了一种宽温范围的长寿命滚动轴承用润滑脂。中国专利CN103265998A中黄福川等人采用聚内烯烃和聚醚为基础油,稠化剂为三脲稠化剂,同时添加抗氧剂、极压抗磨剂、防锈剂、填充剂制备了一种耐热型润滑脂。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润滑脂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润滑脂,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该润滑脂包括:64-95重量%的润滑基础油,4-35重量%的稠化剂,0.1-10重量%的结构改进剂,以及0.1-10重量%的抗氧剂,所述结构改进剂为选自硅胶、膨润土和炭黑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该润滑脂包括:74-90重量%的润滑基础油,9-25重量%的稠化剂,0.5-5重量%的结构改进剂,以及0.5-5重量%的抗氧剂。可选地,所述结构改进剂的平均粒径为0.01-100μm。可选地,所述结构改进剂的平均粒径为0.1-50μm。可选地,所述润滑基础油在100℃的运动黏度为5-60mm2/s。可选地,所述润滑基础油在100℃的运动黏度为10-31mm2/s。可选地,所述润滑基础油为矿物油和/或合成油;所述矿物油为选自低硫石蜡基原油基础油、低硫中间基基础油和环烷基原油基础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合成油为选自合成烃油、酯类油、醚类油、硅油和氟油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稠化剂为结构式为式(I)的酞菁铜,可选地,所述抗氧剂为烷基酚型抗氧剂和/或胺型抗氧剂。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润滑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将所述润滑基础油和稠化剂混合均匀,然后向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所述结构改进剂,搅拌升温至60-80℃并保温搅拌10-30分钟后再加入所述抗氧剂,继续搅拌并冷却至室温,研磨得到润滑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润滑脂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是一种无滴点润滑脂,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水性、胶体安定性、防锈防腐性能,能够满足多水潮湿等高温工况的润滑要求。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润滑脂,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该润滑脂包括:64-95重量%的润滑基础油,4-35重量%的稠化剂,0.1-10重量%的结构改进剂,以及0.1-10重量%的抗氧剂,所述结构改进剂为选自硅胶、膨润土和炭黑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在配方中加入结构改进剂,能够显著提高润滑脂的高温性能,使本公开提供的润滑脂成为一种无滴点润滑脂,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水性、胶体安定性、防锈防腐性能,能够满足多水潮湿等高温工况的润滑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润滑脂的高温性能,优选情况下,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该润滑脂包括:74-90重量%的润滑基础油,9-25重量%的稠化剂,0.5-5重量%的结构改进剂,以及0.5-5重量%的抗氧剂。根据本公开,所述结构改进剂的粒径大小对于提高润滑脂的高温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公开中所采用的所述结构改进剂的平均粒径可以为0.01-100μm,优选为0.1-50μm。所述平均粒径的含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是指样品中全部颗粒的直径总和与颗粒数量的比值,本公开所采用的结构改进剂均可商购得到。根据本公开,所述润滑基础油的种类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其在100℃的运动黏度可以为5-60mm2/s,优选为10-31mm2/s,闪点可以为不低于250℃。例如,所述润滑基础油可以为矿物油和/或合成油。所述矿物油可以为选自低硫石蜡基原油基础油、低硫中间基基础油和环烷基原油基础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合成油可以为选自合成烃油、酯类油、醚类油、硅油和氟油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合成油可以为选自以聚α烯烃油(PAO)、聚丁烯为代表的合成烃油,以癸二酸二辛酯等二酯、多元醇酯为代表的酯类油,以烷基二苯醚、聚丙二醇为代表的醚类油,硅油和氟油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公开,所述稠化剂可以为结构式为式(I)的酞菁铜,本公开对所述抗氧剂的种类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常规使用的,例如可以为烷基酚型抗氧剂和/或胺型抗氧剂。所述烷基酚型抗氧剂例如为2,6-二叔丁基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叔丁基羟基苯甲醚、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双(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α-萘酚等。所述胺型抗氧剂例如为二苯胺、对苯二胺、N-苯基-α-萘胺、N-苯基-β-萘胺和二氢喹啉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聚合物。所述抗氧剂优选为二苯胺和/或N-苯基-α-萘胺,上述抗氧剂对控制润滑脂粘度增长的能力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十分突出因而更有利于获得高性能的润滑脂。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润滑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将所述润滑基础油和稠化剂混合均匀,然后向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所述结构改进剂,搅拌升温至60-80℃并保温搅拌10-30分钟后再加入所述抗氧剂,继续搅拌并冷却至室温,研磨得到润滑脂。以下的实施例将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公开。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润滑脂的滴点采用GB/T3498方法测得,锥入度采用GB/T269方法测得,钢网分油采用SH/T0324方法测得,防腐蚀性采用GB/T5018方法测得,铜片腐蚀性能采用GB/T7326方法测得,水淋流失量采用SH/T0109方法测得。实施例1原料组份:150BS基础油(在100℃的运动粘度为31mm2/s,闪点为288℃)80kg;酞菁铜10kg;硅胶(平均粒径为0.5μm)5kg;二苯胺5kg。将基础油与酞菁铜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加入硅胶继续搅拌,升温至60℃并保温搅拌10分钟后加入二苯胺,继续搅拌并冷却至室温,通过研磨机研磨3次,得到本实施例制备的润滑脂,测试其产品性能列于表1中。实施例2原料组份:聚α烯烃油PAO10(在100℃的运动粘度为10mm2/s,闪点为290℃)74kg;酞菁铜24kg;硅胶(平均粒径为10μm)1kg;N-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脂,其特征在于,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该润滑脂包括:64‑95重量%的润滑基础油,4‑35重量%的稠化剂,0.1‑10重量%的结构改进剂,以及0.1‑10重量%的抗氧剂,所述结构改进剂为选自硅胶、膨润土和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脂,其特征在于,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该润滑脂包括:64-95重量%的润滑基础油,4-35重量%的稠化剂,0.1-10重量%的结构改进剂,以及0.1-10重量%的抗氧剂,所述结构改进剂为选自硅胶、膨润土和炭黑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中,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该润滑脂包括:74-90重量%的润滑基础油,9-25重量%的稠化剂,0.5-5重量%的结构改进剂,以及0.5-5重量%的抗氧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结构改进剂的平均粒径为0.01-100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结构改进剂的平均粒径为0.1-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润滑基础油在100℃的运动黏度为5-60mm2/s。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帆郑会何懿峰刘欣阳孙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