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1549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碳材料碳点制备及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3,4‑二羟基苯丙酸、无水氯化钆、钝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原料混合物溶液;步骤2,将所述原料混合物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220℃加热反应2‑7h,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超声,得到反应混合物溶液;步骤3,将所述反应混合物溶液通过水相滤膜,收集滤液,所述滤液置于透析袋中,加入去离子水,透析,然后将透析袋内的溶液冻干,得到新型钆基荧光碳点,记为Gd‑C‑dots。所述碳点表面石墨化程度较高,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荧光性质稳定,细胞毒性低,用于MRI造影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碳材料碳点制备及应用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量子点(quantumdots,QDs)亦称半导体纳米晶体,由II-VI族或III-V族元素组成。由于量子点的激发光谱较宽,发射光谱较窄,因而可发射不同颜色的荧光。量子点可通过调节组成和尺寸大小达到光学性质可调性的目的。这种独特的光学性能和易于表面功能化修饰,使得量子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细胞标记和DNA检测等生物医学领域。碳量子点(carbondots,CDs)作为纳米荧光材料家族中的新秀,不仅具备类似于半导体量子点优异的光学性质,而且具有合成方便、原料丰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具备符合在生物标记和生物医学成像中所需要的优良特性。磁共振成像(MRI)广泛应用于肿瘤成像和心血管疾病成像。MRI成像的原理是:氢原子在外加磁场无线电射频脉冲照射,发生能量共振。停止外磁场照射,氢原子释放能量,发生弛豫现象,即能量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氢原子驰豫时间分为纵向驰豫时间(T1)和横向驰豫时间(T2)。在体内各个器官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应用射频脉冲后,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氢原子的驰豫时间T1和T2不同,产生MRI图像。与其他成像相比,MRI具有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对比度强等优势。在肿瘤成像中,由于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结构差异较小,驰豫时间相近,MRI不能有效地识别异常信号。在临床成像中,常加入MRI造影剂,提高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对比度,判断病变情况。根据驰豫时间,可分为缩短纵向驰豫时间的T1造影剂和横向驰豫时间的T2造影剂。T1造影剂显影特点是随着造影剂的浓度提高,成像越亮。T2造影剂显影特点则相反,造影剂的浓度越高,成像越暗。目前临床中使用的T1造影剂马根维显(Gd-DTPA)和T2造影剂铁酸葡胺。针对T1造影剂Gd-DTPA,具有明显的缺点。首先Gd-DTPA生物毒性较大。Gd与二乙三胺五乙酸进行配位,在体内复杂的环境中,Gd-DTPA释放出Gd离子。在体内Gd离子不能快速的代谢,易于积累,抑制钙通道,引起生物毒性,如肾原性系统纤维化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等。其次,小分子的Gd-DTPA在体内循环时间短,成像时间短。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降低Gd的毒性,提高造影效果、具有高效性和生物亲和性的碳点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以3,4-二羟基苯丙酸(DHCA)和无水氯化钆(GdCl3)为原料,2,2’-(乙烯二氧)双乙胺(EDA)为钝化剂,通过高温裂解制备具有MRI成像的钆基碳点,所述碳点表面石墨化程度较高,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荧光性质稳定,细胞毒性低,用于MRI造影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3,4-二羟基苯丙酸、无水氯化钆、钝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原料混合物溶液;步骤2,将所述原料混合物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220℃加热反应2-7h,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超声,得到反应混合物溶液;步骤3,将所述反应混合物溶液通过水相滤膜,收集滤液,所述滤液置于透析袋中,加入去离子水,透析,然后将透析袋内的溶液冻干,得到新型钆基荧光碳点,记为Gd-C-dots。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钝化剂为2,2'-(乙烯二氧)双(乙胺)。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3,4-二羟基苯丙酸、2,2'-(乙烯二氧)双(乙胺)、无水氯化钆和水按照摩尔比为2:4:0.33:1.11的比例混合均匀。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超声为100Hz超声5min。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水相滤膜为0.22μm水相滤膜。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为500Da。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透析为透析3天,期间每8h换一次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新型钆基荧光碳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碳点在MRI成像中的应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合成方法简单有效,原料易得;反应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绿色环保,产物不需要进一步纯化,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2)本专利技术碳点水溶性好,在水中分散性好,适用于MRI造影成像,在生物科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前景非常广阔;(3)碳点本身的发射波长随激发波长的红移而红移;(4)现有碳点的尺寸较大,而本专利技术的碳点尺寸较小,有望突破脑血屏障,作为脑部肿瘤的探针。【附图说明】图1为Gd-C-dots物理形貌特征的表征。(a)为Gd-C-dots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扫描电镜图;(b)为Gd-C-dots尺寸统计分析图。图2为Gd-C-dots核磁共振(NMR)的表征。(a)为核磁共振氢谱(1HNMR);(b)为碳谱(13CNMR)。图3为Gd-C-dot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的表征。(a)为傅里叶-红外光谱;(b)为拉曼光谱。图4为Gd-C-dot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表征。(a)为扫描谱图;(b)为C1s图谱(c)O1s图谱;(d)N1s图谱;(e)Gd4d图谱。图5为Gd-C-dots光学性能的表征。(a)为碳点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b)为丁达尔现象。图6为Gd-C-dots荧光性质的表征。(a)浓度图;(b)温度图;(c)碳点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d)归一化图。图7为Gd-C-dots荧光性质的影响因素图。(a)pH影响因素图;(b)NaCl影响因素图;(c)氨基酸影响因素图;(d)金属离子影响因素图。图8为Gd-C-dots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图。(a)为在不同Fe3+浓度下的碳点发射谱;(b)为碳点的荧光猝灭与Fe3+浓度关系图。图9为Gd-C-dots光稳定性和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a)为光稳定性表征;(b)为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c)为热重分析;(d)为XRD图。图10为Gd-C-dots的细胞毒性评价。(a)为MTT评价;(b)为溶血评价;(c)为碳点和BSA体系的圆二色谱。图11为心、肝、脾、肺、肾器官的H&E染色切片图。图12为Gd-C-dots体外磁共振成像(MRI)效果评价。(a)为钆喷酸葡胺和Gd-C-dots体外图像;(b)为Gd3+浓度与弛豫率之间的线性拟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3,4-二羟基苯丙酸、无水氯化钆、2,2'-(乙烯二氧)双(乙胺)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原料混合物溶液;其中,3,4-二羟基苯丙酸、2,2'-(乙烯二氧)双(乙胺)、无水氯化钆和水按照摩尔比为2:4:0.33:1.11的比例混合均匀;步骤2,将所述原料混合物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200℃加热反应5h,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100Hz超声5min,得到反应混合物溶液;步骤3,将所述反应混合物溶液通过0.22μm水相滤膜,收集滤液,所述滤液置于截留分子量为500Da的透析袋中,加入去离子水,透析3天,期间每8h换一次去离子水,然后将透析袋内的溶液冻干,得到新型钆基荧光碳点,记为Gd-C-dots。所制备的新型钆基荧光碳点通过以下表征予以验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3,4‑二羟基苯丙酸、无水氯化钆、钝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原料混合物溶液;步骤2,将所述原料混合物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220℃加热反应2‑7h,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超声,得到反应混合物溶液;步骤3,将所述反应混合物溶液通过水相滤膜,收集滤液,所述滤液置于透析袋中,加入去离子水,透析,然后将透析袋内的溶液冻干,得到新型钆基荧光碳点,记为Gd‑C‑dot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3,4-二羟基苯丙酸、无水氯化钆、钝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原料混合物溶液;步骤2,将所述原料混合物溶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80-220℃加热反应2-7h,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超声,得到反应混合物溶液;步骤3,将所述反应混合物溶液通过水相滤膜,收集滤液,所述滤液置于透析袋中,加入去离子水,透析,然后将透析袋内的溶液冻干,得到新型钆基荧光碳点,记为Gd-C-dot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钝化剂为2,2'-(乙烯二氧)双(乙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钆基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3,4-二羟基苯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蒋群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