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15402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包括,所述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分子式为C111H134N8O14,双羧基化柱[5]芳烃、单羟基化杯[4]吡咯为反应底物,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经过洗涤、萃取、柱层析。本发明专利技术PC‑f1对S(+)‑扁桃酸的结合作用力较强;而PC‑f2对R(+)‑扁桃酸的结合作用力较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利用PC对映体手性识别扁桃酸的目的,识别选择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柱芳烃的发现、合成、结构探索,到官能化、主客体识别、自组装等过程,在超分子化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继环糊精、卟啉、杯芳烃等之后的新兴柱状大环化合物。柱芳烃在主客体包结、分子识别、超分子自组装等方面彰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较大位阻基团修饰后,柱芳烃中苯环翻转受阻,诱导产生平面手性,可得到手性柱芳烃分子,用于手性识别。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之一,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扁桃酸是一类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存在S(-)-扁桃酸和R(+)-扁桃酸两种对映体构型,并且两者在生理活性、药效和分子识别方面有明显差异。因此,开展新型手性柱芳烃超分子的制备与手性扁桃酸的主客体识别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分子式为C111H134N8O14,其分子结构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分子式为C111H134N8O14,其分子结构为:2.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羧基化柱[5]芳烃、单羟基化杯[4]吡咯为反应底物,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经过洗涤、萃取、柱层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溶剂包括二氯甲烷。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物双羧基化柱[5]芳烃与所述单羟基化杯[4]吡咯的摩尔比为1:3。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用量分别为双羧基化柱[5]芳烃的摩尔量的0.4倍和0.7倍。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柱[5]芳烃-双杯[4]吡咯手性超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永军宋莹安荣华黄超谢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