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37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可由通式(1)表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来使用而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能够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带来优异的发光特性和寿命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合物和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类含有芳香族胺类取代的化合物,其能够作为空穴传输层材料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基于有机材料的光电子器件已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有机材料固有的柔性令其十分适合用于在柔性基板上制造,可根据需求设计、生产出美观而炫酷的光电子产品,获得相对于无机材料无以比拟的优势。此类有机光电子器件的示例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场效应管,有机光伏打电池,有机传感器等。其中OLED发展尤其迅速,已经在信息显示领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OLED可以提供高饱和度的红、绿、蓝三颜色,用其制成的全色显示装置无需额外的背光源,具有色彩炫丽,轻薄柔软等优点。OLED器件核心为含有多种有机功能材料的薄膜结构。常见的功能化有机材料有: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以及发光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染料)等。通电时,电子和空穴被分别注入、传输到发光区域并在此复合,从而产生激子并发光。空穴传输材料的开发一直被业界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如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如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Ar1选自通式(II)、(III)或(IV)中任意一个所代表的结构,式(II)、(III)、(IV)中的“*”代表Ar1的连接位点,Ar2、Ar3、Ar4、Ar5分别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杂芳基;R和R1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1~C12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n为0到5的整数;多个R相同或者不同,两个处于相邻位置上的R可以连接形成环;多个R1相同或者不同,两个处于相邻位置上的R1可以连接形成环;X选自O、S、Se、NR2、CR3R4、SiR5R6;R2、R3、R4、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C1~C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R3和R4可互连接形成环,R5、R6可互连接形成环;上述“取代或未取代”中的取代,表示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C1~C12的烷基、C1~C12的烷氧基、C6~C12的芳基、C3~C12的杂芳基、氰基、羟基中的取代基所取代,取代基的连接键“—”划过环结构的表示方式,表示连接位点于该环结构上任意能够成键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X为CR3R4,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C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者R3、R4之间形成五元环状结构,A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式(I)所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式(I-1)或(I-2)表示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由通式(V)表示,式中,Ar2、Ar3、Ar4、Ar5分别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礼昌王志鹏张维宏邵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