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战锋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36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电源模块、下散热板、上散热板、和散热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电源外壳内,电源模块的两侧设置导轨,所述下散热板设置在电源外壳底部的滑槽内,下散热板上加工凹槽,凹槽内设置回流管,并在下散热板的下方设置隔热板,所述上散热板设置在电源外壳的顶部,并在上散热板上加工凹槽,同时在凹槽内设置泵水管,另在上散热板上方设置隔热板,所述散热窗设置在电源外壳的末端,散热窗依次连接散热扇、散热片、制冷片和水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制冷片和热辐射对脉冲电源冷却散热,效率更高,采用水冷循环,通过隔热板和散热板夹固包装,增加冷却面积,减少冷量损耗,散热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脉冲电源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脉冲电源是一种供电装置,由脉冲变压器和前端逆变电路、控制电路等构成,可提供高压高频电流,其中功率变换会损耗一部分能量。这些损耗以内部电子器件发热的形式表现出来。电子元件过高的温升会直接影响其寿命和可靠性,进而影响运行安全,脉冲电源的发热器件分布较广,然而传统的脉冲电源控制箱采用顶置或侧装轴流风机对整个装置进行吸风散热,这种方式冷却风较为分散,导致控制柜内风压风量不足,散热不均,电力电子器件得不到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电源模块、控制板、螺钉、下散热板、上散热板、导轨、隔热板、温度传感器、电源外壳、散热窗、散热扇、散热片、制冷片、水泵、回流口、出水口、泵水管、回流管和水冷头,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电源外壳内,并在电源模块的两侧设置导轨,同时在电源外壳的内壁加工与导轨配合的滑槽,电源模块上设置控制板并在电源模块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下散热板设置在电源外壳底部的滑槽内,下散热板上加工凹槽,凹槽内设置回流管,并在下散热板的下方设置隔热板,所述上散热板设置在电源外壳的顶部,并在上散热板上加工凹槽,同时在凹槽内设置泵水管,另在上散热板上方设置隔热板,所述散热窗设置在电源外壳的末端,并且散热窗依次连接散热扇、散热片、制冷片和水冷头,并且水冷头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泵水管和回流管,所述水泵设置电源外壳的末端,并且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泵水管,水泵的回流口连接电源外壳底部的回流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钉设置在电源模块上,共六个,并且中部的两个螺钉分别连接上散热板和下散热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轨的长度为15厘米,电源模块与电源外壳对应的滑动范围为0~15厘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冷片为TEC1-12706型制冷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为PT100温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采用制冷片和热辐射对脉冲电源冷却散热,效率更高,采用水冷循环,并通过隔热板和散热板夹固包装,增加冷却面积的同时,减少冷量损耗,散热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小型脉冲电源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小型脉冲电源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小型脉冲电源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小型脉冲电源装置中回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小型脉冲电源装置中上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小型脉冲电源装置中下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源模块1、控制板2、螺钉3、下散热板4、上散热板5、导轨6、隔热板7、温度传感器8、电源外壳9、散热窗10、散热扇11、散热片12、制冷片13、水泵14、回流口15、出水口16、泵水管17、回流管18和水冷头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电源模块1、控制板2、螺钉3、下散热板4、上散热板5、导轨6、隔热板7、温度传感器8、电源外壳9、散热窗10、散热扇11、散热片12、制冷片13、水泵14、回流口15、出水口16、泵水管17、回流管18和水冷头19,所述电源模块1设置在电源外壳9内,并在电源模块1的两侧设置导轨6,同时在电源外壳9的内壁加工与导轨6配合的滑槽,如此通过导轨6将电源模块1定位在电源外壳9内,并通过螺钉3紧固连接,电源模块1上设置控制板2并在电源模块1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8,通过温度传感器8即可监测脉冲电源内的温度,并实时反馈到控制板2进行处理,所述下散热板4设置在电源外壳9底部的滑槽内,下散热板4上加工凹槽,凹槽内设置回流管18,并在下散热板4的下方设置隔热板7,如此通过隔热板7贴合下散热板4,能够将固定回流管18,并减少冷量流失,所述上散热板5设置在电源外壳9的顶部,并在上散热板5上加工凹槽,同时在凹槽内设置泵水管17,另在上散热板5上方设置隔热板7,同理,通过隔热板7贴合上散热板5,固定泵水管17,减少冷量流失,所述散热窗10设置在电源外壳9的末端,并且散热窗10依次连接散热扇11、散热片12、制冷片13和水冷头19,并且水冷头19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泵水管17和回流管18,如此制冷片13的冷端将冷量传递到水冷头19内,对水冷头19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水泵14设置电源外壳的末端,并且水泵14的出水口16连接泵水管17,水泵14的回流口15连接电源外壳9底部的回流管18,如此通过水泵14和水冷头19连通泵水管17和回流管18,形成循环流道,水泵14带动泵水管17和回流管18内的冷却液循环流动,从而通过水冷头19将制冷片13的冷量传递给冷却液,对冷却液降温,并通过上散热板5和下散热板5将冷量辐射到电源模块1中,对电源模块1进行降温处理,保证脉冲电源工作的稳定性。所述螺钉3设置在电源模块1上,共六个,并且中部的两个螺钉3分别连接上散热板5和下散热板4。所述导轨6的长度为15厘米,电源模块1与电源外壳9对应的滑动范围为0~15厘米。所述制冷片13为TEC1-12706型制冷片。所述温度传感器8为PT100温度传感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隔热板7贴合下散热板4,通过电源外壳9底部的滑槽安装隔热板7和下散热板4,从而将固定回流管18,同理,电源外壳9的顶部安装隔热板7和上散热板5,从而固定泵水管17,如此即可减少冷量流失,电源模块1内的温度传感器8实时监测脉冲电源内的温度,并反馈到控制板2进行处理,温度过高时,控制板2控制散热扇11、制冷片13和水泵14工作,制冷片13的冷端将冷量传递到水冷头19内,对水冷头19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水泵14和水冷头19连通泵水管17和回流管18,形成循环流道,水泵14带动泵水管17和回流管18内的冷却液循环流动,进而通过上散热板5和下散热板5将冷量辐射到电源模块1中,对电源模块1进行降温处理,保证脉冲电源工作的稳定性。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电源模块、控制板、螺钉、下散热板、上散热板、导轨、隔热板、温度传感器、电源外壳、散热窗、散热扇、散热片、制冷片、水泵、回流口、出水口、泵水管、回流管和水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电源外壳内,并在电源模块的两侧设置导轨,同时在电源外壳的内壁加工与导轨配合的滑槽,电源模块上设置控制板并在电源模块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下散热板设置在电源外壳底部的滑槽内,下散热板上加工凹槽,凹槽内设置回流管,并在下散热板的下方设置隔热板,所述上散热板设置在电源外壳的顶部,并在上散热板上加工凹槽,同时在凹槽内设置泵水管,另在上散热板上方设置隔热板,所述散热窗设置在电源外壳的末端,并且散热窗依次连接散热扇、散热片、制冷片和水冷头,并且水冷头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泵水管和回流管,所述水泵设置电源外壳的末端,并且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泵水管,水泵的回流口连接电源外壳底部的回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脉冲电源装置,电源模块、控制板、螺钉、下散热板、上散热板、导轨、隔热板、温度传感器、电源外壳、散热窗、散热扇、散热片、制冷片、水泵、回流口、出水口、泵水管、回流管和水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电源外壳内,并在电源模块的两侧设置导轨,同时在电源外壳的内壁加工与导轨配合的滑槽,电源模块上设置控制板并在电源模块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下散热板设置在电源外壳底部的滑槽内,下散热板上加工凹槽,凹槽内设置回流管,并在下散热板的下方设置隔热板,所述上散热板设置在电源外壳的顶部,并在上散热板上加工凹槽,同时在凹槽内设置泵水管,另在上散热板上方设置隔热板,所述散热窗设置在电源外壳的末端,并且散热窗依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战锋
申请(专利权)人:周战锋北京航宇空天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