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808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反应板夹,包括:主体,其为竖直设置且左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主体的内部被沿其长度方向竖直间隔设置的n个隔板分割为n+1个通道,主体的右侧底部设有与通道连通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反应板条出口;盖体,其设于主体的左侧并与其密闭可拆卸连接,盖体的左侧底部与反应板条出口正相对处设有与其一一对应设置的推杆入口;n+1个压紧组件,其沿主体的宽度方向水平设于通道内,任一压紧组件包括:一对滑槽,其竖直相对设于通道的两侧;连接杆,其水平设置,且其两端与一对滑槽滑动连接;转轮,其套设于连接杆上并与其转动连接,其中,n≥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反应板条容纳量大,使用时不卡板,结构简单易操作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板夹
本技术涉及自动检测设备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板夹。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检测设备中,为了一次能连续进行多个反应板条检测,通常将反应板条放置在反应板夹中,通过推送装置从反应板夹中连续推送反应板条实现。但现有的反应板夹多为一列设置,其容纳的反应板条数量有限,且只能使用一种反应板条,进行一项检测,缺乏扩展性,此外,推送过程中,仅以内部反应板条的自重自由降落,剩下最后一个或两个反应板条时不能及时供给,导致反应板条推送不顺畅、卡板,影响自动化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板夹,其容纳反应板条量大,可同时放置不同规格的反应板条,装载后反应板条推送顺畅,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反应板夹,包括:主体,其为竖直设置且左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被沿其长度方向竖直间隔设置的n个隔板分割为n+1个通道,所述主体的右侧底部设有与通道连通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反应板条出口;盖体,其为竖直设置且右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其设于所述主体的左侧并与其密闭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左侧底部与所述反应板条出口正相对处设有与其一一对应设置的推杆入口;n+1个压紧组件,其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水平设于所述通道内,任一压紧组件包括:一对滑槽,其竖直相对设于所述通道的两侧;连接杆,其水平设置,且其两端与所述一对滑槽滑动连接;转轮,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并与其转动连接,其中,n≥1。优选的是,所述的反应板夹,所述盖体的右侧底部与所述主体的底部铰接,右侧顶部与所述主体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板,其水平设于所述盖体的内部近顶部处;磁铁,其水平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并与其连接,且所述磁铁的顶面与所述盖体的内顶面之间形成连接空腔;磁性连接板,其右端通过U形卡件套设在所述主体的顶部左侧,所述磁性连接板设置为,当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盖合时,所述磁性连接板在所述磁铁的磁力作用下,完全伸入所述连接空腔内。优选的是,所述的反应板夹,所述盖体的顶面与所述主体接触处设有开口朝右的半圆形开口。优选的是,所述的反应板夹,所述主体的前后侧面阵列设置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条形开口。优选的是,所述的反应板夹,所述盖体的前侧面近左侧面处设有一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的左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前侧敞口的仓门定位杆连接口。优选的是,所述的反应板夹,相邻两反应板条出口前后贯通,形成均一开口;所述盖体的顶面和底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n对相互配合的与所述隔板的尺寸性适应的隔板插槽带,所述隔板插槽带与所述反应板条出口和所述推杆入口均不干涉,且所述隔板插槽带的宽度为5-10mm,所述隔板插槽带中相邻隔板插槽的间距为1-3mm;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包括固定杆和套设在固定杆内的前延伸杆和后延伸杆,所述前延伸杆和后延伸杆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一对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转轮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通过在主体内设置隔板,使主体内部被分隔为多个通道,并在每个通道内设置压紧组件,可有效增大应板夹的容量,装载后,反应板条在自重和转轮重量的作用下自由降落,确保所有反应板条都能及时供给,并顺利被推杆推送出去,实际使用时,还可根据需要,在每个通道内可放置一种规格的反应板条,不同通道的反应板条规格可不相同,以实现一次进行多项检测;第二、通过将盖体的底部与主体铰接,盖体的顶部与主体通过由安装板、磁铁和磁性连接板组成的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盖体与主体盖合时,磁性连接板与磁铁在磁力作用下自动吸合,使盖体与主体紧密连接,操作简单,开合方便;第三、通过在盖体上设置方形凹槽,并在凹槽的左侧设置仓门定位杆连接口,使用时,将仓门定位杆通过仓门定位杆连接口伸入方形凹槽内,并与方形凹槽的左侧壁干涉,实现反应板夹在仓门上的定位,并可随着仓门移动,使反应板夹的取放更方便;第四、通过将相邻两反应板条出口前后贯通设置,在盖体的顶面和底面设置相互配合的隔板插槽带,将连接杆设置为伸缩杆,并限定隔板插槽带的宽度和相邻隔板插槽的间距,可通过调整隔板在隔板插槽带上的位置,以调节通道的宽度,通道宽度调节幅度在1-20mm,满足大多数规格的反应板条的需求,实现一夹多用。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应板夹的右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应板夹的右侧视角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应板夹的左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应板夹打开时的左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应板夹,包括:主体1,其为竖直设置且左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体1的内部被沿其长度方向竖直间隔设置的n个隔板13分割为n+1个通道,所述主体1的右侧底部设有与通道连通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反应板条出口11;盖体2,其为竖直设置且右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其设于所述主体1的左侧并与其密闭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2的左侧底部与所述反应板条出口11正相对处设有与其一一对应设置的推杆入口23;n+1个压紧组件,其沿所述主体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于所述通道内,任一压紧组件包括:一对滑槽33,其竖直相对设于所述通道的两侧;连接杆31,其水平设置,且其两端与所述一对滑槽滑动连接;转轮32,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31上并与其转动连接,其中,n≥1,n为整数。具体的,主体、盖体和隔板均由塑料制成,通道的宽度可根据反应板条的宽度进行设置,主体与隔板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主体与隔板固定连接时,制作时,可采用注塑方式一次成型。通过在主体内设置隔板,使主体内部被分隔为多个通道,并在每个通道内设置压紧组件,可有效增大应板夹的容量,装载后,反应板条在自重和转轮重量的作用下自由降落,确保所有反应板条都能及时供给,并顺利被推杆推送出去,实际使用时,还可根据需要,在每个通道内可放置一种规格的反应板条,不同通道的反应板条规格可不相同,以实现一次进行多项检测。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反应板夹,所述盖体2的右侧底部与所述主体1的底部铰接,右侧顶部与所述主体1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板43,其水平设于所述盖体2的内部近顶部处;磁铁44,其水平设于所述安装板43的上方并与其连接,且所述磁铁43的顶面与所述盖体2的内顶面之间形成连接空腔;磁性连接板42,其右端通过U形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应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为竖直设置且左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被沿其长度方向竖直间隔设置的n个隔板分割为n+1个通道,所述主体的右侧底部设有与通道连通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反应板条出口;盖体,其为竖直设置且右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其设于所述主体的左侧并与其密闭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左侧底部与所述反应板条出口正相对处设有与其一一对应设置的推杆入口;n+1个压紧组件,其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水平设于所述通道内,任一压紧组件包括:一对滑槽,其竖直相对设于所述通道的两侧;连接杆,其水平设置,且其两端与所述一对滑槽滑动连接;转轮,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并与其转动连接,其中,n≥1。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为竖直设置且左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被沿其长度方向竖直间隔设置的n个隔板分割为n+1个通道,所述主体的右侧底部设有与通道连通且一一对应设置的反应板条出口;盖体,其为竖直设置且右侧敞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其设于所述主体的左侧并与其密闭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左侧底部与所述反应板条出口正相对处设有与其一一对应设置的推杆入口;n+1个压紧组件,其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水平设于所述通道内,任一压紧组件包括:一对滑槽,其竖直相对设于所述通道的两侧;连接杆,其水平设置,且其两端与所述一对滑槽滑动连接;转轮,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并与其转动连接,其中,n≥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右侧底部与所述主体的底部铰接,右侧顶部与所述主体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板,其水平设于所述盖体的内部近顶部处;磁铁,其水平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并与其连接,且所述磁铁的顶面与所述盖体的内顶面之间形成连接空腔;磁性连接板,其右端通过U形卡件套设在所述主体的顶部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炳澈王洪涛张虎王怀忠郑景和柳承桓
申请(专利权)人:巴迪泰广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