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再生墨盒供墨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77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为再生墨盒供墨的组件,包括:第一筒体,前端设置有针部固定部,前端沿长度方向设置刻度线,刻度线由其后端向其前端的方向刻度依次增加,前端与刻度线的起始位置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多个针部,包括多种不同规格的针尖,所述针部可拆卸地连接至针部固定部,每个针部的中央部位均具有一凸出部,凸出部的直径大于针部其他部分的直径3~5倍;推拉部件;第二筒体;搅拌装置,设置于第二筒体内,包括设置于第二筒体内的旋转轴和一端连接至旋转轴的若干叶片;旋转轴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旋转驱动机构,导线通过开设于第二筒体上的电线通孔延伸出第二筒体外;第二筒体与第一容置空间液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适于批量对再生墨盒充墨,对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为再生墨盒供墨的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打印机再生耗材
,涉及一种为再生墨盒供墨的组件。
技术介绍
墨盒是打印机输出功能的实现者,是被动接受指令进行工作,它的质量问题对打印机主板及打印机程序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废弃的墨盒对环境污染很大,主要有三方面,不易降解的塑料壳体造成白色污染,有色墨水造成的水体污染,黑色和有色粉体造成的空气颗粒污染。针对废弃墨盒对环境的污染,2008年全国首个再生耗材地方标准《喷墨打印机用再制造墨盒技术规范》在上海实行,通过废弃墨盒再利用方式打印降低使用者的打印成本,节约资金、节约能源。然而,在大量使用再生墨盒的同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配置的可充的墨水为一瓶装一次的量,这势必造成了墨水瓶浪费的又一大塑料污染,另一方面是通过每个墨水瓶向再生墨盒内充入墨水,在需要为大量打印机同时充墨时,操作非常麻烦。尤其是再生墨盒在返厂进行充墨时,更加繁琐,亟需提供一种便于充墨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为再生墨盒供墨的组件。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为再生墨盒供墨的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为再生墨盒供墨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设置有直径小的针部固定部,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沿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由所述第一筒体的后端向其前端的方向刻度依次增加,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与所述刻度线的起始位置间形成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筒体的后端与所述刻度线的起始位置间形成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多个针部,所述多个针部包括多种不同规格的针尖,所述针部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针部固定部,每个所述针部的中央部位均具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的直径大于针部其他部分的直径3~5倍;推拉部件,其包括推杆和设置于所述推杆前端的活塞部,所述推杆可移动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再生墨盒供墨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设置有直径小的针部固定部,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沿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由所述第一筒体的后端向其前端的方向刻度依次增加,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与所述刻度线的起始位置间形成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筒体的后端与所述刻度线的起始位置间形成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多个针部,所述多个针部包括多种不同规格的针尖,所述针部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针部固定部,每个所述针部的中央部位均具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的直径大于针部其他部分的直径3~5倍;推拉部件,其包括推杆和设置于所述推杆前端的活塞部,所述推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且所述活塞部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配合设置;第二筒体,其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还设置有加墨口,所述加墨口处设置有墨水过滤部件;搅拌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的旋转轴和一端连接至所述旋转轴的若干叶片,若干所述叶片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旋转轴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上,所述导线通过开设于第二筒体上的电线通孔延伸出所述第二筒体外,所述电线通孔与所述导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