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77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导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导热管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分割环,所述导热管的内壁上铺设有毛细层,所述毛细层内壁的左侧上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触须毛,所述毛细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外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所述吸液芯外侧的右端并且位于通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嘴。上述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其中导热管外侧的散热褶皱环能够增大热传递的面积,再通过与导热管外侧的散热片的配合使用,再次的扩大散热的面积,并且还扩大了散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
本技术涉及热导管
,具体为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热管研究和应用的领域也将不断拓宽,新能源的开发,电子装置芯片冷却、笔记本电脑CPU冷却以及大功率晶体管、可控硅元件、电路控制板等的冷却,化工、动力、冶金、玻璃、轻工、陶瓷等领域的高效传热传质设备的开发,都将促进热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热管是一种导热性能极高的导热元件,利用工质温差的吸热和放热交换原理,使得它本身的热传递效率比同样材质的纯铜高出几十倍,使得它的应用范围更广。随着工艺水平的发展,对于热导管散热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超薄导热管的热传导面积都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导致超薄导热管的导热性能不佳,影响超薄导热管散热效率,故而提供了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具备增大热传递面积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超薄导热管的热传导面积都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导致超薄导热管的导热性能不佳,影响超薄导热管散热效率的问题。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导热管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分割环,所述导热管的内壁上铺设有毛细层,所述毛细层内壁的左侧上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触须毛,所述毛细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外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所述吸液芯外侧的右端并且位于通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嘴,所述排气嘴的外侧开设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孔,所述导热管外侧的右端挤压设置有散热褶皱环,所述导热管的外侧并且位于两个相邻的散热褶皱环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散热片。优选的,所述排气嘴远离吸液芯的一端贯穿毛细层并延伸至散热褶皱环的内侧,所述毛细层上开设有与排气嘴相对应的通口。优选的,所述毛细层的厚度不得超过一毫米,所述导热管的厚度大于吸液芯的厚度。优选的,所述散热褶皱环的数量有六个,且呈等距离排列状。优选的,所述散热片每两个为一组,且有四组,四组呈等距离排列状。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直径大于散热褶皱环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吸液芯呈中空状,所述吸液芯外侧上左侧的通孔直径小于其右侧通孔的直径。上述的有益效果:1、该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热源靠近的导热管外侧的左端,导热管内的液体吸热而蒸发,蒸汽携带汽化热能通过通孔进入吸液芯的空腔内,并且蒸汽在内腔内会流向导热管内部的右端,蒸汽经排气嘴与散热褶皱环和导热管的内壁相接触,蒸汽就会液化换热并且放出热能完成了传热任务,冷凝的液体经过毛细层的抽吸力量或重力回流到导热管内部的左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其中该流程中的散热褶皱环能够增大热传递的面积,再通过与导热管外侧的散热片的配合使用,再次的扩大散热的面积,并且还扩大了散热的效率。2、该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通过设置毛细层可以将液化的液体进行向左传递,同时毛细层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触须毛,能增加液体的汽化效率,加快液体吸收热量并且汽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侧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右侧部分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排气嘴结构放大图。图中:1导热管、2固定柱、3分割环、4毛细层、5触须毛、6吸液芯、7通孔、8排气嘴、9散热褶皱环、10散热片、11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4,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包括导热管1,导热管1采用是市场上常见的超薄的热导管,导热管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2,固定柱2可以将导热管1固定在某些组件上,导热管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分割环3,分割环3可以将导热管1由左向右依次分割成蒸发区,隔绝区和冷凝区,导热管1的内壁上铺设有毛细层4,毛细层4的厚度不得超过一毫米,毛细层4采用吸收性较好的材料制成,毛细层4可以将液化的液体进行向左传递,毛细层4内壁的左侧上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触须毛5,触须毛5能增加液体的汽化效率,加快液体吸收热量并且汽化,毛细层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液芯6,吸液芯6也是采用超薄吸液芯,导热管1的厚度大于吸液芯6的厚度,吸液芯6外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7,吸液芯6呈中空状,吸液芯6外侧上左侧的通孔7直径小于其右侧通孔7的直径,吸液芯6外侧的右端并且位于通孔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嘴8,毛细层4上开设有与排气嘴8相对应的通口,排气嘴8的外侧开设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孔11,导热管1外侧的右端挤压设置有散热褶皱环9,散热褶皱环9可以加速蒸汽的液化,能够增大热传递的面积,散热褶皱环9的数量有六个,且呈等距离排列状,排气嘴8远离吸液芯6的一端贯穿毛细层4并延伸至散热褶皱环9的内侧,导热管1的外侧并且位于两个相邻的散热褶皱环9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散热片10,散热片10可以加速热量的散发,散热片10每两个为一组,且有四组,四组呈等距离排列状,散热片10的直径大于散热褶皱环9的直径,热源靠近的导热管1外侧的左端,导热管1内的液体吸热而蒸发,蒸汽携带汽化热能通过通孔7进入吸液芯6的空腔内,并且蒸汽在内腔内会流向导热管1内部的右端,蒸汽经排气嘴8与散热褶皱环9和导热管1的内壁相接触,蒸汽就会液化换热并且放出热能完成了传热任务,冷凝的液体经过毛细层4的抽吸力量或重力回流到导热管1内部的左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其中该流程中的散热褶皱环9能够增大热传递的面积,再通过与导热管1外侧的散热片10的配合使用,再次的扩大散热的面积,并且还扩大了散热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毛细层4可以将液化的液体进行向左传递,同时毛细层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触须毛5,能增加液体的汽化效率,加快液体吸收热量并且汽化。综上所述,该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热源靠近的导热管1外侧的左端,导热管1内的液体吸热而蒸发,蒸汽携带汽化热能通过通孔7进入吸液芯6的空腔内,并且蒸汽在内腔内会流向导热管1内部的右端,蒸汽经排气嘴8与散热褶皱环9和导热管1的内壁相接触,蒸汽就会液化换热并且放出热能完成了传热任务,冷凝的液体经过毛细层4的抽吸力量或重力回流到导热管1内部的左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其中该流程中的散热褶皱环9能够增大热传递的面积,再通过与导热管1外侧的散热片10的配合使用,再次的扩大散热的面积,并且还扩大了散热的效率。并且,该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通过设置毛细层4可以将液化的液体进行向左传递,同时毛细层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触须毛5,能增加液体的汽化效率,加快液体吸收热量并且汽化。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包括导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2),所述导热管(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分割环(3),所述导热管(1)的内壁上铺设有毛细层(4),所述毛细层(4)内壁的左侧上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触须毛(5),所述毛细层(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液芯(6),所述吸液芯(6)外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7),所述吸液芯(6)外侧的右端并且位于通孔(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嘴(8),所述排气嘴(8)的外侧开设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孔(11),所述导热管(1)外侧的右端挤压设置有散热褶皱环(9),所述导热管(1)的外侧并且位于两个相邻的散热褶皱环(9)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散热片(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包括导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2),所述导热管(1)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分割环(3),所述导热管(1)的内壁上铺设有毛细层(4),所述毛细层(4)内壁的左侧上固定连接有分布均匀的触须毛(5),所述毛细层(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液芯(6),所述吸液芯(6)外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7),所述吸液芯(6)外侧的右端并且位于通孔(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嘴(8),所述排气嘴(8)的外侧开设有分布均匀的排气孔(11),所述导热管(1)外侧的右端挤压设置有散热褶皱环(9),所述导热管(1)的外侧并且位于两个相邻的散热褶皱环(9)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散热片(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大热传递面积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嘴(8)远离吸液芯(6)的一端贯穿毛细层(4)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垒石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