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回路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772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控设备,提供一种低温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液体管路与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蒸发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于液体管路内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于蒸发器内设置有吸液芯,第一毛细结构一端伸入冷凝器内,另一端与吸液芯连接,且于液体管路上罩设有绝热过渡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液体管路内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可以借助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作用输送液态工质,不需要借助重力辅助、额外功耗就能够为蒸发器持续提供液态工质供给,且通过绝热过渡结构可减小蒸发器轴向漏热,避免蒸发器与液体管路接触区域的液体发生烧干,阻断液体工质流向吸液芯,保证低温回路热管可靠启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回路热管
本技术涉及热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回路热管。
技术介绍
低温回路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低温传热元件,主要用于航天器热控、超导磁体冷却以及光学器件冷却等领域,能在冷源与被冷却器件之间有效地实现远距离传热、隔离振动和电磁干扰等。目前,传统的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气体管路和液体管路,它们组成一个封闭回路,向回路内充注的工质,在室温下为液态或者气液两相状态,该工质在回路内循环流动,通过气液相变进行高效传热。与传统回路热管相比,由于低温回路热管工作于更低的温度区域,所以有很多不同点:第一,低温工质在室温条件下为气态,在低温回路热管运行以前,必须一个额外的降温过程,经过漫长的时间,将大部分气态工质冷却为液态;第二,需要借助辅助手段、克服环境漏热影响,将冷凝器中产生的液态工质输送到蒸发器中;第三,低温工质热物性较差,如表面张力、汽化潜热较低,在蒸发器与液体管路连接位置附近更容易受热发生烧干,造成低温回路热管启动失败或运行失效;第四,为了使低温回路热管既能够在低温运行时具有足够液体,又要使回路内的压力在室温条件下达到安全要求,因此需要设置一个体积较大的气库。这些不同之处,给低温回路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液体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所述液体管路、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气体管路依次连通形成回路,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液体管路内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于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吸液芯,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一端伸入所述冷凝器内,另一端与所述吸液芯连接,且于所述液体管路上罩设有绝热过渡结构,所述绝热过渡结构一端与所述液体管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蒸发器,且所述绝热过渡结构的内壁与所述液体管路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液体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所述液体管路、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气体管路依次连通形成回路,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液体管路内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于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吸液芯,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一端伸入所述冷凝器内,另一端与所述吸液芯连接,且于所述液体管路上罩设有绝热过渡结构,所述绝热过渡结构一端与所述液体管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蒸发器,且所述绝热过渡结构的内壁与所述液体管路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回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度不小于所述吸液芯的毛细尺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回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金属丝、粉末、纤维、泡沫金属、网状或者束状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回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雅楠梁惊涛陈厚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