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43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下模具和机床。第一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体及第一模芯、第二模芯,第一模芯为圆柱形,内部设有半球形空腔,正好容纳半球形的第二模芯,第二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三圆柱空腔和第四圆柱空腔。第二上模具包括第二上模体及第三模芯、第四模芯,第四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扁柱空腔上连通第二圆柱空腔,第三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圆台空腔,该圆台空腔向下开口连通第二圆柱空腔。下模具包括下模体及第五模芯,第五模芯从上端至下端依次设有齿柱空腔、第一圆柱空腔、螺丝柱空腔、第二倒圆台空腔、第五模芯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加工装置螺丝顶部不光滑、不能冷镦一次成型、满足不了生产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标准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标准件生产加工厂,现有一款用于汽车点触启动器的红铜螺丝产品,如图5所示,由于该产品头面光滑度极高,长期以来无法通过冷镦实现头部的一次成型,而需依赖二次加工(如:机加工设备车制)实现符合其顶部端面光滑度要求的头部最终成型。原生产工艺分为:冷镦→搓丝→二次加工→表面处理→检验→包装,共计6道工序。原来的冷镦生产工艺是:第一步选用直径D1=10.5mm的红铜线材切成柱形段料,如图1所示,第二步一模强束形成下部小圆柱形,中部碗形,上部大圆柱头的过程品,如图2所示,第三步二模冲成下部为螺丝柱1及螺丝尾2,中部为齿柱3下连接第一圆柱4,上部为圆柱头5下连接第一扁柱6的初坯品,如图3所示,第四步二模冲成上部为第一扁柱6上连接第二扁柱7,第二扁柱7上连接第二圆柱8,第二圆柱8上连接圆台9,圆台9上连接弧形拱起10,弧形拱起10中间上凸小包11的待二次加工切割的半成品,整个螺丝头的高度H1:7.7-7.8mm,如图4所示。在二次加工中,将弧形拱起10和上凸小包11铲除并磨光,使整个螺丝头的高度H: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下模具和机床,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活动部位上,所述下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固定部位上,所述机床能使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分别与所述下模具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体及嵌入所述第一上模体下端的第一模芯,以及嵌入所述第一模芯下端的第二模芯,所述第一上模体的上部为设有内部空腔的圆柱体,下部为倒圆台,所述第一模芯为圆柱形,该第一模芯下端的内部设有半球形空腔,正好容纳半球形的所述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三圆柱空腔和与之相通的位于其上的第四圆柱空腔,所述第三圆柱空腔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四圆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下模具和机床,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活动部位上,所述下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固定部位上,所述机床能使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分别与所述下模具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体及嵌入所述第一上模体下端的第一模芯,以及嵌入所述第一模芯下端的第二模芯,所述第一上模体的上部为设有内部空腔的圆柱体,下部为倒圆台,所述第一模芯为圆柱形,该第一模芯下端的内部设有半球形空腔,正好容纳半球形的所述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三圆柱空腔和与之相通的位于其上的第四圆柱空腔,所述第三圆柱空腔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四圆柱空腔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上模具包括第二上模体及依次嵌入所述第二上模体下端的圆柱形第三模芯、圆柱形第四模芯,所述第二上模体为上部内部设有空腔的圆柱体,其最下端的所述第四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扁柱空腔上连通一个直径稍小的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三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圆台空腔,该圆台空腔向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三模芯位于所述第四模芯的上面,且二者的直径相等;所述下模具包括圆柱形的下模体及嵌入所述下模体上端的圆柱形第五模芯,所述第五模芯上端与所述下模体的上端形成一个第一倒圆台空腔,所述第五模芯从上端至下端依次设有齿柱空腔连通第一圆柱空腔、连通螺丝柱空腔、连通第二倒圆台空腔、连通第五模芯空腔,所述第五模芯空腔与设置在所述下模体下端的下模体空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体的下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况会建房国明唐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卓越紧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