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43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下模具和机床。第一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体及第一模芯、第二模芯,第一模芯为圆柱形,内部设有半球形空腔,正好容纳半球形的第二模芯,第二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三圆柱空腔和第四圆柱空腔。第二上模具包括第二上模体及第三模芯、第四模芯,第四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扁柱空腔上连通第二圆柱空腔,第三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圆台空腔,该圆台空腔向下开口连通第二圆柱空腔。下模具包括下模体及第五模芯,第五模芯从上端至下端依次设有齿柱空腔、第一圆柱空腔、螺丝柱空腔、第二倒圆台空腔、第五模芯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加工装置螺丝顶部不光滑、不能冷镦一次成型、满足不了生产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标准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标准件生产加工厂,现有一款用于汽车点触启动器的红铜螺丝产品,如图5所示,由于该产品头面光滑度极高,长期以来无法通过冷镦实现头部的一次成型,而需依赖二次加工(如:机加工设备车制)实现符合其顶部端面光滑度要求的头部最终成型。原生产工艺分为:冷镦→搓丝→二次加工→表面处理→检验→包装,共计6道工序。原来的冷镦生产工艺是:第一步选用直径D1=10.5mm的红铜线材切成柱形段料,如图1所示,第二步一模强束形成下部小圆柱形,中部碗形,上部大圆柱头的过程品,如图2所示,第三步二模冲成下部为螺丝柱1及螺丝尾2,中部为齿柱3下连接第一圆柱4,上部为圆柱头5下连接第一扁柱6的初坯品,如图3所示,第四步二模冲成上部为第一扁柱6上连接第二扁柱7,第二扁柱7上连接第二圆柱8,第二圆柱8上连接圆台9,圆台9上连接弧形拱起10,弧形拱起10中间上凸小包11的待二次加工切割的半成品,整个螺丝头的高度H1:7.7-7.8mm,如图4所示。在二次加工中,将弧形拱起10和上凸小包11铲除并磨光,使整个螺丝头的高度H:7.18-7.26mm,如图5所示。随着该产品订单量突增至3600K,增幅达300%,现有生产设备资源以及原生产模式仅可提供4.5K/天的产能,根本无法满足新增订单的交付。因此,如何在尽量不增投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新增订单的生产交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现有的加工装置及方法进行了改进,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加工装置螺丝顶部不光滑、不能冷镦一次成型而需要二次加工、满足不了生产订单增加的交货要求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下模具和机床,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活动部位上,所述下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固定部位上,所述机床能使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分别与所述下模具对接。所述第一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体及嵌入所述第一上模体下端的第一模芯,以及嵌入所述第一模芯下端的第二模芯,所述第一上模体的上部为设有内部空腔的圆柱体,下部为倒圆台,所述第一模芯为圆柱形,该第一模芯下端的内部设有半球形空腔,正好容纳半球形的所述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三圆柱空腔和与之相通的位于其上的第四圆柱空腔,所述第三圆柱空腔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四圆柱空腔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上模具包括第二上模体及依次嵌入所述第二上模体下端的圆柱形第三模芯、圆柱形第四模芯,所述第二上模体为上部内部设有空腔的圆柱体,其最下端的所述第四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扁柱空腔上连通一个直径稍小的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三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圆台空腔,该圆台空腔向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三模芯位于所述第四模芯的上面,且二者的直径相等。所述下模具包括圆柱形的下模体及嵌入所述下模体上端的圆柱形第五模芯,所述第五模芯上端与所述下模体的上端形成一个第一倒圆台空腔,所述第五模芯从上端至下端依次设有齿柱空腔连通第一圆柱空腔、连通螺丝柱空腔、连通第二倒圆台空腔、连通第五模芯空腔,所述第五模芯空腔与设置在所述下模体下端的下模体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模体的下端与所述下模体的所述第一倒圆台空腔贴合。所述第二上模体的下端端面与所述下模体的上端端面贴合。所述第五模芯空腔与所述下模体空腔,均为圆柱形,且二者的直径相等。具体地,所述圆台空腔与红铜螺丝头部的圆台匹配,所述第二圆柱空腔与红铜螺丝头部的第二圆柱匹配,所述扁柱空腔与红铜螺丝头部的第二扁柱匹配。所述第一倒圆台空腔的高度与红铜螺丝头部的第一扁柱的高度匹配,所述齿柱空腔与红铜螺丝中部的齿柱匹配,所述第一圆柱空腔与红铜螺丝中部的第一圆柱匹配,所述螺丝柱空腔与红铜螺丝的螺丝柱匹配,所述第二倒圆台空腔与红铜螺丝的螺丝尾匹配。一种铜螺丝加工方法,包括上述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冷墩加工:步骤一,优选直径为8.8mm的红铜线材,切成柱形段料;步骤二,用一模强束形成下部小圆柱形,中部碗形,上部大圆柱头的过程品;步骤三,用第一上模具配合下模具冲出上部分别为与第四圆柱空腔匹配的倒角第四圆柱、与第三圆柱空腔匹配的倒角第三圆柱,中部为齿柱和第一圆柱,下部为螺丝柱和螺丝尾的过程品;步骤四,用第二上模具配合下模具冲出头部由上而下的圆台、第二圆柱、第二扁柱、第一扁柱,以及已经冲好的中部齿柱和第一圆柱、下部螺丝柱和螺丝尾的成品。上述一种铜螺丝加工方法,省去了二次加工工序。综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解决了现有加工装置螺丝顶部不光滑、不能冷镦一次成型而需要二次加工、满足不了生产订单增加的交货要求的问题。在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的结构上作了大改进,第二模芯中的第三圆柱空腔和第四圆柱空腔的特殊设计,使得在二模三冲中冲出的螺丝头形(如图10所示)完全不同于现有加工装置所冲出的螺丝头形(如图3所示),进而在二模四冲中冲出的螺丝头形(如图11所示)也不同于现有加工装置所冲出的螺丝头形(如图4所示),而是不需要二次加工的成品。本专利技术还在取用料上面作了改进,由原来取用的铜材直径10.5mm改为铜材直径8.8mm,使得整个加工过程中的每一步更容易达到设计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装置确保了红铜螺丝顶部的光滑度。给工厂带来了如下实际效益:(1)直接省去“二次加工”工序,总工序数量由6道工序降至5道工序,生产周期缩短近50%;产能由4.5K/天增至21.5K/天,生产效率提升400%。(2)避免价值100万元的额外机加工设备投入,零投入。(3)冷镦替代二次加工后,该产品加工成本(材料损耗、二次加工费用)降幅超22%,单产品订单量(不考虑推广、订单增加)全年成本费用降低额达60万元。(4)避免产生二次加工工序常见的未车制产品混杂,以及夹具影响螺纹通止规的质量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加工装置的切料图;图2为现有加工装置的一模强束图;图3为现有加工装置的二模三冲图;图4为现有加工装置的二模四冲图;图5为红铜螺丝成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第一上模具与下模具配合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第二上模具与下模具配合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的切料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的一模强束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的二模三冲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的二模四冲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6至7所示,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上模具21、第二上模具22、下模具23和机床(图中未画出),第一上模具2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下模具和机床,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活动部位上,所述下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固定部位上,所述机床能使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分别与所述下模具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体及嵌入所述第一上模体下端的第一模芯,以及嵌入所述第一模芯下端的第二模芯,所述第一上模体的上部为设有内部空腔的圆柱体,下部为倒圆台,所述第一模芯为圆柱形,该第一模芯下端的内部设有半球形空腔,正好容纳半球形的所述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三圆柱空腔和与之相通的位于其上的第四圆柱空腔,所述第三圆柱空腔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四圆柱空腔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上模具包括第二上模体及依次嵌入所述第二上模体下端的圆柱形第三模芯、圆柱形第四模芯,所述第二上模体为上部内部设有空腔的圆柱体,其最下端的所述第四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扁柱空腔上连通一个直径稍小的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三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圆台空腔,该圆台空腔向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三模芯位于所述第四模芯的上面,且二者的直径相等;所述下模具包括圆柱形的下模体及嵌入所述下模体上端的圆柱形第五模芯,所述第五模芯上端与所述下模体的上端形成一个第一倒圆台空腔,所述第五模芯从上端至下端依次设有齿柱空腔连通第一圆柱空腔、连通螺丝柱空腔、连通第二倒圆台空腔、连通第五模芯空腔,所述第五模芯空腔与设置在所述下模体下端的下模体空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下模具和机床,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活动部位上,所述下模具安装在所述机床的固定部位上,所述机床能使所述第一上模具和所述第二上模具分别与所述下模具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体及嵌入所述第一上模体下端的第一模芯,以及嵌入所述第一模芯下端的第二模芯,所述第一上模体的上部为设有内部空腔的圆柱体,下部为倒圆台,所述第一模芯为圆柱形,该第一模芯下端的内部设有半球形空腔,正好容纳半球形的所述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第三圆柱空腔和与之相通的位于其上的第四圆柱空腔,所述第三圆柱空腔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四圆柱空腔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上模具包括第二上模体及依次嵌入所述第二上模体下端的圆柱形第三模芯、圆柱形第四模芯,所述第二上模体为上部内部设有空腔的圆柱体,其最下端的所述第四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扁柱空腔上连通一个直径稍小的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三模芯的下端内部设有圆台空腔,该圆台空腔向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三模芯位于所述第四模芯的上面,且二者的直径相等;所述下模具包括圆柱形的下模体及嵌入所述下模体上端的圆柱形第五模芯,所述第五模芯上端与所述下模体的上端形成一个第一倒圆台空腔,所述第五模芯从上端至下端依次设有齿柱空腔连通第一圆柱空腔、连通螺丝柱空腔、连通第二倒圆台空腔、连通第五模芯空腔,所述第五模芯空腔与设置在所述下模体下端的下模体空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螺丝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体的下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况会建房国明唐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卓越紧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