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30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钢框架柱、第二钢框架柱、内套筒、连接短梁、梁连接板和钢框架梁,第二钢框架柱位于第一钢框架柱的下方;内套筒的上端插入第一钢框架柱的下端内,并通过单向螺栓与第一钢框架柱固定连接;内套筒的下端插入第二钢框架柱的上端内,并通过单向螺栓与第二钢框架柱固定连接;连接短梁焊接于内套筒的外壁,并位于第一钢框架柱和第二钢框架柱之间,钢框架梁通过梁连接板与连接短梁对接,梁连接板的两端通过高强螺栓分别与连接短梁和钢框架梁固定连接。该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能够达到施工速度快、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的要求,同时又能保证整个连接节点的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建筑与传统的建筑建造方式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施工快速,这对节点的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套筒装配式钢框架连接节点是装配式钢框架连接中一种形式,目前,内套筒式梁柱连接主要采用对拉螺栓连接形式,然而,这种连接形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易使螺栓产生错列布置;(2)对拉螺栓容许布置数量有限,易产生破坏;(3)对拉螺栓连接形式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易产生内套筒与柱壁分离现象。此外,在模块结构连接节点中也常用到一些内套筒式连接节点,例如:专利CN104775517A公开了一种钢框架与钢结构模块连接节点,其采用上部模块柱落在内套筒上,然后将模块柱与连接板焊接为整体的连接方法,然而,此种连接形式存在现场焊接,未实现完全现场装配化,而且,内套筒主要起施工定位作用,与钢模块柱无有效连接,未能充分发挥其承载作用。专利CN106522374A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模块化钢框架的连接装置,其采用内套筒预先与下部模块柱焊接为整体,然后,将上部模块柱落在内套筒上,并采用一系列连接板连接,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框架柱(1)、第二钢框架柱(2)、内套筒(3)、连接短梁(5)、梁连接板(6)和钢框架梁(8),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位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的下方;所述内套筒(3)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的下端内,并通过单向螺栓(4)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3)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的上端内,并通过单向螺栓(4)与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短梁(5)焊接于所述内套筒(3)的外壁,并位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和第二钢框架柱(2)之间,所述钢框架梁(8)通过所述梁连接板(6)与所述连接短梁(5)对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框架柱(1)、第二钢框架柱(2)、内套筒(3)、连接短梁(5)、梁连接板(6)和钢框架梁(8),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位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的下方;所述内套筒(3)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的下端内,并通过单向螺栓(4)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3)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的上端内,并通过单向螺栓(4)与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短梁(5)焊接于所述内套筒(3)的外壁,并位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和第二钢框架柱(2)之间,所述钢框架梁(8)通过所述梁连接板(6)与所述连接短梁(5)对接,所述梁连接板(6)的两端通过高强螺栓(7)分别与所述连接短梁(5)和钢框架梁(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框架柱(1)下端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筒(3)上端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钢框架柱(2)上端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筒(3)下端的外壁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套筒式钢框架梁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3)相对两侧壁的上端分别设有多个可穿过所述单向螺栓(4)的第一螺栓孔(9),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琦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