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陶瓷原料研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研磨机,更具体的说是陶瓷原料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陶瓷的原材料品种很多,一般是天然原料,是从矿区采取的石英、长石、滑石、磷灰石、硅酸盐矿物等等,一般先是人工将瓷石锤碎成鸡蛋大小的石块,再利用其他手段打成粉状,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所以设计一款代替人力,可以将大块原材料逐步破碎成粉状的陶瓷原料研磨装置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陶瓷原料研磨装置,可以将大量大块的陶瓷原材料逐步破碎和研磨至粉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陶瓷原料研磨装置,包括支架、外壳Ⅰ、外壳Ⅱ、外壳Ⅲ、反击构件、反击板Ⅰ、反击板Ⅱ、破碎机构Ⅰ、筛料机构和破碎机构Ⅱ,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外壳Ⅰ的内部中空,外壳Ⅰ固定连接在支架主体上;所述外壳Ⅱ包括外壳Ⅱ主体、铰接支架、限位板、开口、落料口和开槽,铰接支架和限位板均固定连接在外壳Ⅱ主体的右端,铰接支架位于限位板的上端,开口设置在外壳Ⅱ主体右端的上侧,落料口和开槽均设置在外壳Ⅱ主体右端的下侧,开槽位于落料口的右端,外壳Ⅱ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外壳Ⅰ的下端并与外壳连通;所述外壳Ⅲ包括入料漏斗、破 ...
【技术保护点】
1.陶瓷原料研磨装置,包括支架(1)、外壳Ⅰ(2)、外壳Ⅱ(3)、外壳Ⅲ(4)、反击构件(5)、反击板Ⅰ(6)、反击板Ⅱ(7)、破碎机构Ⅰ(8)、筛料机构(9)和破碎机构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主体(1‑1);所述外壳Ⅰ(2)的内部中空,外壳Ⅰ(2)固定连接在支架主体(1‑1)上;所述外壳Ⅱ(3)包括外壳Ⅱ主体(3‑1)、铰接支架(3‑2)、限位板(3‑3)、开口(3‑4)、落料口(3‑5)和开槽(3‑6),铰接支架(3‑2)和限位板(3‑3)均固定连接在外壳Ⅱ主体(3‑1)的右端,铰接支架(3‑2)位于限位板(3‑3)的上端,开口(3‑4)设置在外壳 ...
【技术特征摘要】
1.陶瓷原料研磨装置,包括支架(1)、外壳Ⅰ(2)、外壳Ⅱ(3)、外壳Ⅲ(4)、反击构件(5)、反击板Ⅰ(6)、反击板Ⅱ(7)、破碎机构Ⅰ(8)、筛料机构(9)和破碎机构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主体(1-1);所述外壳Ⅰ(2)的内部中空,外壳Ⅰ(2)固定连接在支架主体(1-1)上;所述外壳Ⅱ(3)包括外壳Ⅱ主体(3-1)、铰接支架(3-2)、限位板(3-3)、开口(3-4)、落料口(3-5)和开槽(3-6),铰接支架(3-2)和限位板(3-3)均固定连接在外壳Ⅱ主体(3-1)的右端,铰接支架(3-2)位于限位板(3-3)的上端,开口(3-4)设置在外壳Ⅱ主体(3-1)右端的上侧,落料口(3-5)和开槽(3-6)均设置在外壳Ⅱ主体(3-1)右端的下侧,开槽(3-6)位于落料口(3-5)的右端,外壳Ⅱ主体(3-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外壳Ⅰ(2)的下端并与外壳(2)连通;所述外壳Ⅲ(4)包括入料漏斗(4-1)、破碎箱(4-2)、落料管道(4-3)和研磨箱(4-4),破碎箱(4-2)固定连接在入料漏斗(4-1)的下端并与入料漏斗(4-1)连通,落料管道(4-3)固定连接在破碎箱(4-2)的下端并与破碎箱(4-2)连通,入料漏斗(4-1)的右端和落料管道(4-3)的右端均固定连接在研磨箱(4-4)上,落料管道(4-3)与研磨箱(4-4)连通,研磨箱(4-4)连通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在外壳Ⅱ主体(3-1)的右端并与外壳Ⅱ主体(3-1)连通;所述反击构件(5)包括反击架(5-1)、反击轴(5-2)和限位环(5-3),反击轴(5-2)滑动连接在反击架(5-1)上端的中心,限位环(5-3)固定连接在反击轴(5-2)的上端,限位环(5-3)与反击架(5-1)接触,反击构件(5)设置有两个,上端的反击架(5-1)固定连接在外壳Ⅰ(2)上端的左侧,下端的反击架(5-1)固定连接在外壳Ⅰ(2)的左端,两个反击轴(5-2)均滑动连接在外壳Ⅰ(2)内,两个反击轴(5-2)上均套有弹簧,两个弹簧均位于反击架(5-1)和外壳Ⅰ(2)之间;所述反击板Ⅰ(6)包括反击板主体Ⅰ(6-1)和辅助槽Ⅰ(6-2),辅助槽Ⅰ(6-2)设置有多个,多个辅助槽Ⅰ(6-2)均设置在反击板主体Ⅰ(6-1)的右端;所述反击板Ⅱ(7)包括反击板主体Ⅱ(7-1)和辅助槽Ⅱ(7-2),辅助槽Ⅱ(7-2)设置有多个,多个辅助槽Ⅱ(7-2)均设置在反击板主体Ⅱ(7-1)的右端,下端的反击轴(5-2)固定连接在反击板主体Ⅱ(7-1)左端的中心;所述破碎机构Ⅰ(8)包括机芯(8-1)、锤板(8-2)、带轮Ⅰ(8-3)、带轮Ⅱ(8-4)、传动带Ⅰ(8-5)和电机Ⅰ(8-6),锤板(8-2)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多个锤板(8-2)均固定连接在机芯(8-1)上,带轮Ⅰ(8-3)固定连接在机芯(8-1)的前端,带轮Ⅱ(8-4)固定连接在电机Ⅰ(8-6)的输出轴上,带轮Ⅰ(8-3)和带轮Ⅱ(8-4)通过传动带Ⅰ(8-5)带传动连接,机芯(8-1)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外壳Ⅰ(2)的前后两端,电机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