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撞击萃取装置及其萃取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060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一种撞击萃取装置及其萃取方法,涉及一种化工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储料罐,增压泵,反应器壳体,壳体上设有气体出口,压力表和温度计插口,其中,气体出口安装放空阀,流经萃取剂相的进料管中装有一个螺旋杆,工作时,萃取剂相经螺旋杆旋转分散成小液滴;与另一侧经进料管喷嘴喷出的原料液相,在撞击区形成撞击,撞击传质混合后分散在填料中,用于进一步促进传质;进料管出口端喷嘴均采用渐扩型,撞击时,有效增大撞击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撞击流技术,撞击流过程湍动作用强烈,可以明显地促进传质混合,弥补了传统萃取传质系数小、反应时间过长等缺点,提高了萃取的效率,且装置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撞击萃取装置及其萃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装置及其运行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撞击萃取装置及其萃取方法。
技术介绍
液液萃取是指两相不互溶的液体由于对被萃取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使两相充分的接触后,被萃取物从一相转移到另外一相的过程。萃取技术因其具有低能耗,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冶炼、化工、冶金以及食品等工业。萃取过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原本互不相溶的液体达到充分混合,混合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传质,所以微观混合效果在萃取传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撞击流作为一种新颖的技术方法,主要特点是通过两股相向流体的高速撞击达到强化传质等目的,经过多年研究,撞击流表现出良好的混合特性,尤其是能够显著强化微观混合,已经广泛用于吸收、混合、传热、结晶等化工过程,因此将撞击流技术应用于萃取过程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目前,工业上常用萃取设备普遍在体积、级效率、制造和安装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05948010A)公开了一种撞击流强化湿法磷酸萃取的方法与装置,通过结合撞击流技术,使导流筒内搅拌桨作用,促进流体的相互撞击,以期达到效果,但存在搅拌桨制造成本高且容易磨损,密封困难容易泄漏,能量耗散大等问题,而且适用范围小,使得工业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撞击萃取装置及其萃取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两相撞击的进液方式,促进混合;同时细小液滴较于传统的萃取有很大的传质面积,显著提高了两相间传质,而且附带有填料,实现二次传质,大大提高了萃取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撞击萃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储料罐、增压泵、壳体、温度计、气体出口、压力计、螺旋杆、进料管、喷嘴、填料、收集装置;壳体上部外形结构为圆柱体状,下部外形结构为倒Y型,外扩角度为30o;壳体上设置有温度计、压力计及安装放空阀的气体出口;壳体内设有水平同轴对称设置的进料管;喷嘴和进料管相连,出口区下方设有收集装置;萃取剂相侧的进料管中装有螺旋杆;进料管出口端安装有可调的喷嘴,且两侧对置的喷嘴均设置成渐扩型,扩角为6o~8o;壳体内下部设有填料。所述的一种撞击萃取装置,所述螺旋杆上设有4~6道螺旋线,螺旋线深度为0.4mm。所述的一种撞击萃取装置,所述填料为丝网填料。一种撞击萃取方法,所述萃取方法将含有待分离组份的溶液作为原料液相,含有萃取剂和稀释剂的混合溶液作为萃取剂相,萃取剂相通过增压泵、螺旋杆旋转后,得到动能,萃取剂相按螺旋轨迹喷出,形成小液滴,与对侧的原料液相进行撞击,完成首次的传质混合,撞击后分散在填料中,进行二次均匀传质混合后,通过壳体出口区排出;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体积比为(1~5):(1~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巧妙结合撞击流技术,利用撞击流强化相间传递效果以及促进混合的优势,大大缩短混合时间,提高了萃取效率,弥补了传统萃取上的不足,同时装置独特的结构设计,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萃取装置示意图。图中部件:1—储料罐、2—增压泵、3—壳体、4—温度计、5—气体出口、6—压力计、7—螺旋杆、8—进料管、9—喷嘴、10—填料、11—收集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萃取装置包括储料罐、增压泵,壳体,壳体由上往下依次包括圆柱体段和倒Y段,其中撞击区位于圆柱体段,出口区位于倒Y段。壳体上设有气体出口、压力计和温度计插口,气体出口安装放空阀,壳体内水平同轴对称设置直径、长度相同的进料管,流经萃取剂相侧的进料管中装有一个螺旋杆,由电机驱动,进行微滴化,进料管出口端安装有可调的喷嘴及用于传质的填料,出口区下方设有收集装置。本专利技术萃取装置壳体下部外形结构为倒Y型,外扩角度30o,使溶液在均匀混合后由出口减压流出,不仅影响混合效果,同时避免物料堵塞。萃取装置螺旋杆上设有4~6道螺旋线,螺旋线深度为0.4mm。萃取装置进料管出口端安装有可调的喷嘴,且两侧的喷嘴均设置成渐扩型,扩角为6o~8o,目的减小出口损失,有效增大撞击面积。萃取装置壳体内设有填料,所用填料为丝网填料,提高传质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萃取方法将含有待分离组份的溶液作为原料液相,含有萃取剂和稀释剂的混合溶液作为萃取剂相,萃取剂相通过增压泵、螺旋杆旋转后,得到较大的动能,萃取剂相按螺旋轨迹喷出,形成小液滴,与对侧的原料液相进行撞击,完成首次的传质混合,撞击后分散在填料中,进行二次均匀传质混合后,通过壳体出口区排出。萃取方法稀释剂的加入,有效防止乳化现象的产生;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体积比为(1~5):(1~10),例如体积比为1:1、2:3、3:5、4:7、5:9等,萃取剂选择磷酸三丁酯(TBP)、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或丁醇,从其中优选地萃取剂为磷酸三丁酯(TBP),稀释剂为柴油。实施例1萃取装置壳体3上部为圆柱体状,下部为倒Y状,壳体上设有气体出口5,压力计6和温度计4插口,气体出口安装放空阀,壳体内水平同轴对称设置的进料管8,其中,流经萃取剂相侧的进料管中装有一个螺旋杆7,由电机驱动,螺旋杆上设有4~6道螺旋线,螺旋线深度为0.4mm,进料管出口端安装有结构、直径均可调的喷嘴9,在喷嘴出口之间形成撞击区,为了强化传质混合,在撞击区下方设有填料,最终由出口区排出。两股溶液经增压泵2的抽吸加压作用下,由进料管8流入反壳体3,在此过程中液体压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流入时,进料管中旋转的螺旋杆7将萃取剂相进行微滴化,使其形成细小液滴,由喷嘴9高速喷出,在撞击区域发生撞击,由于较高湍流强度,提高了其混合效率,混合传质的溶液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填料中,溶液不断的分散和合并,增进了相际间的接触,减小了返混作用,提高了萃取效率,充分混合后通过壳体出口区排出,再经后续处理,完成萃取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撞击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储料罐、增压泵、壳体、温度计、气体出口、压力计、螺旋杆、进料管、喷嘴、填料、收集装置;壳体上部外形结构为圆柱体状,下部外形结构为倒Y型,外扩角度为30o;壳体(3)上设置有温度计(4)、压力计(6)及安装放空阀的气体出口(5);壳体内设有水平同轴对称设置的进料管(8);喷嘴(9)和进料管相连,出口区下方设有收集装置(11);萃取剂相侧的进料管中装有螺旋杆(7);进料管出口端安装有可调的喷嘴,且两侧对置的喷嘴均设置成渐扩型,扩角为6o~8o;壳体内下部设有填料(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撞击萃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储料罐、增压泵、壳体、温度计、气体出口、压力计、螺旋杆、进料管、喷嘴、填料、收集装置;壳体上部外形结构为圆柱体状,下部外形结构为倒Y型,外扩角度为30o;壳体(3)上设置有温度计(4)、压力计(6)及安装放空阀的气体出口(5);壳体内设有水平同轴对称设置的进料管(8);喷嘴(9)和进料管相连,出口区下方设有收集装置(11);萃取剂相侧的进料管中装有螺旋杆(7);进料管出口端安装有可调的喷嘴,且两侧对置的喷嘴均设置成渐扩型,扩角为6o~8o;壳体内下部设有填料(10)。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沙新力冯颖马繁荣孙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