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97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优选重量比例是1:2:2:3:1:1:1。其针对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及由其他疾病继发的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病症具有良好的防治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特别涉及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用药的

技术介绍
细菌性鱼病是指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鱼类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具有分布广、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每年给世界各国水产养殖业造成极为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鱼病研究工作者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水体环境不断恶化、养殖水域受污染、管理不善等原因,淡水鱼很容易感染水中的各种病原,经常发生一些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或继发感染,迄今已分离报道的鱼类主要致病菌已达数十种,严重制约淡水渔业生产。如何有效地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不仅关系到渔业的健康发展,更与餐桌的食品安全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对鱼类细菌病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是用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等多种抗生素都长时间广泛用于淡水渔业生产中。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药物残留及抗菌素耐药性等问题的普遍关注,政府也对整个渔药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相继公布了一大批水产禁用药物,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五氯酚酸钠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违禁药物的使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在常规鱼类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比较频繁、发生面积也较大、鱼类商品市场价格较低等,特别近些年水质下降、鱼病的长期循环累积,单一的细菌感染少见而多呈现复杂混合感染的情形。养殖业者还是经常选用一些陈旧方法进行疾病防治,特别是在水体质量下降、混合感染严重的鱼群,甚至滥用抗菌素等药物,从而容易产生药物抗性并导致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越来越困难、还很容易向水产品的品质带去严重不良影响、且排出的养殖废水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另外,营养生理学的研究证明,采用化学药物防治鱼病时,一些化学药物在鱼体内不易降解而逐渐积累下来,最后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在人体内不断积聚,最终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渔业养殖生产的细菌病病害防治中,深入而广泛地开展细菌性鱼病的抗生素替代防治技术显得极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具有良好防治功能的中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以下组分: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其他可用于治疗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已知或公知药物、或者其他辅助用品,例如所述药物组合物的还包括抗菌素、电解多维、消毒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由以下组分组成: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优选的,所述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各组分的质量比为1-3:1-3:1-3:1-3:1-3:1-3:1-3。最佳的,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的质量比为1:2:2:3:1:1:1。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组合物是由各原料药的药粉、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原料药,是指用于生产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物,可以是有效成份,也可以是含有有效成分的载体(如中药),其存在形式可以是固态、液态或其他形态。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等中药即可称作原料药。进一步的,所述原料药的药粉是指过80~100目筛的药粉。相应的,所述的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将所述药物组合物单独使用或与抗菌素联合使用。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可以作为拌料口服使用,也可以是喂食区挂袋用药等方式。该应用方法中治疗作用仍然由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完成,抗菌素主要用于控制继发感染,两者配合后可在治疗的同时,有效控制继发感染,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抗菌素使用,加强治疗效果。药物组合物与抗菌素在控制原发和继发感染中的良好的协同作用,更快速地治疗病症。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用量为每100千克鱼每天按0.5~1千克,拌入饲料或制成颗粒投喂。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鱼群的个体重、患病情况等在该应用方法范围内进行用药方法选择,如鱼群病势迅速而严重、则可同时口服与挂袋用药、甚至适当增加药量,或采用抗菌素配合治疗;若鱼群病势较缓和而轻微,则可只口服或仅挂袋用药。优选的,在单独使用所述药物组合物或与抗菌素联用的过程中,辅助饲喂电解多维也促进鱼群康复。还可以在单独使用所述药物组合物或与抗菌素连用的过程中,辅助喂食区域养殖水体消毒。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理论思想:上述配方中金银花起清热解毒、抗炎疗风、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效;贯众清热凉血、解毒杀虫、抗菌抗病毒;马齿苋清热消炎、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抗菌抗病毒;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菖蒲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调理免疫功能;砂仁有调理气血、逐化寒湿、温脾开胃、止泻止血之力等。清热解毒以达抗菌抗病毒之效,抗炎抗感染与扶正固本相促进,发挥药味配伍的综合效应。同时,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单纯的特定细菌感染少见、而在病毒或水体质量下降或寄生虫感染或细菌直接攻击通常也表现为细菌混合感染,此药物组合一方面考虑病毒感染及水体不良引起的细菌继发或混合感染、另方面也直接控制细菌为主要病因的混合感染,消除症状与消除病因相辅相成。方中金银花为君药且取其常规用量的较大量、砂仁与菖蒲为臣辅、贯众及大黄佐理、薏仁为使(考虑到水体用药,为强化扶正固本及增强免疫,经实际疗效证实后,此药物组合加大了薏仁的用量),共奏广谱抗菌抗炎并解毒扶正之功。另外,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了水体用药的特殊性:鱼病发生的特殊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鱼病发生通常显著呈现群体暴发性——如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草鱼细菌性肠炎、草鱼出血病、烂鳃病及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孢子虫病等寄生虫病,这些鱼病均具有群体暴发性,一旦发病就会在数日之内出现成百上千的鱼死亡、甚至于“空塘”。二是鱼病病情复杂且易反复性——不同鱼塘的情况的流行特点、病理症状、防治药物都显著不同,跟家畜家禽等防治方法大相径庭,难以形成统一的鱼病临床治疗标准,而近年来鱼病的顽固程度、发生频率都在增强,复发率很高,不仅同一种病反复发生、且常常是一鱼多病或不同病种此起彼伏。与之相应鱼病用药也具有突出特殊性,其一是家畜家禽用药基本能根据体重或年龄准确量化,而淡水养殖鱼类用药则难以根据体重或年龄准备用量;其二是养殖水体用药在考虑防治效果外,不仅需考虑养殖水体理化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还需考虑到所用药物散落水体后对鱼类产品的安全品质和水体环境的安全性;其三是家畜家禽用药可以精准对患病动物或相邻同群动物进行处理、根据病势变化适时调整防治方案,而淡水养殖生产用药则是病健同用、生产条件下方案调整则滞后明显。因此,在淡水养鱼生产中对单一病种用药难以奏效、抗菌素等化学药品对水体环境隐患突出,本专利技术选用水浸泡而不影响疗效的天然药物进行组方、达到广谱高效安全防治效果的中药方剂就具有显著优势。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抗感染作用,能够平衡调理鱼体体表屏障、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机能,控制疫情扩散;可有效减轻患病鱼临诊症状、促进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以下组分: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以下组分: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抗菌素、电解多维、消毒剂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由以下组分组成: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各组分的质量比为1-3:1-3:1-3:1-3:1-3:1-3: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防治淡水鱼细菌混合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银花、贯众、薏仁、马齿苋、大黄、菖蒲、砂仁的质量比为1:2:2: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