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61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干燥环境下,将新鲜米糠铺成的厚度不大于10mm薄层,在传送带传送状态下,在通过红外辐射发射板正下方红外辐射的区域后,米糠薄层被加热至85~90℃;(2)将加热后的米糠薄层取出,在室温环境中降温、包装、贮藏即得稳定化米糠。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大批量生产,节能环保,可以与大型红外设备合作,更好钝化脂肪酶,延缓米糠氧化,达到更佳的稳定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产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
技术介绍
米糠是一种廉价、低利用率但营养丰富的稻谷加工副产物,约占稻谷总量的5~8%。但米糠作为一种食品原料,不易储藏,最大的限制因素是其在储藏过程中的不稳定性。碾米过程中米糠外层存在的脂肪酶与细胞中原先分离的米糠油相互接触,发生水解,导致米糠质量恶化,接着由于过氧化物酶的进一步氧化作用,产生难闻的气味,并且,新鲜米糠中夹杂的有害虫卵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加速米糠酸败劣变。因此,新鲜米糠不便于及时提取米糠油和应用于食品领域,必须稳定化处理米糠,钝化上述脂肪酶和过氧化物酶,杀灭有害虫卵和微生物,便于其开发利用。目前,应用于稳定米糠的方法化学稳定法、水热法、微波加热法和欧姆加热法等。但是,这些处理方法均存在一些缺点,如灵活性较差、难以控制、操作和设备成本高等。针对新鲜米糠营养组分快速劣变不易储藏的问题,研发新型替代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红外辐射是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在无介质的情况下,米糠中的水、蛋白质和淀粉等营养组分可直接吸收红外辐射(波长0.75~1000μm),并将其转化为内热,抑制粮食中的部分生物酶活性,达到快速干燥、杀虫和灭菌的目的。由于红外辐射具有高的热渗透力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热源,已被广泛应用在健康护理、动物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干燥环境下,将新鲜米糠铺成的厚度不大于10mm薄层,在传送带传送状态下,在通过红外辐射发射板正下方红外辐射的区域后,米糠薄层被加热至85~90℃;(2)将加热后的米糠薄层取出,在室温环境中降温、包装、贮藏即得稳定化米糠。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新鲜米糠为稻谷经脱壳、糙米加工、过40目筛滤去杂质后存放时间不超过0.5h的米糠。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米糠薄层厚度为4~10mm。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红外辐射发射板与薄层的垂直距离为10~30cm,红外辐射板上红外辐射发射器温度为200~500℃。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米糠薄层平铺在干燥托盘中,该托盘置于传送带上。优选地,在步骤(1)中,通过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对米糠进行干燥、红外辐射处理。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能实现米糠的快速干燥、红外辐射、保温等一体化操作,效率更高,更适于产业化操作。优选地,所述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不局限于采用天燃气为热源的催化式红外设备或通电使用的陶瓷红外设备。优选地,在步骤(2)中,在所述将加热后的米糠薄层取出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85℃温度下保温6~10min。此处保温可以为通常环境下的保温,不同于红外辐射保温,目的在于使米糠的酶钝化更彻底,并且对米糠水分及品质有益,在红外干燥中,被干燥的物料中表面水分不断蒸发吸热,物料内部温度会比表面温度高,物料的热扩散方向是由内往外的,保温处理就会均衡米糠水分,品质上也会更好。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包装为将米糠包装在食品级聚丙烯袋中;所述贮藏为常温下避氧、避光条件下贮藏。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高温短时变性的方式,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时间会因米糠厚度变化而变化,米糠厚度为10mm时,当红外发生器温度为200℃,时间4min15s,红外发生器300℃,时间3min10s,红外发生器400℃,时间1min36s,红外发生器500℃,时间48s,米糠厚度减小,时间会更少)内将米糠加热到85~90℃,以比常用方法高出适当的温度、更薄的米糠薄层来快速使米糠变性,避免了常用方法中变性时间过长的问题,该方法不仅钝化米糠中的脂肪酶、脂肪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能较好抑制米糠中脂肪酶活性、降低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并且还保持了米糠的原有风味;(2)本专利技术提供较大范围的稳定米糠的工艺条件,可以适配不同类型红外设备;(3)本专利技术适合大批量生产,节能环保,可以与大型红外设备合作,红外处理完直接将米糠集中放置,便可达到保温目的,更好钝化脂肪酶,延缓米糠氧化,达到更佳的稳定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温度检测点分布平面示意图;图2是不同红外辐射温度下米糠的表面温度变化;图3是游离脂肪酸含量(FFA)是评价米糠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该例子挑选其中一种条件,结果显示红外处理的米糠与未处理米糠相比,米糠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红外处理很好稳定了米糠;图4是米糠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再在脂肪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作用下通过氧化等一系列反应生成醛酮物质,最终产生难闻的气味,最终导致米糠劣变;图4结果反应脂肪酶得到钝化,能够从源头上延缓了米糠的氧化,体现红外处理的有利之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原料选取将粳稻经脱壳、糙米加工后获取的新鲜米糠过40目筛,以除去部分杂质,在0.5h内进行后续的稳定化处理。2、米糠稳定化处理(1)将米糠铺平于干燥托盘中,形成米糠薄层,调节米糠的料层厚度为4mm;(2)将干燥托盘置于红外-热风联合处理设备下进行红外辐射处理,红外辐射发生器在红外辐射板上的分布如图1所示,红外辐射发射板与薄层的垂直距离为10cm,红外辐射发射器温度为200℃,均匀加热米糠至85~90℃;(3)红外辐射处理完成后立即取出托盘搅拌冷却至室温;(4)将冷却至室温的米糠装入食品级聚丙烯袋中进行包装,避光并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储藏。实施例2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差别之处在于:在步骤(1)中,调节米糠的料层厚度为10mm;在步骤(2)中,红外辐射发射板与薄层的垂直距离为30cm。实施例3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差别之处在于:步骤(3)中,红外辐射处理完成后,将米糠集中放置达到85℃保温6~10min的目的,保温后立即取出托盘搅拌冷却至室温。实施例4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差别之处在于:在步骤(1)中,调节米糠的料层厚度为5mm;在步骤(2)中,红外辐射发射器温度为300℃。实施例5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差别之处在于:在步骤(1)中,调节米糠的料层厚度为5mm;在步骤(2)中,红外辐射发射器温度为400℃。实施例6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差别之处在于:在步骤(1)中,调节米糠的料层厚度为5mm;在步骤(2)中,红外辐射发射器温度为500℃。效果实施例以实施例1、实施例4~6为试验对象,在步骤(2)的米糠红外辐射加热过程中,每隔5s记录米糠温度,当米糠温度到达85℃时停止计时,将记录数据整理图表如图2所示,图2显示了不同红外温度下米糠的表面温度变化情况。图2表明,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高温短时变性的方式,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时间会因米糠厚度变化而变化,米糠厚度为10mm时,当红外发生器温度为200℃,时间4min15s,红外发生器300℃,时间3min10s,红外发生器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干燥环境下,将新鲜米糠铺成的厚度不大于10mm薄层,在传送带传送状态下,在通过红外辐射发射板正下方红外辐射的区域后,米糠薄层被加热至85~90℃;(2)将加热后的米糠薄层取出,在室温环境中降温、包装、贮藏即得稳定化米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干燥环境下,将新鲜米糠铺成的厚度不大于10mm薄层,在传送带传送状态下,在通过红外辐射发射板正下方红外辐射的区域后,米糠薄层被加热至85~90℃;(2)将加热后的米糠薄层取出,在室温环境中降温、包装、贮藏即得稳定化米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新鲜米糠为稻谷经脱壳、糙米加工、过40目筛滤去杂质后存放时间不超过0.5h的米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米糠薄层厚度为4~1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辐射辅助米糠快速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红外辐射发射板与薄层的垂直距离为10~30cm,红外辐射板上红外辐射发射器温度为20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超严薇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财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