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01360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该饵料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4份小球藻母液、0.4~0.6份湛江叉鞭金藻母液、0.4~0.8份牟氏角毛藻母液、0.2~0.8份盐藻母液、0.1~0.4份亚心形扁藻母液、0.04~0.1份海洋红酵母母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所含营养全面充足,且适口性好,诱食摄食效果优良,能满足幼虫期营养强化和高变态成活率的需要,提高浮游动物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提高其对病害的抵抗力,能净化水质,且含有更多、更高活性的海洋红酵母菌种和代谢产物,使得饵料的营养强化效果有进一步增益,从而加快浮游幼虫的变态发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技术背景等边浅蛤,属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浅蛤属软体动物,俗称“沙蛤”,为西太平洋沿岸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常栖息在浅海的砂泥底、潮间带中、下潮区至浅海的砂质或泥沙浅海。等边浅蛤肉味鲜美、口感怡人,是沿海居民的采捕对象之一,并且其贝壳表面具多变的花纹,色泽光亮,可以作为贝堆或贝雕等工艺品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致被人们过度采集,资源严重衰退,海区资源量稀缺,市场上物稀价高。近年来,随着等边浅蛤虾塘和滩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等边浅蛤的人工育苗也迅速发展起来,苗种繁育的成功与否关乎着等边浅蛤的高效养殖和健康发展,然而人工育苗养殖存在浮游幼虫期饵料供应营养不足的情况,饵料问题是苗种繁育的基础,且浮游幼虫期是等边浅蛤种苗养护的重要时段,期间的基础饵料配方问题一直未得到完全解决,常规使用无配方的单一藻类喂养使得营养不充分从而抑制苗种浮游幼虫的发育。单胞藻是单细胞的浮游藻类,能够光合作用自行制造有机养料,藻类不仅大小合适能被摄食,更重要的能在幼虫体内被消化吸收,并含有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由于种类繁多和其浮游特性成为浮游动物的觅食对象,经过营养搭配之后便是理想的浮游动物饵料。小球藻是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常作为浮游动物、鱼虾的开口饵料;湛江叉鞭金藻是单细胞体,直径5~7微米,其个体小、繁殖快、营养丰富,运动速度适中,又无含纤维素的细胞壁,易被贝类幼虫捕捉吞食和消化吸收;牟氏角毛藻是一种小型海洋硅藻,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是贝类、对虾、鲍鱼等海珍品的优质育苗饵料;盐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单细胞藻类,含有丰富的油脂、β-胡萝卜素、蛋白质、多糖等,可作虾、贝等幼体的饵料;亚心形扁藻,因其油脂和淀粉含量高,是水产动物育苗过程中常用的优质饵料。单胞藻的单细胞浮游特性和营养丰富的特点,使得它们成为等边浅蛤尤其是浮游幼虫期的最主要的饵料,充分承担了浮游幼虫的营养供应的任务。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598477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厚壳贻贝浮游幼虫基础饵料配方,利用多种单胞藻混合投喂厚壳贻贝浮游幼虫,但是藻类的培养受温度、光照等因素影响显著,往往生长不充足,不能满足幼体对营养的需求,导致幼体变态率低下、发育畸形和死亡率高等,因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全面,能满足幼虫期营养强化和高变态成活率的需要,提高浮游动物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提高其对病害的抵抗力,能净化水质,具有更高活性的菌种和更多的增益性代谢产物,加快浮游幼虫变态发育的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中所用菌种购自北海群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该饵料配方中含有海洋红酵母菌经活化后进行多级培养和发酵培养得到的海洋红酵母培养母液。海洋酵母蛋白含量高,一般为细胞干重的30~50%,且含有贝类、甲壳类所需的10种必须氨基酸,还含有生长中产生的消化酶类、维生素、矿物质、促生长因子以及酵母多糖,这些成分能提高浮游生物的消化吸收率,增加其对饵料的利用率,还能刺激机体免疫应答,提高其免疫抗病能力,海洋红酵母还可以作为有机体的腐生菌,通过分泌消化酶类物质,对水体中的有机质进行腐化,达到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的功能。作为优选,海洋红酵母菌种活化、培养及发酵用培养基是按重量份取得葡萄糖4~6份、蛋白胨2~4份、酵母粉2~3份、硫酸镁0.5~1.2份、磷酸二氢钾0.7~1.5份、洁净海水48~53份、透明质酸0.11~0.18份、β-环糊精0.23~0.28份混匀,调节pH为4~5后,于110~120℃下灭菌25~35min即得。根据海洋酵母的生长繁殖特性,其培养基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上述透明质酸利用自身带有的负电荷和特殊的螺旋柱状结构,与培养基中的其他成分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待接种后,能快速填充在菌种与培养基之间,并稳定菌种与培养基之间的结构,破坏掉发酵液中分子之间的黏度,使得菌种能更迅速地溶于培养基中,提高菌种的分散度,进而加快菌种的生长速率,而β-环糊精则将菌种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疏水性的代谢产物如β-胡萝卜素等包裹在其内部疏水性空腔里,并利用自身筒状结构外侧羟基的亲水性,使得疏水性代谢产物快速分散于水中,从而减小了菌种周围的产物浓度,降低了产物对菌种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得菌种生长活性增长,有效增加了菌种的生长繁殖的数量和浓度,并使菌种的代谢产物也增加,进而使得饵料的营养强化效果有进一步增益,缩短等边浅蛤的养殖周期。作为优选,海洋红酵母培养母液的制备步骤如下:活化:将冷藏中的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在25~30℃的条件下培养45~54h后,即可得活化菌种,备用,菌种的保存通常是在低温或冷冻的条件下,低温保存的菌种处于休眠或活跃度较低的状态,因此使用前就得先进行活化操作,才能获得活力旺盛的、接种数量足够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多级培养:将活化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5~30、℃转速为150~200r/min的条件下恒温摇床中振荡培养40~50h,得到一级种子,然后将一级种子按7~11%(V/V)的接种量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5~30、℃转速为150~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24~32h,培养过程中将无菌空气通入培养基进行深层充气,通气量为150~200m3/h,可得到二级种子,备用,进行菌种种子的多级培养可以获得更高的菌种底物浓度,使微生物更快的生长,而且也使菌种逐步接近和适应发酵培养的培养条件,便于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生长,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发酵培养:将二级种子按8~12%(V/V)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中,在温度为25~30、℃搅拌速率为150~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35~43h,发酵过程中控制液体培养基pH为4~5,罐压为0.05~0.08MPa,并将无菌空气通入液体培养基进行深层充气,通气量为150~200m3/h,期间发别在发酵开始12h和24h后补加液体培养基,发酵完成即得海洋红酵母母液,海洋红酵母为椭圆形的红色单细胞,约为4~6μm,悬浮性好,在海水中分散均匀、不易沉淀,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富含虾青素、葡聚糖和甘露寡糖等活性成分,安全无毒,能显著提高水产动物幼苗存活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体免疫力及肉质品质,并可减少抗生素用量,还能净化水体,不污染水体,是幼体培育中最佳的活性饵料。进一步优选,海洋红酵母母液的浓度为1×1010~2×1010cells/ml。作为优选,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该饵料配方中含有的原料及其重量份如下:小球藻母液2~4份、湛江叉鞭金藻母液0.4~0.6份、牟氏角毛藻母液0.4~0.8份、盐藻母液0.2~0.8份、亚心形扁藻母液0.1~0.4份、海洋红酵母母液0.04~0.1份。所制饵料营养丰富全面,能满足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需要,且适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中含有海洋红酵母菌经活化后进行多级培养和发酵培养得到的海洋红酵母母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中含有海洋红酵母菌经活化后进行多级培养和发酵培养得到的海洋红酵母母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种活化、培养及发酵用培养基是按重量份取得葡萄糖4~6份、蛋白胨2~4份、酵母粉2~3份、硫酸镁0.5~1.2份、磷酸二氢钾0.7~1.5份、洁净海水48~53份、透明质酸0.11~0.18份、β-环糊精0.23~0.28份混匀,调节pH为4~5后,于110~120℃下灭菌25~35min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步骤为:将冷藏中的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在25~30℃的条件下培养45~54h后,即可得活化菌种,备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培养步骤为:将活化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5~30℃、转速为150~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40~50h,得到一级种子,然后将一级种子按7~11%的接种量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5~30℃、转速为150~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24~32h,可得到二级种子,备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等边浅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步骤为:将二级种子按8~12%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中,在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莹莹冯鉴童傅泽钦李继姬郭宝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