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板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52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排板线,还包括对裁切装置、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先通过裁切装置对模板坯进行规定形状和尺寸裁切,输送装置将模板坯逐一输送至排板装置上,由涂胶装置对各模板坯进行涂胶,然后由排板装置将各层模板坯进行罗列排板。并且各抵顶轮可对各水平承载条的运动进行平稳顺畅的导向和支撑。而且倾斜且逐级排列的各下端台阶可与逐层排板的模板坯高度相适应,且可使各承托部及时反弹而不会刮蹭到下方的模板坯和下方承载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排板线,其可对模板坯进行顺畅、稳定且自动化的输送、涂胶和排板,效率高、实用性强。

An Automatic Layout L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atic layout line, which also includes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the cutting device, layout device, glue coating device and conveying devic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ontroller, the template blank is first cut by the cutting device in specified shape and size. The conveying device conveys the template blank to the layout device one by one, and the glue coating device coats each template blank, and then the template blank is glued by the glue coating device. The device lists and arranges the blanks of each layer of formwork. And each crown wheel can guide and support the movement of each horizontal bearing strip smoothly and smoothly. Moreover, the inclined and step-by-step arrangement of the lower steps can be adapted to the height of the stencil blanks, and the supporting parts can rebound in time without scraping the lower stencil blanks and the lower bearing plat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automatic layout line of the invention can smoothly, stably and automatically transport, glue coating and layout the template blank,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板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合板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排板线。
技术介绍
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目前,胶合板生产时的排板或组坯,是将旋切后的单板涂胶,再在工作台上进行组坯排叠,在组坯排叠时,根据所需的规格留出四周毛边的余量,经热压、裁切后,使胶合板符合规定规格要求。胶合板进行排板或组坯时,因为均是单张作业,所以生产效率低。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模板坯进行顺畅、稳定且自动化的输送、涂胶和排板,效率高、实用性强的自动排板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排板线,包括对模板坯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对模板坯进行涂胶的涂胶装置,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的输送装置,以及对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定义排板后的模板坯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排板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应的第一排板部,和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应的第二排板部;所述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运转部件上的第一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一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板,和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连接于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连接于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承载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一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所述第二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和第二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二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一抵顶板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排板侧面的第一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一反向侧面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处所述第一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一滑孔比第二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边缘,且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至所述第一承载板条中点的距离相等;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的第一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一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一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部;所述第一厚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薄板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一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一抵顶轮,所述第一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杆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一转轴两端的第一轮承载板;所述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二抵顶轮,所述第二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二轮承载板;所述第一抵顶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滑孔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所述第一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一滑孔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一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一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二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二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抵顶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所述第一板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所述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过渡斜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二过渡斜面;所述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与所述第二过渡下面相对应;所述第一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至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二链条运转部件上并与各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一一对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二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二抵顶板,和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二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连接于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之间的第三排板链条,连接于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之间的第四排板链条,承载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三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四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五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六链条单体;所述第四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七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八链条单体;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和第四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六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七链条单体和第八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二抵顶板处于所述第四间隙中;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模板坯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对模板坯进行涂胶的涂胶装置,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的输送装置,以及对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定义排板后的模板坯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排板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应的第一排板部,和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应的第二排板部;所述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运转部件上的第一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一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板,和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连接于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连接于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承载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一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所述第二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和第二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二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一抵顶板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排板侧面的第一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一反向侧面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处所述第一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一滑孔比第二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边缘,且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至所述第一承载板条中点的距离相等;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的第一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一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一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部;所述第一厚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薄板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一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一抵顶轮,所述第一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杆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一转轴两端的第一轮承载板;所述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二抵顶轮,所述第二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二轮承载板;所述第一抵顶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滑孔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所述第一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一滑孔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一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一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二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二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抵顶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所述第一板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所述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模板坯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对模板坯进行涂胶的涂胶装置,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的输送装置,以及对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定义排板后的模板坯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排板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应的第一排板部,和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应的第二排板部;所述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运转部件上的第一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一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板,和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连接于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连接于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承载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一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所述第二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和第二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二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一抵顶板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排板侧面的第一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一反向侧面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处所述第一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一滑孔比第二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边缘,且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至所述第一承载板条中点的距离相等;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的第一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一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一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部;所述第一厚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薄板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一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一抵顶轮,所述第一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杆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一转轴两端的第一轮承载板;所述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二抵顶轮,所述第二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二轮承载板;所述第一抵顶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滑孔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所述第一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一滑孔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一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一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二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二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抵顶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所述第一板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所述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过渡斜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二过渡斜面;所述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与所述第二过渡下面相对应;所述第一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至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二链条运转部件上并与各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一一对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二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二抵顶板,和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二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连接于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之间的第三排板链条,连接于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之间的第四排板链条,承载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三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四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五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六链条单体;所述第四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七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八链条单体;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和第四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六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七链条单体和第八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二抵顶板处于所述第四间隙中;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二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二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二承托板条;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反向侧面;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排板侧面的第二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二条形槽和所述第二反向侧面的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所述第二条形槽沿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兵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