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245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非接触供电系统,该非接触供电系统具有能够以非接触的形式向移动体供电的结构,且能够以较少的送电结构向多个移动体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具有送电电路及送电线圈的送电部;具有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受电电路及受电线圈的受电部;以及指示所述送电部进行供电的控制部,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之间以非接触的形式供电,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还具备:使所述送电部移动的驱动部;以及设置在升降通道内且能够供所述驱动部移动的轨道,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电梯轿厢在配置有所述送电部的第一供电楼层停止的情况下,向所述驱动部发出指示,使所述驱动部向以使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对置的方式被预先决定的位置移动。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which has a structure capable of supplying power to a mobile body in a non-contact form, and can supply power to multiple mobile bodies with fewer power supply structures. The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power supply unit with a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a power supply coil; an electrified circuit and a power supply unit with an electrified coil arranged in an elevator car; and a control unit instructing the power supply unit to supply power in a non-contact form between the power supply unit and the electrified part. The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also ha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The control unit sends instructions to the driving unit when the first power supply floor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is stopped in the elevator car, so that the driving unit moves to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such a way that the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and the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接触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伴随着近年来的建筑趋于超高层化,设置在建筑内的电梯需要实现长行程化。普通的电梯利用从电梯轿厢悬挂的被称作引线(tailcord)的供电线,向电梯轿厢内设备进行供电。与电梯的长行程化相伴的引线也变长,因此,例如由于引线的质量增大并超过一定长度而可能无法承受自重。因此,在长行程的电梯中期望没有引线的结构。作为不使用引线而向电梯轿厢内设备供电的方法,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电梯,在升降通道内并排没置有至少两台电梯的结构中,这两台电梯分别具备:供电装置,其在作为移动体的电梯轿厢到达升降通道内的供电位置时,在供电位置处以非接触的形式供给所需要的电力;以及受电装置,其设置于电梯轿厢1和2,且在供电位置处接受从上述供电装置供给的电力。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7137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公开了利用一个供电装置向邻接的两台电梯轿厢供电的结构,但供电装置固定于升降通道,因此,未公开供电装置能够与电梯轿厢的状况配合地移动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电梯轿厢的运行状况配合地移动的非接触供电系统。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送电部,其具有送电电路及送电线圈;受电部,其具有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受电电路及受电线圈;以及控制部,其指示所述送电部进行供电,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之间以非接触的形式进行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还具备:驱动部,其使所述送电部移动;以及轨道,其设置在升降通道内,且能够供所述驱动部进行移动,在所述电梯轿厢在配置有所述送电部的第一供电楼层停止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向所述驱动部发出指示,使所述驱动部向预先决定的位置移动,以使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对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可与电梯轿厢的状况配合地移动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流程的图。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时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退避时的示意图。图5是将实施例2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应用于多个电梯轿厢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向多个电梯轿厢供电的供电流程的图。图7是示出实施例2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控制信息表的图。图8是示出构成实施例3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兼具固定式送电部和移动式送电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在实施例3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对蓄电余量少的电梯轿厢优先进行充电的控制流程的图。图10是示出在实施例3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在充电完成后对蓄电余量少的其他电梯轿厢进行充电的控制流程的图。图11是将多个电梯轿厢配置成圆形并相对于升降方向从正上方观察多个电梯轿厢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驱动部以及送电部的详细图。图13是示出实施例4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可移动的送电部沿铅垂方向移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在实施例4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送电部追随于电梯轿厢而进行充电时的控制流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送电部,11…驱动部,13…电源,15…轨道,16…梁,20…受电部,21…充电放电电路,22…蓄电装置,30…控制部,31…卷扬机,32…吊索,33…平衡重,40…电梯轿厢,43…门,45…升降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各附图中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例1]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配置只不过是一例,只要不损害电梯的功能,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配置。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具备:在升降通道45内升降的电梯轿厢40;与电梯轿厢40一起升降的平衡重33;以及一端与电梯轿厢40连接且另一端与平衡重33连接的吊索32。在电梯轿厢40设置有用于供乘客进出的门4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电梯轿厢40,示出了搬运乘客的电梯轿厢,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仅搬运货物的电梯轿厢。电梯轿厢40在卷扬机31的动力的作用下被吊索32引导而沿纸面的上下方向升降。送电部10由线圈、逆变器、电容器等构成,将从电源13供给的电力转换成高频而使磁场产生。在电梯轿厢40的上部设置有充电放电电路21、蓄电装置22以及受电部20。受电部20由线圈、电容器、整流器等构成,受到送电部10的磁场而接受电力。充电放电电路21供给在蓄电装置22以及电梯轿厢40使用的电力。蓄电装置22是铅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容器等蓄电装置。驱动部11具有马达、车轮、位置传感器、通信部等,根据控制部30的指示在轨道15上向相应方向移动。电源13是AC200V或400V、DC等的电源。电源线缆12是从电源13连接到驱动部11的电源线缆,且是能够与驱动部11的移动配合地发生变形的线缆。设置于升降通道45的轨道15是供驱动部11移动的轨道,在电梯轿厢40停止了时,送电部10与受电部20设置在能够对置的位置。控制部30对卷扬机31、送电部10、驱动部11等进行控制。图2是示出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控制流程的图。按下电梯门厅的呼叫按钮或电梯轿厢内的目的地按钮,确定电梯轿厢停止楼层(S1001)。控制部判断所确定的停止楼层是否为设置有送电部10的供电楼层(S1002)。在电梯轿厢在供电楼层停止的情况下(S1002:是),判断送电部10是否处于供电位置,在不处于供电位置的情况下(S1101:否),驱动部11在轨道15上移动至供电位置。在处于供电位置的情况下(S1101:是),待机至电梯轿厢到达为止(S1103),当电梯轿厢到达之后进行供电(S1104)。图3是供电时(S1104)的示意图。电梯轿厢在设置有送电部10的供电楼层停止,送电部10与受电部20对置。送电部10产生高频磁场,对置的受电部20接受电力。在电梯轿厢在供电楼层不停止而通过的情况下(S1002:否),判断送电部10是否处于退避位置,在不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S1201:否)进行退避(S1202)。在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S1201:是),保持待机状态(1203)。图4是退避时的示意图(S1203)。送电部10在与作为移动体的电梯轿厢40分离的位置待机,电梯轿厢40通过。在此,退避以及退避位置是指能够使电梯轿厢等移动体与送电部10、驱动部11等的距离最大化的距离,若该距离较近,则电梯轿厢在以高速通过时可能引起风噪或振动,能够通过该控制来避免这一问题。[实施例2]图5是示出构成实施例2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向多个电梯轿厢供电的示意图。在电梯轿厢40a、40b、40c这三个电梯轿厢上分别搭载有受电部20a、20b、20c、充电放电电路21a、21b、21c、蓄电装置22a、22b、22c。轨道15在供电楼层中以横切多个升降通道的方式设置。图6示出供电控制的流程,图7示出控制信息表,以下进行详细说明。控制信息表包括各号机的当前的蓄电余量、供电用的停止位置、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电梯轿厢的下一停止楼层信息等。控制部30对各个电梯轿厢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送电部,其具有送电电路及送电线圈;受电部,其具有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受电电路及受电线圈;以及控制部,其指示所述送电部进行供电,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之间以非接触的形式进行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还具备:驱动部,其使所述送电部移动;以及轨道,其设置在升降通道内,且能够供所述驱动部进行移动,在所述电梯轿厢在配置有所述送电部的第一供电楼层停止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向所述驱动部发出指示,使所述驱动部向预先决定的位置移动,以使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9 JP 2017-1268871.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送电部,其具有送电电路及送电线圈;受电部,其具有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受电电路及受电线圈;以及控制部,其指示所述送电部进行供电,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之间以非接触的形式进行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还具备:驱动部,其使所述送电部移动;以及轨道,其设置在升降通道内,且能够供所述驱动部进行移动,在所述电梯轿厢在配置有所述送电部的第一供电楼层停止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向所述驱动部发出指示,使所述驱动部向预先决定的位置移动,以使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对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还具备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有充电放电电路及蓄电池,所述蓄电装置对由所述受电部接受的电力进行充电放电。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不在所述第一供电楼层停止、且处于所述第一供电楼层的所述送电部位于在所述电梯轿厢通过时与所述受电部对置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发出使所述驱动部移动的指示,以使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送电部的距离分开。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正明森和久大沼直人松本洋平星野孝道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