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弹子锁的闭锁强化设计属日常生活所涉及的机械锁领域,为了强化机械弹子锁的闭锁性能,提出新方案:为盗开锁者专门设计不定位置(锁与锁之间而言)n(n=1,2,3……)档“休息”弹子组(7),埋伏反向闭锁结构,锁正常闭锁与开锁时,“休息”弹子组(7)的弹子锁入深度都为零,当用钥匙以外的其它方法开锁时,“休息”弹子组(7)极易动作,反向闭锁;开锁时,钥匙(3)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向压簧(4))移动S距离的设计方法能有效的使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最大锁入深度尺寸增大,并使各锁入弹子锁入深度尺寸变化范围增大,增加破解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弹子锁的闭锁强化设计属于人们日常生活所涉及的机械锁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生活中用于安全防范的机械锁中机械弹子锁占比例比较大,老式机械弹子锁较多,即便有所改造,其范围也都不大,易被他人用铁线、别的钥匙以及“万能钥匙”试探打开,破解机率高,对于机械弹子锁的闭锁强化设计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强化机械弹子锁的闭锁性能,本专利技术从机械弹子锁的结构设计入手,提出新的技术方案1、为盗开锁者专门设计不定位置(锁与锁之间而言)的“休息”弹子组(7),埋伏反向闭锁结构,所谓“休息”是指锁正常闭锁与开锁时,n档(n=1,2,3......)“休息”弹子组(7)处于非工作状态,弹子的锁入深度都为零,即弹子间的接触面与锁体(1)、锁芯(2)的交界面(5)重合。它们的作用是迷惑盗开锁者,使其上当,当用钥匙以外的其它方法开锁时,“休息”弹子组(7)极易动作,从反方向(相对于工作弹子组(6)正常工作的正向闭锁而言)形成反向闭锁,可以补偿工作弹子组(6)的被破解率。2、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移动钥匙(3),强化闭锁性能。开锁时,钥匙(3)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向压簧(4)的方向)移动S(图2)距离,这种专利技术的作用能有效的地打破传统弹子锁因钥匙齿高差小,弹子锁入深度浅的常规。本专利技术弹子最大锁入深度尺寸比现有机械弹子锁都大,落实到具体生产设计时,每把锁的弹子最大锁入深度尺寸的选择范围比现有机械弹子锁都宽;正常闭锁时,各工作弹子组(6)的弹子锁入深度尺寸的设计值分别在零至本专利技术弹子最大锁入深度尺寸的范围内(不含零)任意取值,然后所有的工作弹子组(6)组合在一起形成增加破解难度的正向闭锁。附图说明1、锁体 2、锁芯 3、钥匙 4、压簧 5、锁体与锁芯交界面 6、工作弹子组 7、休息弹子组 H、开锁前钥匙背至锁体与锁芯交界面的距离 S、钥匙开锁时,在外力作用下沿弹子轴向(向压簧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图1、开锁前的状态图2、锁打开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1、开锁将钥匙(3)插入锁孔中定位后,施加一个外力将钥匙(3)沿着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轴线的方向(向压簧(4)的方向)移动,在钥匙的移动的过程中,只有钥匙(3)的齿顶端面强制每个工作弹子组中的两个弹子的接触面向锁体(1)、锁芯(2)的交界面(5)移动,当弹子的接触面与锁体(1)、锁芯(2)的交界面(5)重合时,操作锁芯到达开锁位置,撤去外力,取出钥匙,开锁完毕。2、闭锁将钥匙(3)插入锁孔中定位后,施加一个外力将钥匙(3)沿着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轴线的方向(向压簧(4)的方向)移动,在钥匙的移动的过程中,只有钥匙(3)的齿顶端面强制每个工作弹子组中的两个弹子的接触面向锁体(1)、锁芯(2)的交界面(5)移动,当弹子的接触面与锁体(1)、锁芯(2)的交界面(5)重合时,操作锁芯到达闭锁位置,撤去外力,取出钥匙,闭锁完毕。3、共同闭锁盗开锁者用钥匙(3)以外的其它方法开锁时n档(n=1,2,3......)“休息”弹子组(7)极易动作,从反方向(相对于工作弹子组(6)正常工作的正向闭锁而言)形成反向闭锁,而工作弹子组(6)中弹子锁入深度未被移动成零的弹子组也处于闭锁(正向或反向)状态,它们共同形成的闭锁作用,增强了闭锁时的防盗性能。权利要求1.设置n档(n=1,2,3......)不定位置(锁与锁之间而言)的“休息”弹子组(7),埋伏反向闭锁结构,其特征为n档(n=1,2,3......)“休息”弹子组(7)在正常的闭锁与开锁两个状态下,弹子的锁入深度都为零,但是当用钥匙(3)以外的其它方法开锁时,“休息”弹子组(7)极易动作,从反方向(相对于工作弹子组(6)正常工作的正向闭锁而言)形成反向闭锁,可以补偿工作弹子组(6)的被破解率。2.沿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移动钥匙(3),强化闭锁性能,其特征为开锁时,钥匙(3)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向压簧(4)的方向)移动S(图2)距离;本专利技术弹子最大锁入深度尺寸比现有机械弹子锁都大,落实到具体生产设计时,每把锁的弹子最大锁入深度尺寸的选择范围比现有机械弹子锁都宽;正常闭锁时,各工作弹子组(6)的弹子锁入深度尺寸的设计值分别在零至本专利技术弹子最大锁入深度尺寸的范围内(不含零)任意取值,然后所有的工作弹子组(6)组合在一起形成增加破解难度的正向闭锁。3.根据权利要求2沿工作弹子组(6)、“休息” 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移动钥匙(3),强化闭锁性能,其特征为将钥匙孔的位置设于锁芯外。4.根据权利要求2沿工作弹子组(6)、“休息” 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移动钥匙(3),强化闭锁性能,其特征为将钥匙孔的位置一部分设于锁芯上,一部分设于锁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2沿工作弹子组(6)、“休息” 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移动钥匙(3),强化闭锁性能,其特征为将锁芯做成沿垂直或接近垂直于弹子轴线方向可以推拉的推拉锁芯,其锁芯的横截面为任意形状。全文摘要机械弹子锁的闭锁强化设计属日常生活所涉及的机械锁领域,为了强化机械弹子锁的闭锁性能,提出新方案为盗开锁者专门设计不定位置(锁与锁之间而言)n(n=1,2,3……)档“休息”弹子组(7),埋伏反向闭锁结构,锁正常闭锁与开锁时,“休息”弹子组(7)的弹子锁入深度都为零,当用钥匙以外的其它方法开锁时,“休息”弹子组(7)极易动作,反向闭锁;开锁时,钥匙(3)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的轴线方向(向压簧(4))移动S距离的设计方法能有效的使工作弹子组(6)、“休息”弹子组(7)最大锁入深度尺寸增大,并使各锁入弹子锁入深度尺寸变化范围增大,增加破解难度。文档编号E05B27/02GK1664286SQ20051006642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姜仁忠 申请人:姜仁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设置n档(n=1,2,3……)不定位置(锁与锁之间而言)的“休息”弹子组(7),埋伏反向闭锁结构,其特征为:n档(n=1,2,3……)“休息”弹子组(7)在正常的闭锁与开锁两个状态下,弹子的锁入深度都为零,但是当用钥匙(3)以外的其它方法开锁时,“休息”弹子组(7)极易动作,从反方向(相对于工作弹子组(6)正常工作的正向闭锁而言)形成反向闭锁,可以补偿工作弹子组(6)的被破解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仁忠,
申请(专利权)人:姜仁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