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排气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1056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45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进行废气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中,提供以少的构成零部件使进一步小型化成为可能、小型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热回收的排气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1)具备:并列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热交换节段(10),与壳体液密性地结合、在彼此相邻的热交换节段的各间隙中形成冷却介质流路(FP)地支承热交换节段的密封部件(23),以及具有将从冷却介质导入口(21b)导入的冷却介质引导到冷却介质流路的整流部(24xd)、保持各热交换节段的保持件(24)。各热交换节段具备:仅在一个面上具有开口、其外侧利用密封部件液密性地密封的框体(11),以及收容在框体内、具有仅允许预定方向的废气流的多条流路(GP)的导引部件(12)。

Heat exchanger and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In the heat exchanger of the invention for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exhaust gas and the cooling medium, the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capable of further miniaturization, miniaturization and effective heat recovery is provided with fewer components. The heat exchanger (1) has: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 segments (10)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the shell, which are tightly combined with the shell, a cooling medium flow path (FP) is formed in the clearances of adjacent heat exchange segments to support the sealing components (23) of the heat exchange section, and a rectifier (24xd) which guides the cooling medium into the cooling medium flow path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inlet (21b). Hold the retainers of each heat exchange segment (24). Each heat exchange section has a frame (11) with an opening on only one surface, a liquid-tightly sealed outer part of the frame (11), and a guide component (12) with multiple flow paths (GP) of waste gas in a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which is contained in th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排气热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排气热回收装置,尤其涉及适用于内燃机的热交换器及排气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应对提高能量效率的要求,各行业采取了将排出到大气中的气体的热量即排气热回收、将其再利用的对策。尤其在搭载有内燃机的汽车领域,为了提高综合热效率,正在推广在排气管中夹装将内燃机的废气的热回收的排气热回收装置、将通过与排气热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过的冷却介质供给促进暖机和提高供暖装置性能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排气热回收装置(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段落〔0008〕中):在具备与废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使废气在热交换器内迂回的旁路通道和开闭旁路通道的阀体的排气热回收装置中,具备与刚从热交换器排出的介质接触的温度启动致动器,如果介质温度达到预定值以上,则温度启动致动器伸展运动,驱动阀体开放。作为上述排气热回收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进气锥、出气锥、旁通管、热交换器通过熔焊等互相气密性地嵌合固定的结构。公开了“旁通管和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端部嵌合到进气锥中、旁通管和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端部嵌合到出气锥中”的结构(记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在壳体内进行废气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所述壳体内并列设置的多个热交换节段,与所述壳体液密性地结合、在彼此相邻的所述热交换节段的各间隙以及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热交换节段之间形成冷却介质流路地支承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的密封部件,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冷却介质流路连通的冷却介质导入口和冷却介质排出口,以及夹装在该冷却介质导入口与冷却介质排出口之间、保持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的保持件,该保持件具备具有遮挡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中彼此相邻的2个热交换节段之间的与所述冷却介质导入口相对置一侧的间隙的一部分的遮挡部、并将从所述冷却介质导入口导入的所述冷却介质引导到所述冷却介...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04 JP 2017-1308381.一种热交换器,在壳体内进行废气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所述壳体内并列设置的多个热交换节段,与所述壳体液密性地结合、在彼此相邻的所述热交换节段的各间隙以及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热交换节段之间形成冷却介质流路地支承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的密封部件,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冷却介质流路连通的冷却介质导入口和冷却介质排出口,以及夹装在该冷却介质导入口与冷却介质排出口之间、保持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的保持件,该保持件具备具有遮挡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中彼此相邻的2个热交换节段之间的与所述冷却介质导入口相对置一侧的间隙的一部分的遮挡部、并将从所述冷却介质导入口导入的所述冷却介质引导到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整流部;构成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的各热交换节段具备:仅在一个面上具有开口、至少该开口的外侧利用所述密封部件液密性地密封的框体,以及收容在该框体内、具有仅允许预定方向的废气流的多条流路,同时在该多条流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具有气体导入流路和气体排出流路的导引部件;在各个所述框体的开口具有与所述气体导入流路连通的气体导入口,同时具有与所述气体排出流路连通的气体排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具有设置在所述遮挡部的两侧、沿所述冷却介质导入口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具有遮挡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中的两外侧的热交换节段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至少所述冷却介质导入口侧的间隙的一部分的外侧遮挡部。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的各个所述导引部件具备将一张热交换用板材弯曲、形成为具有连续的S形截面的波形的翅片,该翅片的延伸方向的一个侧面遮挡所述气体导入口与所述气体排出口之间的所述框体的开口,该翅片的两端面一侧分别与所述气体导入口和所述气体排出口连通地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平行地形成的多条缝隙,所述框体的开口的外侧分别嵌合到该缝隙内来支承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具有支承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的平板部和围绕该平板部的外边缘直立设置的预定宽度的结合部。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多个热交换节段的每一个的所述框体中,所述气体排出口的开口面积比所述气体导入口的开口面积小。8.一种排气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导入内燃机的废气的主排气流路,从该主排气流路的一部分分岐而构成气体导入口、同时与该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浦一成白井理大德田敏哉西野寿海藤优一中野秀则森田庸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