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煞自由间隙的自动补偿装置及摇臂端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84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22
一种衔接煞车导线与煞车摇臂组件的鼓煞自由间隙自动补偿装置,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固定座、外壳、连接滑座与转动导引机构;其外壳枢设于固定座;连接滑座可在外壳内径腔室自由移动,其一端面嵌设一单向轴承,并以单向轴承的嵌套调整螺杆,连接滑座另一端面具有一连接该煞车导线的连接部;转动导引机构将互相对应嵌套的导销和包括直槽与斜槽的导槽分别设置于外壳与连接滑座上;自动补偿装置根据煞车导线的拉力到达一预定值时,使连接滑座旋转一角度以转动调整螺杆,进而加大煞车摇臂初始状态时的偏摆角度,以自动补偿扩大的鼓煞自由间隙。

Automatic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Drum Brake Free Clearance and Rocker Arm End Compensation Device

An automatic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the free clearance of the drum brake connecting the brake conductor and the brake rocker arm assembly includes a fixed seat, a housing, a connecting slide seat and a rotating guide mechanism; the housing pivots on the fixed seat; the connecting slide seat can move freely in the inner diameter chamber of the housing, and one-way bearing is embedded on one end face, and the adjusting screw is nested with one-way bearing to connect the other slide seat. The end face has a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the brake wire; the rotating guide mechanism sets the corresponding nested guide pins and the guide slots including straight slots and inclined slots on the housing and the connecting slide seat respectively; the automatic compensation device rotates the connecting slide seat to rotate the adjusting screw according to the predetermined value of the pulling force of the brake wir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deflection angle of the brake rocker arm in its initial state. Degree to automatically compensate for enlarged drum free cl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鼓煞自由间隙的自动补偿装置及摇臂端补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鼓式剎车的自由间隙的维持煞车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煞车自由间隙的自动补偿装置及摇臂端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鼓式煞车具有良好的自煞作用,且在产生相同煞车力矩的条件下,鼓式煞车的煞车鼓的直径可以较碟式煞车的煞车碟的直径小上许多,加上鼓式煞车具有零件成本低廉与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使得鼓式煞车被广泛运用于汽车、机车、自行车或其它各式车辆的煞车系统当中。值得注意的是,鼓式煞车容易随着煞车次数增加而造成其煞车蹄片磨耗,使得煞车蹄片与煞车鼓的间距扩大,遂导致用以带动煞车蹄片的煞车线必须被拉动更长的距离才能使煞车蹄片接触摩擦煞车鼓,换言之,使用者拉动煞车拉杆或踩踏煞车踏板的行程必须延长,方可获得与煞车蹄片未磨耗前相同的煞车力。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49283号专利案公开一种现有鼓式煞车装置1,请参照图1A所示,该鼓式煞车装置1包括一煞车把手11、一煞车单元12及一煞车线13,该煞车线13分别连接该煞车把手11及一螺杆131。其中,该煞车单元12包括一摆臂121,该摆臂121枢接于该螺杆131并且通过一螺帽122定位,该螺帽122螺合于该螺杆131。借此,当使用者拉动该煞车把手11时,将一并带动与该煞车把手11相连接的煞车线13,使得螺合于该螺杆131的螺帽122随着该煞车线13产生位移并抵压该摆臂121,因此,该摆臂121将可驱动煞车蹄片(图未绘示)向外撑开,以抵压安装于车辆轮圈的煞车鼓,进而产生煞车力。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所述煞车蹄片逐渐磨损,使得煞车蹄片与煞车鼓的间距扩大,导致使用者必须拉动该煞车把手11的行程必须延长,方能使得煞车蹄片与煞车鼓发生接触而产生煞车效果。据此,该现有鼓式煞车装置1需仰赖人力旋动该螺帽122,迫使该摆臂121朝该煞车线13移动来将煞车蹄片略微向外撑开,使煞车蹄片与煞车鼓的间距形成与煞车蹄片尚未磨损前相同的准位,以维持该现有鼓式煞车装置1的煞车效果。然而,对于不熟悉车辆维护的使用者而言,通常仰赖专业维修人员调整该螺帽122,因而无法在煞车蹄片发生磨损后及时通过该螺帽122对该摆臂121进行迫紧调整,使得车辆的煞车力不足而造成煞车距离大幅增加,严重危害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再者,维修人员为了避免上述情形发生,时常替使用者大幅度旋动该螺帽122以将煞车蹄片与煞车鼓的间距缩到很小,让该现有鼓式煞车装置1在煞车蹄片磨损后仍能保有一定的煞车效果。但煞车蹄片与煞车鼓的间距过小会造成煞车操作过于灵敏,一旦使用者不小心触动该煞车把手11时,就可能产生不可预期的煞车行为(例如:轮胎锁死打滑)而发生的意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49283号专利案另外公开了一种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请参照图1B所示,其可以应用于前述现有鼓式煞车装置1当中,该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包括一触动开关21、一动力源22一齿轮组23及一控制单元24。该触动开关21与该煞车把手11相连设;该动力源22固定于该煞车单元12的摆臂121;该齿轮组23包括相互啮合的一第一齿轮件231及一第二齿轮件232,该第一齿轮件231结合于该动力源22上并直接受到该动力源22所驱动,该第二齿轮件232结合该煞车单元12的螺帽122,且该第二齿轮件232与该螺帽122是彼此连固呈现一体连动的状态。该控制单元24分别耦接该触动开关21及该动力源22。通过设置该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当煞车蹄片磨损使得煞车蹄片与煞车鼓的间距扩大时,使用者拉动该煞车把手11的行程会延长,因此将触压到该触压开关21,与该触压开关21耦接的控制单元24启动该动力源22,该动力源22带动该第一齿轮件231旋转,进而一并带动该第二齿轮件232及该螺帽122转动,以迫使该摆臂121朝该煞车线13移动来将煞车蹄片略微向外撑开,使煞车蹄片与煞车鼓的间距形成与煞车蹄片尚未磨损前相同的准位。据此,该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能够鼓式煞车的煞车蹄片与煞车鼓的间距保持定值,有效控制该现有鼓式煞车装置1的煞车效果的变化幅度。但该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需要采用触动开关21、动力源22及控制单元24等电子元件,使其具有成本高昂、故障率高与维修困难等缺点,由于成本较低与维修简便现有鼓式煞车的重要优点,设置该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将大幅降低鼓式煞车的市场价值,显然不符合业界需求。并且,该动力源22必须固定于该煞车单元12的摆臂121,实际上在现有车辆的煞车系统中并未预留容置该动力源22的空间,且现有车辆的摆臂121也无对应的结合部位可供该动力源22组装,换言之,该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无法适用于市售车辆当中,不能单独贩售供使用者自行添购安装,适用范围将严重限缩。况且,该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还需要在煞车把手或煞车踏板的位置安装该触动开关21,并且以导线将该控制单元24分别耦接该触动开关21及该动力源22,使得该现有煞车自动调整装置2难以应用于车体空间受限的机车或自行车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剎车过程中自动补偿鼓煞自由间隙的装置,其以一连接滑座连接剎车摇臂的调整螺杆与输入一剎车拉力的煞车导线,并通过该连接滑座与其枢接于一固定座的外壳之间的相互运动而转动该调整螺杆,使该鼓煞的剎车摇臂朝向该煞车导线偏摆一角度后达到平衡,以补偿过度磨耗的煞车蹄片与剎车鼓之间的自由间隙。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固定座、一外壳、一连接滑座以及一转动导引机构。该外壳枢接于该固定座,该外壳的内部并具有一内径腔室;该连接滑座可沿着该内径腔室自由移动,其一端面嵌设一单向轴承,并以该单向轴承的内径嵌套该调整螺杆后,将该调整螺杆末端可转动地卡接于该连接滑座内,该连接滑座另一端面可自由摆动地连接该煞车导线;该转动导引机构将互相对应套合的一导销和一包括直槽与斜槽的导槽分别设置于该外壳与该连接滑座上,并在该煞车导线的拉动距离到达一预定值时,而使该连接滑座旋转一角度,进而缩短该调整螺杆的作用长度,并加大该煞车摇臂的偏摆角度。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固定座固设于设置该鼓煞的车体或车架上,或者固定在该鼓煞的该煞车鼓上。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导槽的直槽的开设方向平行于该连接滑座移动方向,该导槽的斜槽的开设方向与该直槽的开设方向形成一夹角。该连接滑座受到该转动导引机构而旋转的方向为该单向轴承内外径呈锁止状态的转动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该转动导引机构的该导槽设置于该连接滑座的表面,该导销设置于该外壳上并对应嵌设至该导槽内;该固定座包括一底板、一顶板及连接该底板与该顶板的侧壁,该底板具有一将该固定座螺锁至该煞车鼓的一锁孔,该顶板具有一供该外壳枢接的一枢孔,该侧壁设有一供该煞车导线通过的该槽孔。该调整螺杆末端具有一颈部,该连接滑座中心轴具有一供该调整螺杆末端穿入的通孔,该通孔的径向壁面突伸有至少一延伸至该颈部的固定销,以防止该调整螺杆脱出该连接滑座并可使该调整螺杆相对于该连接滑座自由旋转。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一种鼓煞自由间隙的摇臂端补偿装置,设置于煞车摇臂组件与煞车导线之间,该煞车摇臂组件包括一个可剎车时摆动后复归原位的煞车摇臂、一个穿过该煞车摇臂的偏摆端部的销轴的调整螺杆以及一个定位并螺入该调整螺杆的套筒螺母,该摇臂端补偿装置包括:一个固定杆件,其具有一个固定部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鼓煞自由间隙的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偿装置衔接该鼓煞的煞车鼓外侧的一个煞车导线与一个煞车摇臂组件,该煞车摇臂组件包括一个以一枢轴为轴心偏摆一个角度而改变该鼓煞自由间隙大小的煞车摇臂、一个使偏摆的该煞车摇臂复归原位的回拉弹簧、一个螺设于该煞车摇臂偏摆端部的调整螺杆以及一个定位并调整该调整螺杆的作用长度的套筒螺母,该自动补偿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座:一个外壳,枢设于该固定座,其内部具有一个内径腔室;一个连接滑座,可沿着该内径腔室自由移动,其一个端面嵌设一个单向轴承,并以该单向轴承的内径嵌套该调整螺杆后,使该调整螺杆末端可转动地卡接于该连接滑座内,该连接滑座另一端面具有一个可自由摆动地连接该煞车导线的连接部;以及一个转动导引机构,将互相对应套合的一个导销和一个包括直槽与斜槽的导槽分别设置于该外壳与该连接滑座上,并在该煞车导线的拉力到达一个预定值时,使该连接滑座旋转一个角度以转动该调整螺杆,进而加大该煞车摇臂初始状态时的偏摆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07 TW 1061228751.一种鼓煞自由间隙的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偿装置衔接该鼓煞的煞车鼓外侧的一个煞车导线与一个煞车摇臂组件,该煞车摇臂组件包括一个以一枢轴为轴心偏摆一个角度而改变该鼓煞自由间隙大小的煞车摇臂、一个使偏摆的该煞车摇臂复归原位的回拉弹簧、一个螺设于该煞车摇臂偏摆端部的调整螺杆以及一个定位并调整该调整螺杆的作用长度的套筒螺母,该自动补偿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座:一个外壳,枢设于该固定座,其内部具有一个内径腔室;一个连接滑座,可沿着该内径腔室自由移动,其一个端面嵌设一个单向轴承,并以该单向轴承的内径嵌套该调整螺杆后,使该调整螺杆末端可转动地卡接于该连接滑座内,该连接滑座另一端面具有一个可自由摆动地连接该煞车导线的连接部;以及一个转动导引机构,将互相对应套合的一个导销和一个包括直槽与斜槽的导槽分别设置于该外壳与该连接滑座上,并在该煞车导线的拉力到达一个预定值时,使该连接滑座旋转一个角度以转动该调整螺杆,进而加大该煞车摇臂初始状态时的偏摆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固设于设置该鼓煞的车体、车架或该煞车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槽的直槽的开设方向平行于该连接滑座移动方向,该导槽的斜槽的开设方向与该直槽的开设方向形成一个夹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滑座受到该转动导引机构而旋转的方向为该单向轴承内外径呈锁止状态的转动方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导引机构的该导槽设置于该连接滑座的表面,该导销设置于该外壳上并对应嵌设至该导槽内,该固定座包括一个底板、一个顶板及连接该底板与该顶板的侧壁,该底板具有一个将该固定座螺锁至该煞车鼓的一个锁孔,该顶板具有一个供该外壳枢接的一个枢设孔,该侧壁设有一个供该煞车导线通过的槽孔,该调整螺杆末端具有一个颈部,该连接滑座中心轴具有一个供该调整螺杆末端穿入的通孔,该通孔的径向壁面突伸有至少一个延伸至该颈部的固定销,以防止该调整螺杆脱出该连接滑座并可使该调整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全佑邓季石岑臻杰
申请(专利权)人:明鸿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