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60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把手,其在难以保证车门厚度的小型车等中也能够采用,并且具有良好的使用便利性。车门把手(30)包括:把手轴(32),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车门(21)上;把手部(33),其旋转自如地保持在上述把手轴(32)的周围;开关部(34),其对车门(21)的锁定/开锁动作、或者对包括开闭动作在内的门开闭附带动作进行检测,其中,把手轴(32)在轴向上被分割成第一把手轴(56)和第二把手轴(57),并且第一把手轴(56)和第二把手轴(57)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第一把手轴(56)和第二把手轴(57)之间设有开关部(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开关部的车门把手,该开关部用于对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或者包括开闭动作在内的门开闭附带动作进行检测。
技术介绍
作为车门把手,有的组装了用于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的传感器和开关等开关部。也就是说,车门把手通过持有ID卡的乘员接触开关部而能够自动地进行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或者包括开闭动作在内的门开闭附带动作等。作为这样的车门把手,公知有在车门的把手部的外表面露出按钮开关的按压部的结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0752号公报(第6页,图1至图2)。下面对专利文献1的技术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现有车门把手的基本结构的图,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现有的车门把手200包括:安装在车门(图中未示出)上的门侧部件(门侧凹部)202、形成于该门侧部件202的背面上部的支承部203、通过把手轴204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该支承部203上的把手部205、贯通于支承部203并在支承部203和把手部205之间施力的扭转弹簧(施力机构)206、206、以及被门侧部件202支承并且使按压部208从把手部205的开口部207露出的按钮开关209。而且,开口部207靠近支承部203轴向的一侧的端部地形成在-->把手205上。然而,在车门把手200中,由于其按钮开关(开关部)209在把手部205上露出,所以支承把手部205的支承部203设在了车门的内侧(车内侧),在小型车等布局空间小的车型中,该车门把手200由于需要有较大的进深,所以难以应用。另外,在车门把手200中,由于按钮开关209靠近支承部203轴向的一侧的端部而布局,所以还会影响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难以保证车门厚度的小型车等中也能够采用的、使用方便的车门把手。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车门把手,该车门把手包括:把手轴,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车门上;把手部,其旋转自如地保持在上述把手轴的周围;以及开关部,其对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或者对包括开闭动作在内的门开闭附带动作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把手轴在轴向上被分割成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并且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之间设有开关部。第二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开关部在把手部的非操作状态下设在形成于把手部外缘上的凹部中。权第三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开关部相比于把手部的把手轴侧的外缘突出设置。第四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开关部在把手部的非操作状态下设在形成于把手部的开口部中。第五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开关部设在把手部的在把手轴的轴向上的中央。专利技术的效果在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中,把手轴旋转自如地设在车门上,把手部旋转自如地保持在该把手轴的周围,并且设有开关部,用于对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或者对包括开闭动作在内的门开闭附带动作进行检测。由此,能够利用开关部对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或者包括开闭动作在内的门开闭附带动作进行检测,例如,通过持有IC卡等的乘员接触开关部,就能够自动地进行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等。其结果是,能够谋求乘员的便利性的提高。这时,把手轴在轴向上被分割成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并且在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之间设有开关部。由此,能够结构紧凑地实现具有开关部的车门把手。进一步,由于在被分割的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之间设有开关部,所以能够防止把手轴与开关部在车门的内外方向(车宽方向)上发生干涉,从而在难以保证车门厚度的小型车等中也能够应用。在第二方案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开关部在把手部的非操作状态下设在形成于把手部外缘上的凹部中,所以能够使开关部与把手部具有一体感,从而能够提高车门把手的外观性。在第三方案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开关部相比于把手部的把手轴侧的外缘突出设置,所以能够将开关部尽量设置得靠近把手轴侧的外侧。其结果是,能够较大地确保操作把手部时的手伸入的空间。在第四方案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开关部在把手部的非操作状态下设在形成于把手部的开口部中,所以能够进一步使开关部与把手部具有一体感,从而能够提高车门把手的外观性。在第五方案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开关部设在把手部的在把手轴的轴向上的中央,所以能够使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的长度为相同程度,从而能够成为相对于把手部的轴向的中心对称的结构。由此,能够使把手部的转动操作稳定,并能够实现使用方便的车门把手。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把手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门把手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车门把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门把手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现有车门把手的基本结构的图。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0----车辆21----车门30,90----车门把手32,92----把手轴33,93----把手部33a----外缘34,94----开关部56,96----第一或第二把手轴57,97----第一或第二把手轴62----凹部102----开口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按照符号的朝向来看的。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把手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门把手的立体图。车辆10具有开闭自如地安装在车身11上、供乘员乘降用的车门21。车门21包括:开闭自如地安装在车身11上的门主体22、设在该门主体22上部的窗框23、升降自如地安装在这些门主体22和窗框23上的窗玻璃24、摆动自如地安装在门主体22的门侧凹部25中的车门把手30、以及安装在门主体22上的门后视镜27。-->车门把手30包括:形成于车门21的门侧凹部25上的支承部31、安装在该支承部31上的把手轴32、旋转自如(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该把手轴32上的把手部33、安装在门侧凹部25中并从把手部33的凹部62露出的开关部34、以及设在把手部33与车门21侧之间并对把手部33向车门21侧施力的施力机构35。开关部34相比于把手部33的把手轴32侧的外缘33a突出设置。图3是图2所示的车门把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的5-5线的剖视图。支承部31包括分别支承把手轴32的第一把手轴56和第二把手轴57的第一支承部38和第二支承部39。第一支承部38由从车门21的门侧凹部25立起的内外支承片41、42和在这些支承片41、42之间形成的第一开口43组成。支承片41、42上具有供第一把手轴56贯穿的孔44、45。第二支承部39是具有与第一支承部38相同构成的部分,由内外的支承片51、52和第二开口53组成,内外的支承片51、52上具有供第二把手轴57贯穿的孔54、55。把手轴32是分割成第一把手轴56和第二把手轴57两部分的部件,上述第一把手轴56安装在第一支承部38上并旋转自如地支承把手部33,上述第二把手轴57安装在第二支承部39上并旋转自如地支承把手部33。第一把手轴56和第二把手轴57通过止动环58、59卡合在第一支承部38和第二支承部39上。把手部33具有凹部(缺口部)62、第一嵌合部64和第二嵌合部65、以及防护壁66,上述凹部(缺口部)62设在把手轴32侧中央的外缘(上缘)33a上并与开关部34相对,上述第一嵌合部64和第二嵌合部65设在该凹部62的左右,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把手,包括:把手轴,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车门上;把手部,其旋转自如地保持在上述把手轴的周围;以及开关部,其对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或者对包括开闭动作在内的门开闭附带动作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轴在轴向上被分割成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并且上述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上述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之间设有上述开关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4-13 2007-1057411.一种车门把手,包括:把手轴,其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车门上;把手部,其旋转自如地保持在上述把手轴的周围;以及开关部,其对车门的锁定/开锁动作、或者对包括开闭动作在内的门开闭附带动作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轴在轴向上被分割成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并且上述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上述第一把手轴和第二把手轴之间设有上述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秀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