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60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其扁管组一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一和集流管三连通,扁管组二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二和集流管四连通,边板三和边板二设置在扁管组二的左右两侧,转接座一焊接在集流管一的左侧,转接座二焊接在集流管三的左侧,外接管一焊接在转接座一的左侧,外接管二焊接在转接座二的左侧,端盖一钎焊在集流管二的右侧,端盖二钎焊在集流管四的右侧,连接管一焊接在集流管一和集流管二之间,连接管二焊接在集流管三和集流管四之间,挡板通过抽芯拉铆钉固定在边板三、边板四之上。芯体通过连接管,在不增加额外冲槽模具的情况下,增加集流管上的扁管数量,降低产品制作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适用于现有扁管槽冲制模具,扁管冲制数量不足以满足产品宽度的情况。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的工程背景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传热问题。换热器工质通过的水力学直径从管片式的10~50mm,板式的3~10mm,不断发展到小通道的0.6~2mm,微通道的10~600μm,这既是现代微电子机械快速发展对传热的现实需求,也是微通道具有的优良传热特性使然。微通道技术同时触发了传统工业制冷、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等领域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技术革新。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的不同,换热器大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芯体有两根集流管和扁管、翅片以及外部连接件构成,而集流管的扁管槽由一次冲压而成,其扁管槽的数量基本决定了换热器芯体的宽度,如果需额外增加扁管槽冲制数量则需另外开冲模,相应的冲制设备也要根据冲制压力进行调整,这些则会大大增加产品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现有设备,增加芯体的扁管数量,而无需另外开冲制模具,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包括扁管组一、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组一(1)、扁管组二(2)、翅片(3)、集流管一(4)、集流管二(5)、集流管三(6)、集流管四(7)、边板一(8)、边板二(9)、边板三(10)、边板四(11)、转接座一(12)、转接座二(13)、外接管一(14)、外接管二(15)、连接管一(16)、挡板(17)、端盖一(19)、端盖二(20)、连接管二(21);扁管组一(1)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一(4)和集流管三(6)连通,扁管组二(2)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二(5)和集流管四(7)连通,翅片(3)钎焊在扁管组一(1)和扁管组二(2)的每两根微通道扁管之间,边板一(8)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组一(1)、扁管组二(2)、翅片(3)、集流管一(4)、集流管二(5)、集流管三(6)、集流管四(7)、边板一(8)、边板二(9)、边板三(10)、边板四(11)、转接座一(12)、转接座二(13)、外接管一(14)、外接管二(15)、连接管一(16)、挡板(17)、端盖一(19)、端盖二(20)、连接管二(21);扁管组一(1)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一(4)和集流管三(6)连通,扁管组二(2)两端分别与集流管二(5)和集流管四(7)连通,翅片(3)钎焊在扁管组一(1)和扁管组二(2)的每两根微通道扁管之间,边板一(8)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一(1)的两侧,边板三(10)和边板二(9)设置在扁管组二(2)的两侧,转接座一(12)焊接在集流管一(4)的左侧,转接座二(13)焊接在集流管三(6)的左侧,外接管一(14)焊接在转接座一(12)的左侧,外接管二(15)焊接在转接座二(13)的左侧,端盖一(19)钎焊在集流管二(5)的右侧,端盖二(20)钎焊在集流管四(7)的右侧,连接管一(16)焊接在集流管一(4)右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海龙虞永亮王德胜边怡顶包锡江赵延洋方辉陈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