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机油泵后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392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机油泵后盖,包括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轴定位孔、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集油槽和出油槽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机油泵后盖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相配合使用的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轴定位孔、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集油槽和出油槽等结构,与汽车发动机机油泵壳之间完成精准、高效的组装,同时组装后定位牢靠,解决了现有机机油泵后盖结构所存在的韧性差、易变形和断裂的现象,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机油泵后盖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机油泵后盖。
技术介绍
汽车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主要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用来使机油压力升高和保证一定的油量,向各摩擦表面强制供油的部件。现有的与汽车发动机、机油泵相配合组装的机油泵后盖,其设计结构不合理,不能实现精准的固定组装,导致与发动机相配合使用的机油泵作业状态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其不合理的设计,导致整体结构韧性差,存在变形、断裂的现象等,已不能满足现有机油泵的高标准组装作业要求,而这时当前所亟待解决的。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机油泵后盖。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机油泵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内的轴定位孔(2),其中,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的一边设置为弧形结构,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一边的第一定位孔(3)、第二定位孔(12),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弧形结构边一侧的第一定位板(4),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板(4)两端的第三定位孔(5)、第四定位孔(6),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弧形结构边另一侧的第二定位板(7),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板(7)一侧的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一边的第三定位板(10),及设置在第三定位板(10)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机油泵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内的轴定位孔(2),其中,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的一边设置为弧形结构,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一边的第一定位孔(3)、第二定位孔(12),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弧形结构边一侧的第一定位板(4),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板(4)两端的第三定位孔(5)、第四定位孔(6),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弧形结构边另一侧的第二定位板(7),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板(7)一侧的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及设置在多边形油泵后盖本体(1)一边的第三定位板(10),及设置在第三定位板(10)一端的第三限位孔(11),及设置在第三定位板(10)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少峰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金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