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84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内燃机起动后向配置于比油加热油路靠下游侧的位置的油被供给部迅速地供给油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内燃机(1)的油循环装置(30)具备:油盘(41);油被供给部(60),其被供给储存在油盘内的油;加热油路(50),其形成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周围并利用排气的热对向油被供给部供给的油进行加热;以及油循环路径(40),其使油在上述油盘、加热油路及油被供给部之间循环。油循环路径构成为在内燃机停止时使油残留在加热油路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具备油盘、多个油被供给部及循环路径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所述多个油被供给部被供给储存于油盘的油,所述循环路径使油在这些油盘与油被供给部之间循环。作为油被供给部,例如可列举有设置于曲轴的曲轴轴颈、曲轴销、向活塞、缸内壁面供给油的油喷射器等。在这样的油循环装置中,在内燃机的预热运转期间,油的温度低,因此,其粘度高。因此,在油的温度低的期间,机械损失变大,结果,导致内燃机的预热运转期间的燃料效率恶化。因此,为了抑制这样的预热运转期间的燃料效率恶化,提出了利用排气的热使油的温度快速上升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油循环装置中,在缸盖的排气口的周围设置使油流通的旁通通路,并且构成为在内燃机的预热运转期间使油在该旁通通路中流通。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像这样在内燃机的预热运转期间使油在形成于排气口附近的旁通通路中流通,从而能够利用排气的热使油的温度快速上升。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70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17451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4-11150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3-24241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024982号公报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油循环装置的旁通通路具备形成为包围排气口并对油进行加热的排气口油路、供流入排气口油路的油流动的流入油路以及供从排气口流出的油流动的流出油路。流入油路配置于比排气口油路靠铅垂方向上方的位置,流出油路配置于比排气口油路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并且,流出油路与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排放油路连通。因此,在旁通通路中流通的油从铅垂方向上方朝向下方依次流经流入油路、排气口油路、流出油路以及排放油路。在按这种方式构成的旁通通路中,当内燃机停止而使得油泵的驱动停止时,排气口油路内的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铅垂方向下方流动。结果,在内燃机的停止期间在排气口油路内几乎不会残留油。若像这样在排气口油路内几乎不残留油,则在再次起动内燃机时,首先需要在排气口油路内装满油。因此,从内燃机被再次起动起到加热排气口油路内的油为止会花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具备对油进行加热的油加热油路的油循环装置中在内燃机起动后迅速地对油进行加热。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其要旨如下。(1)一种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所述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具备:油盘;油被供给部,所述油被供给部被供给储存在该油盘内的油;加热油路,所述加热油路形成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周围并利用在该排气通路内流动的排气的热对向所述油被供给部供给的油进行加热;以及油循环路径,所述油循环路径使油在上述油盘、加热油路及油被供给部之间循环,所述油循环路径构成为在内燃机停止时使油残留在所述加热油路内。(2)根据上述(1)记载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所述油循环路径具备供流入所述加热油路的油流动的流入油路和供从所述加热油路流出的油流动的流出油路,该流入油路以及所述流出油路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为其一部分配置于在铅垂方向上比所述加热油路的最下部高的位置。(3)根据上述(2)记载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所述流入油路以及流出油路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为其一部分配置于在铅垂方向上比所述加热油路的最上部高的位置。(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所述油循环路径具备设置在所述油盘与所述加热油路之间的止回阀,该止回阀构成为容许油从所述油盘向加热油路的流动,并切断油从所述加热油路向所述油盘的流动。(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所述油循环路径具备设置在所述加热油路与所述油被供给部之间的开闭阀和控制该开闭阀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的运转期间打开所述开闭阀且在所述内燃机的停止期间关闭该开闭阀。(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所述油被供给部包括曲轴轴颈、曲轴销、凸轮轴颈、平衡轴的轴颈及将排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与涡轮连结的轴中的至少任一个。(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所述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还具备与所述油盘不同的第二油盘、与所述油被供给部不同的第二油被供给部以及使油在所述第二油盘与所述第二油被供给部之间循环的第二油循环路径。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具备对油进行加热的油加热油路的油循环装置中在内燃机起动后迅速对油进行加热。附图说明图1示出具备油循环装置的内燃机的示意性的侧视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油循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图3是示出油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具体例的图。图4是沿着图1的线IV-IV观察得到的缸盖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线V-V观察得到的缸盖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VI-VI观察得到的缸盖的剖视图。图7是与图5同样的缸盖的剖视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油循环装置中的与图5同样的缸盖的剖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循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图10是示出设置于流出油路的开闭阀的开闭控制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燃机;2曲轴箱;3缸体;4缸盖;5活塞;6燃烧室;30油循环装置;40高温侧油循环路径;41高温侧油盘;50加热油路;60高温侧油被供给部;70低温侧油循环路径;71低温侧油盘;80低温侧油被供给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一实施方式>《内燃机的结构》图1示出了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循环装置的内燃机的示意性的侧视剖视图。如图1所示,内燃机1具备曲轴箱2、缸体3、缸盖4、活塞5以及燃烧室6。缸体3配置在曲轴箱2上。缸盖4配置在缸体3上,活塞5在形成于缸体3内的缸内上下往复运动。燃烧室6由缸盖4、缸以及活塞5划定。在缸盖4设置有配置于燃烧室6的顶面中央部并对燃烧室6内的混合气体点火的火花塞7、和向燃烧室6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8。另外,在缸盖4形成有供吸入气体流通的进气口10,并设置有对进气口10进行开闭的进气门11。进气门11的上方端部配置成与进气弹动杆12的一方端部相接。进气弹动杆12配置成使其另一方端部与进气间隙调节器13相接,并使其中央部与进气凸轮14相接。进气间隙调节器13对进气弹动杆12进行施力,以使进气门11的气门间隙成为零。进气凸轮14固定于进气凸轮轴15,并伴随着进气凸轮轴15的旋转而旋转。进气凸轮轴15支承在形成于缸盖4的轴承(未图示),并在该轴承内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进气凸轮轴的轴承是滑动轴承,设置于进气凸轮轴15的进气凸轮轴颈在该轴承内旋转。当进气凸轮轴15旋转时,伴随于此,进气凸轮14进行旋转,由此,进气弹动杆12被进气凸轮14按压。进气弹动杆12通过像这样被进气凸轮14按压,从而以与进气间隙调节器13相接的端部为支点而向下方摆动。由此,使得进气门11打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气凸轮轴15的端部设置有进气可变气门正时机构(VVT机构)。该VVT机构通过利用液压变更由正时带驱动的进气凸轮带轮与进气凸轮轴的相对角度,从而对进气门11的气门正时进行变更。VVT机构与油控制阀(OCV)连接,通过利用该OCV控制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具备:油盘;油被供给部,所述油被供给部被供给储存在该油盘内的油;加热油路,所述加热油路形成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周围并利用在该排气通路内流动的排气的热对向所述油被供给部供给的油进行加热;以及油循环路径,所述油循环路径使油在上述油盘、加热油路及油被供给部之间循环,所述油循环路径构成为在内燃机停止时使油残留在所述加热油路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31 JP 2017-1088081.一种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具备:油盘;油被供给部,所述油被供给部被供给储存在该油盘内的油;加热油路,所述加热油路形成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周围并利用在该排气通路内流动的排气的热对向所述油被供给部供给的油进行加热;以及油循环路径,所述油循环路径使油在上述油盘、加热油路及油被供给部之间循环,所述油循环路径构成为在内燃机停止时使油残留在所述加热油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其中,所述油循环路径具备供流入所述加热油路的油流动的流入油路和供从所述加热油路流出的油流动的流出油路,该流入油路以及所述流出油路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为其一部分配置于在铅垂方向上比所述加热油路的最下部高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油循环装置,其中,所述流入油路以及流出油路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为其一部分配置于在铅垂方向上比所述加热油路的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