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活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187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回转式活化炉,包括:炉体,炉体为由位于炉体外层的外管和位于炉体内层的内管构成的圆柱形,其中,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区域为活化腔,用于使炭化料与活化剂发生活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内管围成的区域为燃烧腔,用于使可燃气体与空气发生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用于加热活化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回转式活化炉,采用内管燃烧、外管活化的方式,且内管的燃烧气体来自外管的炭化料活化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实现自供热与炭氧隔离,避免空气和炭化料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物料的烧损,使活性炭得率提高;且活化腔被分隔成多个腔体,有利于降低料层堆积厚度,使得炭化料与水蒸气的接触、炭化料间的热传导更充分,提高活化效果。

A Rotary Activation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tary activation furnace, which comprises a furnace body, which is a cylindrical shape consisting of an outer tube located in the outer layer of the furnace body and an inner tube located in the inner layer of the furnace body. The area between th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tube is an activation chamber, which is used to activate the carbonized material and the activator to generate combustible gas, and the area surrounded by the inner tube is a combustion chamber for making combustible gas and air. A combustion reaction occurs, and the heat released from the combustion reaction is used to heat the activation chamber. According to the rotary activation furnace of this utility model, combustible gases generated by activation of carbide in the inner tube are used by combustion in the inner tube and activation in the outer tube, so as to realize self-heating and carbon-oxygen isolation, avoid direct contact between air and carbide, thereby avoiding material burning and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activated carbon; and the activation chamber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chambers, which is advantageou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tacking thickness of the material layer,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carbonized material and water vapor, the heat conduction between the carbonized materials are more sufficient, and the activation effect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式活化炉
本技术涉及活性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转式活化炉。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多孔非极性吸附炭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活性炭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炭质吸附材料。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使得活性炭需求量剧增,供不应求。在生产活性炭的设备中,活化炉是非常关键的设备之一,而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炉型为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回转式活化炉,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但这两种炉型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外热式活性炭产率低,且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耐火材料松动与脱落等问题,而内热式产量低、活化效果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回转式活化炉,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针对目前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回转式活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由位于所述炉体外层的外管和位于所述炉体内层的内管构成的圆柱形炉体,其中,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区域为活化腔,用于使炭化料与活化剂发生活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所述内管所围成的区域为燃烧腔,用于使所述可燃气体与空气发生燃烧反应,所述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用于加热所述活化腔。进一步,所述炉体还包括将所述活化腔分隔成若干个腔体的若干个隔板。进一步,所述炉体还包括位于活化腔的所述若干个腔体内部、并设置在所述内管的管壁上的若干个支蒸气管。进一步,所述炉体还包括包覆所述外管的外管壁的保温层。进一步,所述炉体包括位于所述炉体一端的炉头和位于所述炉体另一端的炉尾,所述炉体自所述炉头向所述炉尾向下倾斜。进一步,所述回转式活化炉还包括与所述炉头连接的进料装置和与所述炉尾连接的出料口。进一步,所述回转式活化炉还包括与所述燃烧腔连接的二燃室,用于使所述燃烧反应产生的烟气进入所述二燃室,进行完全燃烧与粉尘沉降。进一步,所述回转式活化炉还包括与所述二燃室连接的余热锅炉,用于使从所述二燃室排出的烟气在所述余热锅炉中与水进行换热,并产生水蒸气。进一步,所述回转式活化炉还包括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至所述活化腔的主蒸气管,用于为所述活化腔发生的所述活化反应提供水蒸气,所述水蒸气作为所述活化反应的所述活化剂。进一步,所述回转式活化炉还包括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的引风机,用于将所述活化腔生成的所述可燃气体引入所述燃烧腔,发生所述燃烧反应。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回转式活化炉,采用内管燃烧、外管活化的方式,并且内管的燃烧气体来自外管的炭化料活化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实现了自供热与炭氧隔离,避免了空气和炭化料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物料的烧损,使得活性炭得率显著提高;且活化腔被分隔成多个腔体,有利于降低料层堆积厚度,使得炭化料与水蒸气的接触、炭化料间的热传导更加充分,提高了活化效果。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回转式活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回转式活化炉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回转式活化炉101、活化腔102、燃烧腔103、出料口104、二燃室105、余热锅炉106、空气管107、主蒸气管108、支蒸气管109、蒸气喷口110、送风机111、引风机112、进料装置113、保温层114、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便阐释本技术如何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目前活性炭生产的主要炉型为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回转式活化炉。内热回转式活化炉是利用空气和炭化料接触燃烧为活化供热,烧损严重,因此活性炭得率低;且由于采用了耐火砖,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动力消耗大、耐火砖松动与脱落等问题。外热回转式活化炉多为套筒式,炭化料在内管中活化,而空气与自生成的可燃气在外管燃烧为活化供热。这种炉型虽然避免了空气和炭化料的接触,但存在热传导效果差的问题,使得活性炭活化效果不理想。示例性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回转式活化炉100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1来具体描述该回转式活化炉10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回转式活化炉100,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由位于所述炉体外层的外管和位于所述炉体内层的内管构成的圆柱形炉体,其中,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区域为活化腔101,用于使炭化料与水蒸气发生活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所述内管所围成的区域为燃烧腔102,用于使所述可燃气体与空气发生燃烧反应,所述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用于加热所述活化腔101。根据本技术的回转式活化炉,采用内管燃烧、外管活化的方式,并且内管的燃烧气体来自外管的炭化料活化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实现了自供热与炭氧隔离,避免了空气和炭化料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物料的烧损,使得活性炭得率显著提高。其中,所述内管采用可耐1300℃高温的镍基合金材料。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回转式活化炉100还包括进料装置112、空气管106、送风机110、主蒸气管107、支蒸气管108、蒸气喷口109、出料口103、二燃室104、余热锅炉105和引风机111。所述炉体包括位于所述炉体一端的炉头和位于所述炉体另一端的炉尾,所述炉体自所述炉头向所述炉尾向下倾斜。所述进料装置112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出料口103与所述炉尾连接。所述进料装置112用于将炭化料送入所述活化腔101中。所述炉体的倾斜角度为1°-5°,如2°,以使炭化料在随炉体转动的过程中会因自身重力和在惯性的带动下逐渐向所述出料口103方向移动。图2所示为所述回转式活化炉100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炉体还包括将所述活化腔101分隔成若干个腔体的若干个隔板114,所述若干个活化腔之间由所述隔板114隔开。所述炉体还包括位于活化腔101的若干个腔体内部、并设置在所述内管的管壁上的若干个支蒸气管10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腔体被夹角为60°的六块所述隔板114等分成六个活化腔,相对于单活化腔,这种多腔体活化腔可使料层的堆积厚度降低,更有利于炭化料的加热以及炭化料与水蒸气的接触。每个活化腔内均分布有所述支蒸气管108,且所述支蒸气管108布置于所述内管的管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式活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由位于所述炉体外层的外管和位于所述炉体内层的内管构成的圆柱形炉体,其中,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区域为活化腔,用于使炭化料与活化剂发生活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所述内管所围成的区域为燃烧腔,用于使所述可燃气体与空气发生燃烧反应,所述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用于加热所述活化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式活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由位于所述炉体外层的外管和位于所述炉体内层的内管构成的圆柱形炉体,其中,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的区域为活化腔,用于使炭化料与活化剂发生活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所述内管所围成的区域为燃烧腔,用于使所述可燃气体与空气发生燃烧反应,所述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用于加热所述活化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还包括将所述活化腔分隔成若干个腔体的若干个隔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还包括位于活化腔的所述若干个腔体内部、并设置在所述内管的管壁上的若干个支蒸气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还包括包覆所述外管的外管壁的保温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位于所述炉体一端的炉头和位于所述炉体另一端的炉尾,所述炉体自所述炉头向所述炉尾向下倾斜。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亭亭赵善辉黄一茹冷富荣邵哲如刘海舰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