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安宁专利>正文

抗地震楼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91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抵抗强烈地震的楼房,它使楼房与地基分离,楼房与地基之间安置滚珠以形成活动连接,当地面强烈振动时,无论是横波、纵波、混合波的冲击都能使楼房基本不动。当楼下的地面崩裂时,楼房毁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技术属于民用建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能有效地避免强烈地震对楼房造成的破坏。
技术介绍
  当今的楼房通常是砖混结构的高楼,地震袭来时,横波使楼房左右摆动,纵波使楼房上下摆动,扭力使楼房处于扭动之中,这都容易给楼房造成极大的破坏,即使很小的地震也会使高楼产生较强的晃动。如果地震使地面从楼底破裂,楼房将会被撕裂,灾难更为严重。至今尚没有与此项技术技术相近似的技术能有效地解决此项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地震对楼房造成的巨大损失,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地震楼房”技术,它能使楼房在强烈地震中保持基本不动,有效地避免灾难的发生。本项技术技术解决楼房抗地震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1、楼房与地面分离,楼房下面安置滚珠,滚珠使楼房跟地面成活动连接。2、楼房底面与地基面形成平行凹面。3、楼房下半部采用传统的砖混结构;上半部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地板和墙壁使用轻质板材。本技术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楼房下面安置滚珠,地震使地面强烈振动时,楼房基本能保持“地动楼不动”。地震使地面崩裂时,楼房毁损的可能性也很小。楼房底面与地面形成平行凹面,使楼房在地震横波袭击时不容易离开原位。楼房下半部采用传统的砖混结构,以保证楼房的稳定性;楼房上半部使用板材,以减轻重量降低重心,从而降低楼房倾倒的几率,同时也减少地震时砖块的掉落。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抗地震楼房”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7是“抗地震楼房”抗震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当地震横波袭来时,地面以3.2~4.0千米/秒作水平运动,因为滚珠使楼房和地面形成活动连接,同时楼房的惯性很大,所以此时基本能保持“地动楼不动”。见图1。图2是地震纵波袭来时,地面以5.5~7千米/秒作上下运动,波峰一个紧接一个快速穿过楼底,使楼房被置于波峰之上,形成近似悬空状态,而不是楼房随地面的波动而波动,从而避免了楼房被波峰推倒和强烈振动。图3是地面平行裂开,裂口穿过楼底时,楼房无倒塌。图4是地面错裂,裂口穿过楼底时的第一种可能,此时楼房无倒塌。图5是地面错裂,裂口穿过楼底时的第二种可能,此时楼房无倒塌。图6是地面错裂,裂口穿过楼底时的第三种可能,此时楼房可能倒塌,也可能不倒塌。因为,虽然此时楼房具备了翻倒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当楼房开始倾斜时,楼房的重力被分解成两个力,其中横向分力有可能使楼房平移,底面的滚珠又正好减少了平移的摩擦力,加强了平移的可能性,最终使楼房成为图5状态或者图7状态。钢筋混凝土地基打好以后,在地基上面铺一层厚度小于滚珠半径的塑料垫子,垫子的长和宽等于楼房底座的长和宽,厚度小于滚珠半径的二分之一,垫子上面留孔。滚珠用水泥或金属或其他耐压材料制成,滚珠表面包一层塑料膜,把滚珠放在垫子的孔里。这时在地基上面灌注楼房底座。包膜把滚珠与楼房底座隔开,楼房底座与地基座被垫子隔开,从而保证地震时滚珠和楼房运动自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地震楼房,砖混结构或钢结构乃至其他各种结构的楼房,其特征是:楼房与地基分离,楼房与地基之间安置滚珠以形成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地震楼房,砖混结构或钢结构乃至其他各种结构的楼房,其特征是:楼房与地基分离,楼房与地基之间安置滚珠以形成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地震楼房,其特征是:楼房底面与地基面形成平行凹面。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安宁苏近
申请(专利权)人:宋安宁苏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