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绍文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627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包括中心筒、拉环和铜丝拉簧,中心筒内部设有拉火帽、点火引线和烟火药剂,拉火帽内设有铜芯点火剂,中心筒的上端形成握柄,中心筒的下端套设有外壳,外壳和中心筒之间设有灭火粉,拉环固定在铜丝拉簧的一端,铜丝拉簧的另一端穿过中心筒的顶壁后形成容置于拉火帽内的摩擦部,点火引线的一端临近拉火帽,点火引线的另一端连接烟火药剂;还包括备用引线,备用引线的一端临近点火引线,备用引线的另一端贴着中心筒的顶壁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备用引线,而备用引线可以直接引火点燃或利用现场高温灼烧方式引燃,备用引线配合拉环击发装置组成双保险以保证点火开爆率,减少不爆情况发生。

A New Type of Hand-held Pulling Ring for Fire-extinguish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vel handle-type hand-throwing and pulling ring fire extinguishing bomb, which comprises a central cylinder, a pulling ring and a copper wire spring. The inner part of the central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pulling cap, a ignition lead and a pyrotechnic agent. The inner part of the pulling cap is provided with a copper core ignition agent. The upper end of the central cylinder forms a grip handle, the lower end of the central cylinder is sleeved with a shell, and a fire extinguishing powd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central cylinder At one end of the pulling spr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copper wire pulling spring passes through the top wall of the central cylinder to form a friction part which can be placed in the pulling cap. One end of the ignition lead is close to the pulling cap,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ignition lead is connected with pyrotechnic agent. The other end of the spare lead is close to the ignition lea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pare lead is extended close to the top wall of the central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standby lead, which can be ignited directly or ignited by high temperature burning on site. The standby lead is combined with a pull ring triggering device to form a double insurance to ensure the ignition initiation rat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on-explo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
本技术属于消防灭火
,具体涉及一种灭火弹,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该灭火弹适用于森林、山林、草原、企业和家庭火灾的扑救。
技术介绍
火灾给人们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因此要求灭火器材能及时、迅速、安全地扑灭大火。所以,看上去灭火装置在消防领域应用越来越多,普遍用在无人看守区域或者人员稀少地区。当火灾发生时,通过外接热敏线将火灾信号传递到灭火装置内,灭火装置通过内部驱动装置将灭火剂喷放到火灾现场实施灭火。例如某种温度感应式灭火设备,将内置引火线的易燃外管设置在容器表面。当外界温度超过阈值时,引火线引爆内腔的爆芯,使得盛装灭火剂的窗容器被同时爆裂开,将灭火器通过爆破力分散覆盖了周边若干平米的地面,从而隔绝火焰与空气,达到自动灭火效果。但该类自动灭火设备有种种缺陷,其引爆灭火剂所要求感应的温度受环境不可控因素影响大,容易造成误爆;并且在火势刚起但温度不高区域,该灭火装置无法使用。申请公布号为“CN10651226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投式灭火弹,包括拉火管、中心起爆管、灭火弹壳体和灭火液。拉火管包括拉火管壳体、拉环、保险销、滑块、发火药柱和延期药柱;延期药柱和发火药柱依次装入拉火管壳体内,拉环固定在拉绳的一端,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拉火管壳体,且拉绳的另一端与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块与拉火管壳体滑动连接,滑块的下端点通过软绳与点火头连接,点火头楔紧在发火药柱与拉火管壳体的内壁之间,保险销的一端从拉火管壳体外部沿径向穿过拉火管壳体,且保险销的一端插入滑块的径向销孔内。灭火弹壳体内装有灭火液,中心起爆管位于灭火液内,且中心起爆管的一端与延期药柱固定连接,拉火管壳体固定在灭火弹壳体的口部,且发火药柱和延期药柱均位于灭火弹壳体内。但该结构的手投式灭火弹不总是那么可靠,可能存在点火不着的风险,易出现哑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提供一种可靠性更高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更高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包括中心筒、拉环和铜丝拉簧,所述中心筒内部设有拉火帽、点火引线和烟火药剂,所述拉火帽内设有铜芯点火剂,所述中心筒的上端形成握柄,所述中心筒的下端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和中心筒之间设有灭火粉,所述拉环固定在铜丝拉簧的一端,所述铜丝拉簧的另一端穿过中心筒的顶壁后形成容置于拉火帽内的摩擦部,所述点火引线的一端临近所述拉火帽,所述点火引线的另一端连接烟火药剂,所述铜丝拉簧可通过拉环拉动而让所述摩擦部与所述拉火帽摩擦产生火花而引燃所述铜芯点火剂,从而点燃所述点火引线;还包括备用引线,所述备用引线的一端临近所述点火引线,所述备用引线的另一端贴着中心筒的顶壁延伸。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拉火帽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由底壁的边缘垂直延伸而成,底壁设有通孔,所述铜丝拉簧插入所述通孔,所述铜丝拉簧的摩擦部与所述侧壁相抵。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拉火帽在与底壁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点火引线的一端和所述备用引线的一端伸入所述开口并由所述开口夹住。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摩擦部与拉火帽的底壁间隔设置,且所述铜芯点火剂位于所述摩擦部与拉火帽的底壁之间。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中心筒由上至下分层设有黄泥、锯木屑、底塞,所述烟火药剂位于所述锯木屑和所述底塞之间。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还包括分别用于封堵外壳的顶端、底端的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中部设有用于穿过中心筒的中心孔,所述底盖上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插入中心筒的底端抵接底塞。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摩擦部由所述铜丝拉簧连续弯折而成;还包括绕包所述点火引线的护引纸。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外壳为纸质容器;和/或,所述中心筒为纸质容器。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灭火粉为超细干粉灭火剂,所述超细干粉灭火剂为90%粒径小于等于20μm的固体粉末灭火剂。作为上述方案在一方面的改进,还包括火帽固定装置,所述拉火帽通过火帽固定装置固定于中心筒的内壁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一方面中心筒的上端形成握柄,有利于手持将灭火弹扔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另一方面由于设置有备用引线,而备用引线可以直接引火点燃或者利用现场高温灼烧的方式引燃,备用引线配合拉环击发装置组成双保险以保证点火开爆率,减少或避免不爆的情况的发生。另外,本技术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产品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可在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储存、使用;通过拉环击发装置投掷式实施远距离灭火,能确保使用人安全且环保,便于运输和装卸;使用方便,投放灭火方式多样,灭火效果好,作用明显;并采用锡箔胶纸搓引及控制点火引线燃速,使得爆炸可人为控制延时,保证灭火弹使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用材环保,不构成对环境污染及物体或人的二次伤害;尤以对火灾现场的火路隔离,被火场围困人员的救援清理火场具有特效作用;是火场中打开生命通道的利器;产品采用的材料为纸质类,以保证在覆盖超细灭火粉时不产生尖锐碎片或大块坚硬物,对人体基本没有伤害,比较安全,因而消防人员可以近距离救火。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技术中的产品一般有两个传火节点,若部件有松动,那么就可能不接火了,而本技术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没有采用二次传火的传火方式,确保产品传火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中心筒2-拉环3-拉火帽4-点火引线5-烟火药剂6-外壳7-灭火粉8-备用引线9-黄泥10-锯木屑11-底塞12-顶盖13-底盖14-护引纸15-火帽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上”、“下”、“侧”、“底”、“顶”、“中心”、“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包括中心筒(1)、拉环(2)和铜丝拉簧,所述中心筒(1)内部设有拉火帽(3)、点火引线(4)和烟火药剂(5),所述拉火帽(3)内设有铜芯点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1)的上端形成握柄,所述中心筒(1)的下端套设有外壳(6),所述外壳(6)和中心筒(1)之间设有灭火粉(7),所述拉环(2)固定在铜丝拉簧的一端,所述铜丝拉簧的另一端穿过中心筒(1)的顶壁后形成容置于拉火帽(3)内的摩擦部,所述点火引线(4)的一端临近所述拉火帽(3),所述点火引线(4)的另一端连接烟火药剂(5),所述铜丝拉簧可通过拉环(2)拉动而让所述摩擦部与所述拉火帽(3)摩擦产生火花而引燃所述铜芯点火剂,从而点燃所述点火引线(4);还包括备用引线(8),所述备用引线(8)的一端临近所述点火引线(4),所述备用引线(8)的另一端贴着中心筒(1)的顶壁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包括中心筒(1)、拉环(2)和铜丝拉簧,所述中心筒(1)内部设有拉火帽(3)、点火引线(4)和烟火药剂(5),所述拉火帽(3)内设有铜芯点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1)的上端形成握柄,所述中心筒(1)的下端套设有外壳(6),所述外壳(6)和中心筒(1)之间设有灭火粉(7),所述拉环(2)固定在铜丝拉簧的一端,所述铜丝拉簧的另一端穿过中心筒(1)的顶壁后形成容置于拉火帽(3)内的摩擦部,所述点火引线(4)的一端临近所述拉火帽(3),所述点火引线(4)的另一端连接烟火药剂(5),所述铜丝拉簧可通过拉环(2)拉动而让所述摩擦部与所述拉火帽(3)摩擦产生火花而引燃所述铜芯点火剂,从而点燃所述点火引线(4);还包括备用引线(8),所述备用引线(8)的一端临近所述点火引线(4),所述备用引线(8)的另一端贴着中心筒(1)的顶壁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火帽(3)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由底壁的边缘垂直延伸而成,底壁设有通孔,所述铜丝拉簧插入所述通孔,所述铜丝拉簧的摩擦部与所述侧壁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火帽(3)在与底壁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点火引线(4)的一端和所述备用引线(8)的一端伸入所述开口并由所述开口夹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握柄式手投拉环击发灭火弹,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和曾绍文
申请(专利权)人:曾绍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