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紧固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181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的汽车用紧固件结构,所述的汽车用紧固件结构的紧固件本体(1)一端表面设置卡槽(3),耐磨部件(2)一端设置套装腔(4),耐磨部件(2)一端为耐磨面(6),套装腔(4)内壁设置凸台(5),耐磨部件(2)通过套装腔(4)套装在紧固件本体(1)一端,所述的耐磨部件(2)的主要成分包括聚酰胺、玻璃纤维、二硫化钼,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用紧固件结构,能够完全避免异响产生,同时简化工艺流程,规避了热处理工艺,对人员的加工技术要求降低,同时也完全规避氢脆风险,使紧固件质量风险和成本得以降低,全面提高紧固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紧固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用紧固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国内外汽车行业一直在致力于通过技术革新来推动汽车轻量化,节能降排,成本降低,性能提升等前沿方向,由此各大OEM企业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新材料、新工艺等,而紧固件向来是所有整车厂容易忽略的零部件方向。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车内很多耐磨部件采用的还是传统工艺,即采用提高表面强度从而提升局部耐磨特性,但该工艺存在着诸多缺陷,如产生异响、工艺复杂、工序成本高、部分部件在电镀或酸洗后有着氢脆的风险。普通耐磨件为多以金属状态,圆弧面为磨损面,通过热处理工艺提高表面强度以实现耐磨特性,对金属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需要热处理后数控加工,效率很低,且市场反馈金属间摩擦异响明显。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耐磨件大多数采用的是金属或复合材料,成本高、寿命短、单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紧固件使用过程中,能够完全避免异响产生,同时简化工艺流程,规避了热处理工艺,对人员的加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紧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用紧固件结构包括紧固件本体(1)、耐磨部件(2),所述的紧固件本体(1)一端表面设置凹进的卡槽(3),耐磨部件(2)一端设置套装腔(4),耐磨部件(2)一端为凸出的呈弧形面的耐磨面(6),套装腔(4)内壁设置凸出的凸台(5),耐磨部件(2)通过套装腔(4)套装在紧固件本体(1)一端,耐磨部件(2)通过套装腔(4)套装在紧固件本体(1)一端时,凸台(5)设置为能够卡装在卡槽(3)内的结构,所述的耐磨部件(2)的主要成分包括聚酰胺、玻璃纤维、二硫化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紧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用紧固件结构包括紧固件本体(1)、耐磨部件(2),所述的紧固件本体(1)一端表面设置凹进的卡槽(3),耐磨部件(2)一端设置套装腔(4),耐磨部件(2)一端为凸出的呈弧形面的耐磨面(6),套装腔(4)内壁设置凸出的凸台(5),耐磨部件(2)通过套装腔(4)套装在紧固件本体(1)一端,耐磨部件(2)通过套装腔(4)套装在紧固件本体(1)一端时,凸台(5)设置为能够卡装在卡槽(3)内的结构,所述的耐磨部件(2)的主要成分包括聚酰胺、玻璃纤维、二硫化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紧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部件(2)的聚酰胺、玻璃纤维、二硫化钼的份数比为60-80:25-35:0.1-0.8,耐磨部件(2)为一次注塑成型方式加工而成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紧固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本体(1)设置凹进的卡槽(3)一端端面设置向外侧延伸的限位条(7),耐磨部件(2)的套装腔(4)内壁还设置凹进的限位槽(8),耐磨部件(2)通过套装腔(4)套装在紧固件本体(1)一端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潇吴建中朱文涛朱琛琦任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大乘汽车有限公司江苏金坛大迈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