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常见的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水化热上升的温度。常规的模式是在整个混凝土内部布置好冷却水循环管。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布置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数量及位置,达到降低内部温度的处理措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一般设置的入水口放置在筏板基础一侧的上方,出水口放置在筏板基础另一侧偏下方(如图1)。当管道在混凝土内部过长,冷却水一直处于温度最大值,热量的传递效率较低。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冷却循环水并没有使混凝土内部快速降温。再者,由于冷却水循环管降低的只是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还有大部分热量传递至表面。而这个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的峰值是在混凝土初凝后的三天才下降。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裂缝,产生质量问题。因此还需要人工对其混凝土表面及侧面进行不间断浇水养护。这算是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工程,特别是筏板基础表面积较大时候,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可能并不会对筏板基础进行棉毡覆盖保湿作业。因此只能进行人工洒水,费时费力,还容易进行漏撒,不能完全确保施工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层钢筋、上层钢筋、主管道、钢筋支架、支管和帽盖;所述下层钢筋和上次钢筋之间设置若干钢筋支架,每个钢筋支架处设置一根支管,所述主管道设于下层钢筋上部,若干支管均通过T型接头与主管道连通,所述支管的上部穿出上层钢筋且其端部设有帽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层钢筋、上层钢筋、主管道、钢筋支架、支管和帽盖;所述下层钢筋和上次钢筋之间设置若干钢筋支架,每个钢筋支架处设置一根支管,所述主管道设于下层钢筋上部,若干支管均通过T型接头与主管道连通,所述支管的上部穿出上层钢筋且其端部设有帽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支管均采用PVC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上部高出上层钢筋5cm,高出筏板基础结构面2~3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支架每隔2-3米设置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则性阀板基础的新型冷却循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筏板基础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按照施工方案放置钢筋支架,依照每2-3米布置一个的间距进行排布设置;步骤二:以降水处为入水口的水源位置,计算好一排甚至多排的立管个数及水量参数,按照此参数合理设置功率大小的水泵及其数量,然后依照钢筋支架进行主管道架设。管道材料可根据当地材料价格及适用范围进行选择,PVC管道优先选用。主管道可按照规范要求随着距离的增长,末端的管径随之变小。在每个钢筋支架下方布置T型接头,供支管连接。每个支管长度=埋置于筏板基础高度+2~3cm。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主管和支管合理进行钢丝绑扎作业,避免出现弯曲摇摆情况,确保管道处于一条线路上。各个转弯接口需处于密实状态,不会由于振动棒的振捣导致接口不紧密;步骤三:对其筏板基础上层钢筋进行绑扎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尧,李明,王建磊,陈玉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