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及堆场自动化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8623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方法,所述轨道桥内侧并排设置有超车道和作业车道,在大车大梁上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监测超车道通行状态,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小车机构动力机构控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扫描仪采集的数据,进行判断,在作业车道集卡进行装卸箱作业时,若超车道集卡有超车行为,则小车停止作业,保证超车道集卡安全;另外,提供了一种堆场自动化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提高堆场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及堆场自动化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桥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及堆场自动化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码头的作业效率,可以采用在轨道桥内侧单侧并排设置超车道和作业车道的方案,超车道用于非作业车辆行走,作业车道用于作业车辆行走,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然而,在对作业车道集卡进行装卸箱作业时,吊具需穿越超车道集卡,安全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及堆场自动化控制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方法,所述轨道桥内侧并排设置有超车道和作业车道,在大车大梁上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监测超车道通行状态,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小车机构动力机构控制连接;在对作业车道集卡进行装卸箱作业时,若超车道集卡有超车行为,则小车停止作业,保证超车道集卡安全。其中,所述集装箱码头的大车的轨距为33m,其中01A~05A、01B~05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桥内侧并排设置有超车道和作业车道,在大车大梁上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监测超车道通行状态,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小车机构动力机构控制连接;在对作业车道集卡进行装卸箱作业时,若超车道集卡有超车行为,则小车停止作业,保证超车道集卡安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桥内侧并排设置有超车道和作业车道,在大车大梁上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监测超车道通行状态,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小车机构动力机构控制连接;在对作业车道集卡进行装卸箱作业时,若超车道集卡有超车行为,则小车停止作业,保证超车道集卡安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桥内跨式双车道检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码头的大车的轨距为33m,其中01A~05A、01B~05B、01C~04C、01D~05D、01E~05E堆场,大车轨距内布置“7列集装箱+2条集卡车道”,箱间距为460mm,堆码层数为“堆6过7”,两条集卡行车通道布置在自动化箱区同一侧,车道宽7.8m,堆场大车轨道及轨距内自动化箱区通过隔离围栏或U型护栏与集卡行车通道区域分开,围栏总长约16067m,U型护栏共计3455组。3.一种堆场自动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集卡引导的方法:利用集装箱自动化轨道桥集卡引导系统进行引导,所述引导系统包括:设置在集卡车道入口处的RFID读卡器、设置在集卡驾驶室内的RFID卡和车载终端以及远程控制器,所述RFID读卡器读取RFID卡内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远程控制器,远程控制器将导航信息发送给车载终端。其中,沿道路设置多个RFID读卡器,通过道路上设置的多个RFID读卡器读取RFID卡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远程控制器;集卡到达码头的智能闸口后,通过RFID读卡器第一时间将车辆集港信息传输至远程控制器,远程控制器向拖车司机的车载终端发送作业指导及路径导航信息;另外,通过设置在闸口、道路及堆场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勋宋天威朱连义马会军孙立易应强王洪亮甄东辉陈培季成王福忠林涛魏俊林王吉楠许洪伟张丽莉张彪高逸牟家锐范榉华周小峰林宏彬王毅刚吕靖轩樊伟健陈彦范唯张世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