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848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原边线圈组、副边线圈、前端线圈开关和后端线圈开关。原边线圈组包括:前端线圈、中部线圈和后端线圈,在预设充电位置沿受电装置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前端线圈、中部线圈和后端线圈。前端线圈与供电装置之间连接有前端线圈开关,后端线圈与供电装置之间连接有后端线圈开关。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边线圈采用三线圈结构,中部线圈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根据副边线圈的位置投切前端线圈和后端线圈,使更接近副边线圈的原边线圈工作,解决了因纵向位置偏差导致的充电效率过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进而拓宽了受电装置在纵向位置的调节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非接触供电利用磁场耦合实现“无线供电”,即采用原副边完全分离的非接触变压器,通过高频磁场的耦合传输电能,使得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原边(供电侧)和副边(用电侧)无物理连接。与传统的接触式供电相比,非接触供电使用方便安全、不易漏电,无火花及触电危险,无积尘和接触损耗,无机械磨损和相应的维护问题,可适应多种恶劣天气和环境,便于实现自动供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中。目前,一般在电动汽车上安装有副边线圈,无线充电系统的停车位上安装有原边线圈。当电动汽车停靠在停车位上的预设充电位置时,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组成松耦合变压器,原边线圈发射的高频磁场能够通过电磁感应或者电磁振动的方式被副边线圈接收,进而被副边线圈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达到为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目的。由于电动车停靠需要通过驾驶员手动操作,而人为的操作过程总会出现偏差,导致电动车上副边线圈与充电位置的原边线圈无法对齐。在这种情况下,副边线圈无法完全接收原边线圈发射的高频磁场,会造成能量损耗而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分别与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连接,所述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原边线圈组、副边线圈、前端线圈开关和后端线圈开关,其中,所述原边线圈组包括:前端线圈、中部线圈和后端线圈,在预设充电位置沿所述受电装置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前端线圈、所述中部线圈和所述后端线圈;所述前端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前端线圈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后端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后端线圈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端线圈开关的另一端和所述后端线圈开关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供电装置的第一供电端口连接;所述前端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线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中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中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装置的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分别与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连接,所述可投切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原边线圈组、副边线圈、前端线圈开关和后端线圈开关,其中,所述原边线圈组包括:前端线圈、中部线圈和后端线圈,在预设充电位置沿所述受电装置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前端线圈、所述中部线圈和所述后端线圈;所述前端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前端线圈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后端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后端线圈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端线圈开关的另一端和所述后端线圈开关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供电装置的第一供电端口连接;所述前端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线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中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中部线圈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坡邓钧君王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