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春生专利>正文

水上游泳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260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上游泳池,特别是一种放置在自然水域内可供游泳娱乐的设备,水上游泳池包括底面和侧面,两者连为一体,底面和侧面均由型材连接成栅格网状,侧面上方水平向伸有边走道,该走道的下方连有浮力装置,浮力装置或充气的空腔构件提供的浮力大于整体构件的总重量。(*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上游泳池本技术公开一种水上游泳池,特别是一种放置在自然水域内可供游客游泳娱乐的设备。在江河湖泊中游泳是人们十分向往的,但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即使会游泳的人也心有余悸,不会游泳的人只能是望水兴叹了。而在天然湖泊中,一般是不具备安全设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在自然江河湖泊中浸浮的并能提供安全保证的游泳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上游泳池,它包括底面和侧面,底面的周边向上连有竖向布置的侧面,底面和侧面均由型材连接成栅格状,侧面上方水平向伸有边走道,该边走道的下方连有浮力装置,浮力装置及构件整体排开水的重量所形成的浮力大于构件整体的总重量。方案二是:底面的周边向上连有竖向布置的侧面,底面和侧面由中空的可充气的材料构成,侧面的上方水平向平伸有走道,中空充气材料充气后排开水的重量大于构件整体的重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游泳池包括底面和侧面,两者连为一体,且其上方呈开口状,底面至边走道的高度一般为1.4m~2.5m,边走道的下方以及底面下方连有浮力装置,或者,将底面和侧面采用中空管件材料制造,或者采用比重小于水的轻质材料,如木材等制造,以便能提供足够的浮力以保证构件整体能浸浮在水面上,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上游泳池,池内的水与湖泊中的水彼此相通,即可供游客游泳,又不必担心安全问题,使希望能在湖泊中戏水的人们梦想成真。附图说明图1、9、10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面的平面示意图;图3、4、5分别是图2中的A、B、C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边走道的平面图;图7是图6中的仰视图:-->图8是图6中的A--A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底面(10)和侧面(20)连为一体,底面(10)和侧面(20)均由型材连接成栅格网状,参见图2,构件(11)、(12)横竖向正交排列连接而成,如图3、4、5所示,构件(11)、(12)及构件(21)彼此正交焊接固定在垫板(13)上,构件(11)、(12)、(21)均为工字钢,构件(21)亦采用构件(21)与垫板(13)之间设有筋板(14)。构件(21)的长度为1.6m,使其构成一个深度达1.6m泳池。边走道(30)通过螺栓(33)将木板(31)固定在角钢(32)上。边走道(30)的下方连有浮力装置(40),如图1、6、7、8所示,浮力装置(40)为浮力桶构成,它固定在边走道(30)下方的网罩内,底面(10)为长方形,侧面(20)同时与底面(10)和边走道(30)垂直。如图2所示,底面(10)由工字钢焊接成栅格状,其上铺设板件或网件(15),见图2,侧面(10)由工字钢构成的构件(21)间隔竖向设置并与横向设置的构件(22)固定连接,其间布设有网件(23),见图1。为使边走道(30)具备良好的强度,在边走道(30)与侧面(20)或底面(10)之间加设有支承架(50)。本技术中浮力装置(40)还可以采用其他能提供足够浮力的构件构成,浮力装置(40)以及整体构件浸入水中所排开水的重量所提供的浮力应大于构件整体的重量,并确保边走道(30)上承载一定数量的游客时,边走道(30)仍浮出水面。为了方便本技术定位在水域内的某一特定位置,可在边走道(30)上系设一定位锚,收起定位锚,可由拖动轮船等带动其移动到相应的水域。实施例2如图9、10所示,底面(10)和侧面(20)均采用含有中空的管状的构件(11)、(21)制成,侧面(20)的上方水平向设有边走道(30),管状的构件(11)、(21)浸入水中所排开水的重量大于结构整体的重量,以确保将其浸浮在水中而不致沉底。同实施例1有所不同的是,用管状的构件(11)、(21)制成的底面(10)和侧面(20)可按栅格布置,如图9,再加设板件或网件,自然水域中的水透过栅格或网状结构进入底面(10)和侧面(20)所围成的水域内,为使游人方便休息,边走-->道(30)自侧面(20)的上部向其外侧平伸,边走道(30)的构成可参考实施例1。为方便游泳池的搬运,也可用气囊式的管状的构件(11)、(21)构成相应栅格状构成底面(10)和侧面(20),为确保气囊体的伸展定形,可制作刚性框架(60)将气囊支承开来。本技术中游泳池可设计成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底面(10)的周边向上连有竖向布置的侧面(20),底面(10)和侧面(20)均由型材连接成栅格状,侧面(20)的上方水平向平伸有边走道(30),边走道(30)的下方连有浮力装置(40),该装置(40)及构件整体排开水的重量,大于构件整体的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底面(10)的周边向上连有竖向布置的侧面(20),底面(10)和侧面(20)均由型材连接成栅格状,侧面(20)的上方水平向平伸有边走道(30),边走道(30)的下方连有浮力装置(40),该装置(40)及构件整体排开水的重量,大于构件整体的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浮力装置(40)为浮力桶构成,它固定在边走道(30)下方的网罩内,底面(10)为长方形,侧面(20)同时与底面(10)和边走道(30)垂直,边走道(30)自侧面(20)的上部向其外侧平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底面(10)由工字钢焊接成栅格状,其上铺设板件或网件,侧面(20)由构件(21)间隔竖向设置并与横向设置的构件(22)固定连接,构件(2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吴春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