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洋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齿轮安全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798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齿轮安全打孔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后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扇形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扇形齿轮后侧的第一皮带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快捷,利用机械结构实现钻出正反同轴等距圆周孔的功能,同时利用机械结构实现工件自动进给,消除了操作工人上肢与钻头近距离接触的情况,更为安全,同时利用机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增加了齿轮圆周打孔的效率,各功能之间配合紧密,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A New Type of Safe Drilling Device for Gea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gear safety punch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uselage and a first cavity arranged in the left end wall of the fuselage.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rotated in the cavity, and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s rear end is fixed in the first rear end wall of the cavity, and the first motor power connection is fixed in the first rear end wall of the cavity.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s outer surface is fixed with a fan. The gear and the first belt pulley arranged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fan-shaped gear are simple in structure, safe and fast in operation, and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is used to drill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axial equidistant circular hole, while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feed of the workpiece, eliminating the close contact between the upper limb of the operator and the drill bit, which is safer, and adjusting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version of integral kinetic energy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gear circumferential drilling, and the close coordination among various functions improves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齿轮安全打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齿轮安全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钻床通常只能从上至下打孔,当打对称的上下孔时,需要人工进行测量定位,十分不便且精度较差,在工人进行打孔操作时,往往需要将手伸至钻头下方,这样的操作具有危险性,迫切需求一种装置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齿轮安全打孔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齿轮安全打孔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后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扇形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扇形齿轮后侧的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转轴上下对称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前侧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右侧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皮带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皮带轮后侧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花键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滑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花键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圆环,所述第一转动圆环上下端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上下对称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花键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花键轴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末端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末端固定设置有锁定齿,所述第二滑动槽内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三花键轴外表面的第一环形齿轮,所述第一环形齿轮与所述锁定齿锁定配合,所述第一空腔上下端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上下端壁内对称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九锥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九锥齿轮后侧的第一凸轮,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设置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内端壁上下贯穿设置有第四滑动槽,所述第四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相配合的第一凸杆,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一凸杆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末端转动设有钻头,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一凸杆外表面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内底壁与所述第三滑动槽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拉伸弹簧,所述第三滑动槽与所述第一滑动槽以及所述第二滑动槽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液压管道。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下方的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五滑动槽,所述第五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底壁与所述第五滑动槽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二拉伸弹簧,所述第四滑块顶壁固定设置有永磁铁,所述第五滑动槽内顶壁固定设置有与永磁铁磁力吸引的电磁铁,所述第七空腔内顶壁与所述第四空腔内底壁连通设置有第六滑动槽,所述第六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底壁固定设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四滑动块之间铰接设置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五滑块左端固定设置有感应传感器,所述第四空腔左侧端壁内底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感应传感器感应配合的感应接收器,所述第五滑块顶壁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锥齿轮相配合的第十锥齿轮,所述第十锥齿轮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五滑块右侧端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顶壁转动设置有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四皮带轮以及所述第四皮带轮上方的放物台,所述第四皮带轮与所述第三皮带轮之间由第四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准备打孔时,开启开关,设备通电,所述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与所述永磁铁相互吸引,所述永磁铁克服所述第二拉伸弹簧的弹性拉力带动所述第四滑块向上滑动,所述第五滑块通过所述第一铰接杆传递动能使所述第二连接臂和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五滑块向左滑动,所述第十锥齿轮与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感应传感器与所述感应接受器相配合产生信号,信号亮起时开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所述第一转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一皮带带动位于所述所述第三转轴上的所述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旋转带动同轴固定的所述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花键轴转动,此时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第二花键啮合,所述第一花键轴带动所述第二花键轴,所述第二花键轴带动所述第三花键轴转动,所述第三花键轴右端的所述第四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三皮带轮,所述第四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二皮带带动所述第四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四皮带轮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带动所述放物台转动,即所述放物台上放置的工件开始转动;与此同时,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带动与其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与其相啮合的所述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四转走,所述第四转轴通过与其固定的所述第六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五转轴转动,所述第五转动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八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带动与其相啮合的所述第九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六转轴转动,所述第六转轴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一凸轮转动;所述第一凸轮进行前半周旋转时,所述第一凸轮开始挤压所述第一凸杆,所述第一凸杆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三滑块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拉力向所述第四滑动槽底端壁滑动,所述第三滑块开始正向挤压所述第一液压管道中的液体,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第一液压管道向右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圆环向右滑动,所述第一转动圆环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第二花键轴向右滑动,所述第二花键轴与所述第一花键轴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齿轮安全打孔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后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扇形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扇形齿轮后侧的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转轴上下对称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前侧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右侧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皮带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皮带轮后侧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花键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滑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花键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圆环,所述第一转动圆环上下端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上下对称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花键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花键轴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末端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末端固定设置有锁定齿,所述第二滑动槽内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三花键轴外表面的第一环形齿轮,所述第一环形齿轮与所述锁定齿锁定配合,所述第一空腔上下端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上下端壁内对称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九锥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九锥齿轮后侧的第一凸轮,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设置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内端壁上下贯穿设置有第四滑动槽,所述第四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相配合的第一凸杆,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一凸杆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末端转动设有钻头,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一凸杆外表面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内底壁与所述第三滑动槽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拉伸弹簧,所述第三滑动槽与所述第一滑动槽以及所述第二滑动槽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液压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齿轮安全打孔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后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扇形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扇形齿轮后侧的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转轴上下对称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前侧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右侧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皮带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皮带轮后侧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花键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滑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花键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圆环,所述第一转动圆环上下端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上下对称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花键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花键轴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末端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对称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末端固定设置有锁定齿,所述第二滑动槽内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三花键轴外表面的第一环形齿轮,所述第一环形齿轮与所述锁定齿锁定配合,所述第一空腔上下端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洋
申请(专利权)人:方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