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发久专利>正文

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727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在导管端部,端头部与管体之间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端头部设有端头通孔,管体设有管体第一通孔,端头通孔与管体第一通孔连通;端头部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线穿过管体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或者端头部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温控动作元件连接,温控动作元件与管体连接,温控动作元件还与导线电连接,导线穿过管体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通过采用以上的方案,能够在端头位置实现较大的弯曲角度,从而便于在弯曲较大的血管或其他管路中,主动引导介入导管穿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简化了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实现相同技术效果的前提下生产和加工难度较低。

Bending-pron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rposition conduit which is easy to control bending. At the end of the conduit, the end h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in a flexible way, the end head is provided with an end through hole, the tub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of the tube body, and the end through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of the body; the position near the edge of the end head is fixed with one end of the drawing line, and the drawing line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ube body arranged along the axis in the tube body. Through hole; or the position near the edge of the end hea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ction element, an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ction elem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ction element is also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ctor, and the conductor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of the tube body arranged along the axis in the tube body. By adopting the above scheme, a larger bending angle can be achieved at the end position, thus facilitating the active guidance of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through the larger bending vessels or other pipelines.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schem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simplifies the structure of the prior art, and is less difficult to produce and process on the premise of achieving the same technic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导管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介入导管能够在人体内进行封堵、冲洗、抽取、切削、消融以及定位等操作,是实现微创治疗的有效医疗手段。人体内的管路,例如血管通常具有较多弯曲的部位,要使介入导管进入到这些弯曲的部位,设计了多种具有不同弯曲端头的导丝,利用导丝引导介入导管进入血管。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反复的抽插和转动导丝和导管,对患者伤害较大。中国专利文献CN105658268A记载了一种介入系统,通过一种弯曲元件控制导管的弯曲。但是该技术方案对于材质的依赖性大,而该种材质目前并不成熟,具体表现在该种材质的弯曲应变与输入量并不成线性,使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加工难度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能够实现端头位置的较大的弯曲角度。优选的方案中,能够实现供液和抽取通道的分离,提高弯曲控制的精度和降低响应时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在导管端部,端头部与管体之间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端头部设有端头通孔,管体设有管体第一通孔,端头通孔与管体第一通孔连通;端头部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线穿过管体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或者端头部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温控动作元件连接,温控动作元件与管体连接,温控动作元件还与导线电连接,导线穿过管体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端头部由球形端头、凹陷部和球头轴承组成,端头部通过球头轴承与管体端部的凹窝连接。优选的方案中,球形端头的直径大于球头轴承的直径,球头轴承的直径大于凹陷部的直径。优选的方案中,端头部与管体之间具有凹陷的结构,在凹陷的位置设有波纹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波纹部采用挠性材料,波纹部为扩径结构和缩径结构从上到下交错布置的结构。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拉线为多根,第二通孔相应为多个,拉线和第二通孔沿着圆周均布。优选的方案中,在端头部与管体之间的外表面设有柔性的蒙皮部,蒙皮部使端头部至管体之间位置的直径大致相同。优选的方案中,在管体还设有多个管体第二通孔,管体第二通孔在靠近管体端头的位置设有开口;管体第二通孔的开口,倾斜的朝向端头部的方向。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温控动作元件一端与拉线连接,拉线的另一端与端头部靠近边缘的位置连接,温控动作元件的另一端与管体连接;所述的温控动作元件中,弹性包覆部内设有伸缩体,伸缩体内设有多个囊结构,囊结构内设有相变介质,在囊结构内设有温控元件,温控元件与导线电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囊结构被弹性包覆部约束成拉伸的结构,囊结构拉伸的长度方向沿着拉线的方向;所述的伸缩体为多个,相应的温控元件也为多个;所述的多个伸缩体和温控元件沿着拉线的方向布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通过采用以上的方案,能够在端头位置实现较大的弯曲角度,从而便于在弯曲较大的血管或其他管路中,主动引导介入导管穿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简化了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实现相同技术效果的前提下生产和加工难度较低。优选的方案中,将管体第二通孔作为液体进入的管路,设置在管体靠近外壁的位置,使进液和抽吸通道分离,避免二次污染。选择温控动作元件作为驱动装置,能够提高控制精度,减少拉线自身变形带来的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端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端头优选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端头优选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端头优选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温控动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导管1,端头部11,管体12,球形端头101,凹陷部102,球头轴承103,管体第一通孔104,端头通孔105,拉线106,管体第二通孔107,拉线孔108,蒙皮部109,波纹部110,温控动作元件111,弹性包覆部1111,伸缩体1112,囊结构1113,温控元件1114,固定线112,导线113,控制手柄2,控制装置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中,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在导管1端部,端头部11与管体12之间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端头部11设有端头通孔105,管体12设有管体第一通孔104,端头通孔105与管体第一通孔104连通;端头部11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拉线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线106穿过管体12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107。由此结构,通过拉线结构,控制端头部11以较大的角度弯曲,从而便于在弯曲角度较大的血管位置穿过。在导管1上还设有控制手柄2,导管1的端头还设有控制装置3,所述控制装置3用于供液、抽吸和定位等操作。控制手柄2用于给出控制弯曲角度以及弯曲方向的信息。拉线106的收紧和松开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由伺服电机驱动卷绕装置张紧或松开。控制手柄2和控制装置3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2: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在导管1端部,端头部11与管体12之间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端头部11设有端头通孔105,管体12设有管体第一通孔104,端头通孔105与管体第一通孔104连通;端头部11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温控动作元件111连接,温控动作元件111与管体12连接,温控动作元件111还与导线113电连接,导线113穿过管体12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107。本例中,通过温控动作元件111的动作来控制端头部11的弯曲,由于控制距离短,受其他部位材料的变形影响小,而且温控动作元件111能够做到非常小的体积,因此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低的响应时滞。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所述的端头部11由球形端头101、凹陷部102和球头轴承103组成,端头部11通过球头轴承103与管体12端部的凹窝连接。本例中结构,适用于直径的导管,例如直径大于1.4mm的导管,采用球头轴承103的结构,弯曲控制非常顺滑。本例中的凹窝与球头轴承103的安装采用加热管体12端部的方式进行安装。在球形端头101的端头通孔105位置均设有倒圆,以减少相关线缆穿行的干涉,例如超声导管,消融光纤,消融电极等穿行的干涉。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球形端头101的直径大于球头轴承103的直径,球头轴承103的直径大于凹陷部102的直径。由此结构,使球形端头101能够具有较大的弯曲角度。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优选的方案如图3、5中,端头部11与管体12之间具有凹陷的结构,在凹陷的位置设有波纹部110。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所述的波纹部110采用挠性材料,波纹部110为扩径结构和缩径结构从上到下交错布置的结构。由此结构,使端头部11与管体12之间以较为平滑的曲线弯曲。并且该结构适于较小直径的导管,例如直径小于1.4mm的导管。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优选的方案如图2~4、6、7中,所述的拉线106为多根,第二通孔107相应为多个,拉线106和第二通孔107沿着圆周均布。优选的所述的拉线106为四根。在采用温控动作元件111的示例中,温控动作元件111也相应的为多个。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优选的方案如图2、3、6、7中,在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其特征是:在导管(1)端部,端头部(11)与管体(12)之间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端头部(11)设有端头通孔(105),管体(12)设有管体第一通孔(104),端头通孔(105)与管体第一通孔(104)连通;端头部(11)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拉线(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线(106)穿过管体(12)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107);或者端头部(11)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温控动作元件(111)连接,温控动作元件(111)与管体(12)连接,温控动作元件(111)还与导线(113)电连接,导线(113)穿过管体(12)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10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其特征是:在导管(1)端部,端头部(11)与管体(12)之间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端头部(11)设有端头通孔(105),管体(12)设有管体第一通孔(104),端头通孔(105)与管体第一通孔(104)连通;端头部(11)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拉线(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线(106)穿过管体(12)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107);或者端头部(11)靠近边缘的位置与温控动作元件(111)连接,温控动作元件(111)与管体(12)连接,温控动作元件(111)还与导线(113)电连接,导线(113)穿过管体(12)内沿轴线布置的管体第二通孔(1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端头部(11)由球形端头(101)、凹陷部(102)和球头轴承(103)组成,端头部(11)通过球头轴承(103)与管体(12)端部的凹窝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其特征是:球形端头(101)的直径大于球头轴承(103)的直径,球头轴承(103)的直径大于凹陷部(10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其特征是:端头部(11)与管体(12)之间具有凹陷的结构,在凹陷的位置设有波纹部(1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波纹部(110)采用挠性材料,波纹部(110)为扩径结构和缩径结构从上到下交错布置的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弯曲的介入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拉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久朱紫阳李承红
申请(专利权)人:李发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