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726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23:49
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在吸液过程中随时补充吸引腔内的负压,保证了吸引的稳定性以及效率;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缸体,缸体内设有可活塞,活塞的右端与缸体右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活塞的右端连接有活塞杆,壳体内设有顶块,顶块的上下端面穿插有螺杆,螺杆与顶块之间为转动连接;顶块靠近缸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上侧壁铰接有顶板,顶板向右下方倾斜,初始状态时,顶块位于下部,第一弹簧处于最长拉伸状态,缸体向下移动可使活塞杆顶在顶板上,活塞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始终与顶板接触,缸体向下移动,活塞会在向右侧移动,使吸引腔的体积增大;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新颖,使用方面。

A Stable Drainage Device for Thoracic and Abdominal Puncture

A stable drainage device for thoracic and abdominal cavity puncture is provided to supplement the negative pressure in the suction chamber at any time during the suc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uction. The technical solution includes a shell with a cylinder block, a piston in the cylinder block, a first spring between the right end of the piston and the right side wall of the cylinder block, a piston ro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piston, and a top in the shell.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top block are inserted with screw, and the screw and the top block are connected by rotation; the top block is close to the end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block with grooves, and the upper and lateral walls of the grooves are articulated with a top plate. The top plate inclines to the lower right. In the initial state, the top block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part, the first spring is in the longest stretching state. The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cylinder block can make the top of the piston rod on the top plate and the piston rod in the first spring. Under the action, it can always contact the roof, the cylinder block moves downward, and the piston moves to the right, which enlarges the volume of the suction chamber. The invention has novel conception and u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胸腹腔穿刺引流
,特别是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引流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针对手术后患者,负压引流是为了将伤口创面渗出的液体引出体外,这要求负压要有一定的压力且是持续的;现在临床上应用的负压引流器很多,如人工负压引流球、人工负压引流瓶,中心负压引流瓶等。这些负压引流器会在制造负压过程中无法稳定负压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调节负压;中心负压引流瓶只能靠负压吸引器等外部动力产生负压,当真空泵等出现故障时负压吸引器便不能工作。因此设计一种可以不依靠外部动力部件进行引流,同时可以有效的根据不同的情况调节负压,且在引流过程中保持压力平稳的引流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在吸液过程中随时补充吸引腔内的负压,保证了吸引的稳定性以及效率。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水平放置且可在壳体内上下移动的缸体,缸体内设有可在缸体内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的左侧与缸体形成吸引腔,活塞的右端与缸体右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活塞的右端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右端贯穿缸体右侧壁并置于缸体的外部,壳体内设有置于缸体右侧且可上下移动的顶块,顶块的上下端面穿插有螺杆,螺杆的下端与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螺杆上端贯穿壳体顶壁并置于壳体外部,螺杆与顶块之间为转动连接,螺杆的转动可带动顶块上下移动但不可使顶块转动;所述的顶块靠近缸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上侧壁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顶板,顶板向右下方倾斜,初始状态时,顶块位于下部,活塞杆的右侧端头顶在顶块的左侧端面上使活塞位于缸体最左端,第一弹簧处于最长拉伸状态,缸体向下移动可使活塞杆顶在顶板上,活塞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始终与顶板接触,随着缸体向下移动,活塞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在缸体内向右侧移动,使吸引腔的体积增大。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在吸液过程中随时补充吸引腔4内的负压,保证了吸引的稳定性以及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顶块以及顶板部位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活塞杆顶在顶块左侧端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螺杆以及调节套筒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6可知,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水平放置且可在壳体1内上下移动的缸体2,缸体2内设有可在缸体2内左右滑动的活塞3,活塞3的左侧与缸体2形成吸引腔4,活塞3的右端与缸体2右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活塞3的右端连接有活塞杆10,活塞杆10右端贯穿缸体2右侧壁并置于缸体2的外部,壳体1内设有置于缸体2右侧且可上下移动的顶块6,顶块6的上下端面穿插有螺杆7,螺杆7的下端与壳体1之间为螺纹连接,螺杆7上端贯穿壳体1顶壁并置于壳体1外部,螺杆7与顶块6之间为转动连接,螺杆7的转动可带动顶块6上下移动但不可使顶块6转动;所述的顶块6靠近缸体2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上侧壁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顶板9,顶板9向右下方倾斜,初始状态时,顶块6位于壳体壳体下部,活塞杆10的右侧端头顶在顶块6的左侧端面上使活塞3位于缸体2最左端,第一弹簧5处于最长拉伸状态,缸体2向下移动可使活塞杆10顶在顶板9上,活塞杆10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可始终与顶板9接触,随着缸体2向下移动,活塞3会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在缸体2内向右侧移动,使吸引腔4的体积增大。为了便于对吸引腔4内的负压进行调节,所述的螺杆7的外缘上套装有调节套筒11,调节套筒11的上端贯穿壳体1顶部并置于壳体1外部,调节套筒11的下端贯穿顶块6上端面并置于凹槽8内,调节套筒11与顶块6之间为螺纹连接,调节套筒11可随顶块6上下移动,调节套筒1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滑套12,滑套12上固定有连杆13,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在顶板9上,调节套筒11的转动可带动滑套12上下移动,滑套12的上下移动可经连杆13带动顶板9的左右转动。为了实现顶块6的上下移动且不随螺杆7转动,所述的顶块6的上下端面贯穿设有导杆14,导杆14的上下两端固定在壳体1的上下侧壁上,螺杆7的外圆上设有凸台,顶块6上设有空槽,凸台安装在空槽内,实现螺杆7的转动可经凸台带动顶块6上下移动但不可带动顶块6转动的结构。为了使缸体2的上下移动更加稳定,所述的壳体1底壁上设有支撑架15,缸体2的下端与支撑架15上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6,缸体2的底部设有支杆22,支杆22的下端贯穿支撑架15并置于支撑架15的下方,缸体2向下移动使第二弹簧16压缩,缸体2可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为了实现调节套筒11的上下移动可带动顶板9的转动,所述的顶板9与连杆13相连的端面上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内设有卡在滑槽17内滑动的滑块,连杆13铰接在滑块上,形成调节套筒11的上下移动可经连杆13带动顶板9转动的结构。为了使缸体2向下移动时更加方便,所述的活塞杆10的外侧一端为球形结构。为了便于进行吸液以及排液操作,所述的缸体2的上侧壁连接有吸液管18,吸液管18的上端贯穿壳体1顶壁并置于壳体1外部,缸体2的下侧壁连接有排液管19,排液管19的下端贯穿壳体1左侧壁并置于壳体1外部,排液管19上安装有阀门20。为了便于调节,所述的螺杆7和调节套筒11的上端均设有转动手柄21。本专利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初始状态时,排液管19上的阀门20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缸体2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位于最高点,此时活塞杆10的右端顶在顶块6的左侧端面上,使活塞3位于缸体2最左侧,此时第一弹簧5处于最长拉伸状态;当需要进行腔内引流时,首先将吸液管18连接至人体内的插管,此时通过旋拧螺杆7使顶块6向上移动,使活塞杆10的右端脱离顶块6并与顶板9接触,由于顶板9为向右下方倾斜的角度,活塞杆10与顶板9接触后,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活塞3会向缸体2右侧滑动一定距离,此时活塞3与缸体2的左侧壁之间的吸引腔4内会形成负压,通过吸液管18将人体内的积液排出,通过控制顶块6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控制吸引腔4初始状态的空间大小,进而控制吸引腔4与人体内的压力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不同的压力差,以达到更好的吸引效果;随着人体积液的排出,积液会进入吸引腔4中,此时由于排液管19上的阀门20处于闭合状态,积液无法排出,随着积液的增加,缸体2的整体重量为逐渐增大,此时缸体2会向下移动压缩第二弹簧16,缸体2向下移动时;同时由于积液的流入,吸引腔4内的空间会变小,会导致吸引腔4与人体内部之间的压力差减小,会影响积液的排出,此时由于活塞杆10的右端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会始终与顶板9接触,此时活塞3会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向缸体2右侧滑动,进而增大吸引腔4的体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损失的负压,以达到更好的吸液操作。同时由于在吸液过程中由于积液的位置不同以及积液的稠度等原因导致积液的密度不尽相同,此时在具体使用时吸入吸引腔4内的积液导致缸体2向下移动的距离也不尽相同,此时为了保证不同的负压吸引需求,可以通过调节顶板9的倾斜角度来实现在整个吸液过程中不同的负压补充需求,具体操作如下:此时可以转动调节套筒11进行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水平放置且可在壳体(1)内上下移动的缸体(2),缸体(2)内设有可在缸体(2)内左右滑动的活塞(3),活塞(3)的左侧与缸体(2)形成吸引腔(4),活塞(3)的右端与缸体(2)右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活塞(3)的右端连接有活塞杆(10),活塞杆(10)右端贯穿缸体(2)右侧壁并置于缸体(2)的外部,壳体(1)内设有置于缸体(2)右侧且可上下移动的顶块(6),顶块(6)的上下端面穿插有螺杆(7),螺杆(7)的下端与壳体(1)之间为螺纹连接,螺杆(7)上端贯穿壳体(1)顶壁并置于壳体(1)外部,螺杆(7)与顶块(6)之间为转动连接,螺杆(7)的转动可带动顶块(6)上下移动但不可使顶块(6)转动;所述的顶块(6)靠近缸体(2)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上侧壁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顶板(9),顶板(9)向右下方倾斜,初始状态时,顶块(6)位于壳体壳体下部,活塞杆(10)的右侧端头顶在顶块(6)的左侧端面上使活塞(3)位于缸体(2)最左端,第一弹簧(5)处于最长拉伸状态,缸体(2)向下移动可使活塞杆(10)顶在顶板(9)上,活塞杆(10)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可始终与顶板(9)接触,随着缸体(2)向下移动,活塞(3)会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在缸体(2)内向右侧移动,使吸引腔(4)的体积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水平放置且可在壳体(1)内上下移动的缸体(2),缸体(2)内设有可在缸体(2)内左右滑动的活塞(3),活塞(3)的左侧与缸体(2)形成吸引腔(4),活塞(3)的右端与缸体(2)右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活塞(3)的右端连接有活塞杆(10),活塞杆(10)右端贯穿缸体(2)右侧壁并置于缸体(2)的外部,壳体(1)内设有置于缸体(2)右侧且可上下移动的顶块(6),顶块(6)的上下端面穿插有螺杆(7),螺杆(7)的下端与壳体(1)之间为螺纹连接,螺杆(7)上端贯穿壳体(1)顶壁并置于壳体(1)外部,螺杆(7)与顶块(6)之间为转动连接,螺杆(7)的转动可带动顶块(6)上下移动但不可使顶块(6)转动;所述的顶块(6)靠近缸体(2)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上侧壁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顶板(9),顶板(9)向右下方倾斜,初始状态时,顶块(6)位于壳体壳体下部,活塞杆(10)的右侧端头顶在顶块(6)的左侧端面上使活塞(3)位于缸体(2)最左端,第一弹簧(5)处于最长拉伸状态,缸体(2)向下移动可使活塞杆(10)顶在顶板(9)上,活塞杆(10)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可始终与顶板(9)接触,随着缸体(2)向下移动,活塞(3)会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在缸体(2)内向右侧移动,使吸引腔(4)的体积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7)的外缘上套装有调节套筒(11),调节套筒(11)的上端贯穿壳体(1)顶部并置于壳体(1)外部,调节套筒(11)的下端贯穿顶块(6)上端面并置于凹槽(8)内,调节套筒(11)与顶块(6)之间为螺纹连接,调节套筒(11)可随顶块(6)上下移动,调节套筒(1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滑套(12),滑套(12)上固定有连杆(13),连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繁刘明刘姝郭栋祁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