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43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中的伴热管,伴热管两端穿过输送管两端的外壁,输送管道还包括换热装置和余热分离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连接换热器冷媒出口的热水管、连接换热器冷媒入口的冷水管,热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到循环泵,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伴热管的后端、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伴热管的前端;余热分离装置包括连接精馏塔塔顶排气口的加压气泵、连接加压气泵的涡流管冷凝器,涡流管冷凝器的热端连接到换热器的热媒入口,其冷端连接到循环池,换热器的热媒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循环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成品液输送过程中提供持续伴热保温,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
技术介绍
2-吡咯烷酮熔点只有24.6℃,在低温下容易结晶,在管道转运和储罐存储过程中,一旦温度较低就会在管道和储罐内形成结晶,导致管道堵塞。另一方面,精馏塔顶部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含有大量余热,这部分气体的余热通常经过冷凝器或热交换器交换后,释放到环境中,浪费了不少的能源。目前,对输送管道进行保温的方法大多是在管道外包裹保温材料或者在管道外缠绕/布设电加热装置,包裹保温材料效果并不理想而布设电加热装置则是增加了能源消耗且维护工作繁重,也有直接利用精馏塔排气口排放气体的余热进行伴热保温的,但是因为其温度不稳定或者温度较低,其伴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能在2-吡咯烷酮成品液输送过程中提供持续伴热保温,同时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中的伴热管,所述伴热管前后两端分别穿过输送管前后两端的外壁,所述输送管道还包括与伴热管连接的换热装置和为换热装置供热的余热分离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中的伴热管,所述伴热管前后两端分别穿过输送管前后两端的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还包括与伴热管连接的换热装置和为换热装置供热的余热分离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连接换热器冷媒出口的热水管、连接换热器冷媒入口的冷水管,所述热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伴热管的后端、所述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伴热管的前端;所述余热分离装置包括连接精馏塔塔顶排气口的加压气泵、连接加压气泵的涡流管冷凝器,所述涡流管冷凝器的热端连接到换热器的热媒入口,其冷端连接到循环池,所述换热器的热媒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循环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吡咯烷酮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中的伴热管,所述伴热管前后两端分别穿过输送管前后两端的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还包括与伴热管连接的换热装置和为换热装置供热的余热分离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连接换热器冷媒出口的热水管、连接换热器冷媒入口的冷水管,所述热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伴热管的后端、所述冷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伴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朱天星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