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损伤可控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本技术涉及结构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损伤可控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迅速发展,高层及大型复杂建筑结构对钢材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层和大型复杂建筑结构中,柱是关键的竖向承重构件,因此研制抗震性能好且具有高恢复性的柱是高层及大型复杂建筑抗震减灾设计的核心问题。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具有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好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柱的制作中。但高强混凝土也存在延性较差的缺点,为此发展钢纤维混凝土可有效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延性不足。另外有效的使用高强钢筋和高强型钢,也可改善高强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延性,提高其抗震耗能能力和震后可恢复性能。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一种以钢管混凝土柱为芯柱,在钢管外围绑扎钢筋并现浇混凝土而成的组合构件。叠合柱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良好的抗火性能和变形能力等诸多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由于房屋建筑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作用时,钢筋混凝土柱往往损伤严重,震后残余变形大,震后需修复加固或拆除重建。对于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复杂建筑,地震后若不能很快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损伤可控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钢管和钢筋笼,所述钢管设置在所述钢筋笼内,且二者之间的空间内浇筑第一混凝土锚固,所述钢筋笼由锚固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内的纵筋和箍筋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包括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所述第一纵筋的强度低于所述第二纵筋的强度,且所述第二纵筋为外表面具有弱粘结特性的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损伤可控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钢管和钢筋笼,所述钢管设置在所述钢筋笼内,且二者之间的空间内浇筑第一混凝土锚固,所述钢筋笼由锚固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内的纵筋和箍筋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包括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所述第一纵筋的强度低于所述第二纵筋的强度,且所述第二纵筋为外表面具有弱粘结特性的钢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损伤可控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纵筋之间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纵筋,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纵筋、或所述第一纵筋与第二纵筋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箍筋连接固定;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纵筋之间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纵筋,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纵筋、或所述第一纵筋与所述第二纵筋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箍筋连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损伤可控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由纵筋和箍筋连接构成长方体型或多边体型;所述第一纵筋设置在所述钢筋笼的对角处,所述第二纵筋设置在所述钢筋笼的边上;所述钢筋笼的每条边上的第二纵筋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彭超锋,李翔宇,乔崎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