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296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技术领域,是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其包括壳体、左端子座和右端子座,在左端子座的右侧和右端子座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左端子座和右端子座均呈内部中空结构,在左端子座的内部固定有将左端子座内腔分隔成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的第一隔离板,在第一隔离板右侧的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相互连通,在右端子座的内部固定有将右端子座内腔分隔成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的第二隔离板;在左端子座的左侧面上设置有上压线孔和下压线孔,在右端子座的右侧面上也设置有上压线孔和下压线孔,壳体侧面上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达到接线多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用于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
,是一种双层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随着变电站的不断发展,二次设备不断升级,要求采集的各种电压、电流、信号等信息不断增多。对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接线端子的接线数量、方便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流电压线接线端子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导线,有螺丝用于紧固或者松开,比如两根导线,有时需要连接,有时又需要断开,这时就可以用端子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随时断开单层接线端子。这种传统的单层接线端子已经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存在需接线较多,接线端子可接线头少的情况,影响装置的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单层接线端子的接线头少,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呈对称固定安装的左端子座和右端子座,在左端子座的右侧和右端子座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导电座滑移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导电座的长度大于间隙的长度,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呈对称固定安装的左端子座和右端子座,在左端子座的右侧和右端子座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导电座滑移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导电座的长度大于间隙的长度,左端子座和右端子座均呈内部中空结构,在左端子座的内部固定有将左端子座内腔分隔成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的第一隔离板,在第一隔离板右侧的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相互连通,在右端子座的内部固定有将右端子座内腔分隔成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的第二隔离板,在第二隔离板左侧的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相互连通,在左端子座的上端面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上顶紧螺丝、第一套筒、第一下顶紧螺丝,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呈对称固定安装的左端子座和右端子座,在左端子座的右侧和右端子座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导电座滑移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间隙且导电座的长度大于间隙的长度,左端子座和右端子座均呈内部中空结构,在左端子座的内部固定有将左端子座内腔分隔成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的第一隔离板,在第一隔离板右侧的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相互连通,在右端子座的内部固定有将右端子座内腔分隔成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的第二隔离板,在第二隔离板左侧的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相互连通,在左端子座的上端面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上顶紧螺丝、第一套筒、第一下顶紧螺丝,第一套筒与左端子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一上顶紧螺丝与第一隔离板相对应,第一下顶紧螺丝与上、下容置腔的连通部相对应,在右端子座的上端面上由右至左同理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向先直石小帅何少宇刘志同芦新强李刚贺银志史绍星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伊犁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